星期二, 14 10 月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先表達觀點:

戶晨風被全平台封禁,大快人心!

一個靠安卓人、蘋果人來區分人群高低的主播,本質上就是在販賣鄙視鏈,用最廉價的手法賺取最刺眼的流量。

戶晨風的鄙視鏈生意

被徹底戳穿了

9月20日消息,百萬網紅戶晨風被全網全平台封殺,抖音、微博、B站等全線清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網紅「峰哥亡命天涯」和劉一手就提醒過他: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做直播賺錢不要飄,因為哪天突然把你封了,你就什麼都沒了。」

那麼,這個讓全網封殺的戶晨風是誰?

戶晨風,1998年出生於江蘇鎮江,成長軌跡幾乎是典型的草根故事。

小學成績尚可,初中貪玩學習成績一路下滑,學歷停在了高中,先後做過汽修工、汽車銷售都不順利,月薪低至800元,2022年整整一年處於失業狀態,這些經歷讓他切身感受到普通人生活的困境。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真正改變命運的是自媒體。

他受國外「購買力挑戰」視頻啟發,模仿推出「100元嬰幼兒用品購買挑戰」,播放量兩小時破200萬;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隨後《農村老人一日養老金購買力挑戰》傳播量以億計,還被海外報道,卻因觸碰敏感邊界遭封禁。

此後他跑到韓國、紐西蘭、英國等地繼續拍攝「購買力挑戰」,靠展現各國消費差異博得眼球。

但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是接連不斷的各種「爆論」。

他創造「安卓人=底層,蘋果人=精英」的鄙視鏈,公開貶低「專科生是安卓學歷」「月入5000的人不配和我對話」,還鼓吹「電車只選特斯拉,油車只開豐田」,質疑國產新能源汽車和手機的技術。

甚至喊出「年夜飯不如麥當勞」、「無山姆超市的城市不宜居」、「超市就是山姆、電車就是特斯拉、手機就是蘋果」。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圖源:微博

這些爆論荒誕,卻精準踩中公眾情緒,既能讓支持者產生優越感,又能激怒反對者,爭議本身就是流量,他則靠直播打賞變現。

2024年他主動公開稅後收入24.5萬元,其中83%來自禮物打賞,廣告僅3.3萬元,塑造出「透明、反收割」的人設,受眾主要是沒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他的直播風格極具挑釁性,常通過詢問對方學歷、收入、手機品牌來否定其發言資格,靠製造對立維持熱度。

封殺的真正原因

就是他的「蘋果安卓」論

關於他的標籤各位「衝浪高手」想必都聽過一些:「美利堅最鋒利的劍」、「天下為私」、知名蘋果手機使用者、戶晨風先生……

其實喜歡某個品牌不重要,但令人費解的是,戶晨風還把一切分為兩種:

有錢人就是「蘋果人」、普通人就是「安卓人」、品種貓就是「蘋果貓」、撿來的貓就是「安卓貓」等等。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圖源:小紅書

「專科生是安卓學歷。」「月入5000的不配和我對話。」「安卓廠商可以放棄2500元以上市場。」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這些逆天言論,構成了戶晨風的「名場面」。

在他眼裡,蘋果和安卓不是手機系統,而是社會地位的符號。蘋果代表高端,安卓意味著低端。

於是他用「安卓邏輯」「安卓學歷」「安卓素質」「安卓態度」去嘲諷別人,把蘋果捧成「高級人」的通行證。

這套荒唐的邏輯,為什麼能火?

很簡單,因為它切中了人性里最脆弱的一環——身份認同。

有人聽了他的話,產生優越感;有人被冒犯,忍不住反駁。這種對立,直接轉化為直播間的熱度與打賞。

戶晨風早就公開過自己的收入,90%以上靠直播禮物,單月收入能到11萬。越挑釁,越有人圍觀。

越極端,越能刺激互動。他不過是精準拿捏了平台流量的邏輯:爭議是最廉價的破圈方式。

但問題在於,這套流量生意的核心是製造社會撕裂。

你可以靠挑釁讓自己短期爆紅,但代價是把網民的戾氣無限放大。

更可怕的是,當他在鏡頭前炫耀「電車只選特斯拉」「國產車續航虛標50%」「年夜飯不如麥當勞」,粉絲看到的不是荒唐,而是「原來罵同胞也能發財」。

這才是真正的毒瘤。

戶晨風,賺了不該賺的錢

值得一提的是,而在今年,戶晨風推出了自己的祝福視頻,一條祝福視頻根據長短在99元-2999元不等。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圖源:微博

此前,胡晨風還準備組件自己的帶貨直播間,可惜沒等大賣特賣,就已經進了小黑屋。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圖源:微博

事實上,戶晨風其實就是一個跌入互聯網陷阱的年輕主播。

他本是一個沒讀過大學的汽修工,後來轉戰證券私募基金,結果爆倉,最後又靠短視頻東山再起,成了月入數萬的網紅。

戶晨風,徹底玩完了

圖源:微博

這跨越看似勵志,卻更多依賴平台和流量的偏好加持,而不是單憑個人才華。

戶自己也明白這一點,他在早期公布收入的致謝視頻里就說過:這是平台賞飯吃,而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

但可惜,隨著收入上漲、關注度飆升,他還是飄了。

尤其是在直播間,那個曾經拿著鏡頭關注老人養老金的青年,逐漸變成了一個情緒化的「挑釁者」。

看過他的直播錄屏就會發現,言辭越來越犀利,觀點越來越極端,還時不時用刺耳的喊叫來刺激觀眾。

老實說,這已經不像是一個冷靜、理智、悲天憫人的公共發聲者,更像是一個為了流量不擇手段的表演者。

爭議、吵架、對線,遠比客觀理性更容易拉動打賞。

相比之下,那些真正平實、深刻的創作者,反而常常被演算法邊緣化。

戶晨風突然獲得流量與財富,就像收到了一個昂貴的禮物,卻附帶高昂代價。

這份流量讓他買得起蘋果手機、開上特斯拉、去山姆超市購物,過上了他少年時渴望的「體面生活」。

可與此同時,這份禮物也放大了他的自戀與敏感。

屢教不改,現在一切結束

事實上,這並不是戶晨風第一次觸碰紅線。

2023年3月,他拍養老金挑戰視頻,被平台封禁;

2024年5月,他貶低國產車和國產手機,再次被封;

8月,他喊出「沒有山姆會員店和蘋果直營店的城市不配留年輕人」,賬號又涼了一次;

今年年初,他公開炫耀納稅三萬,同時貶低「月入5000的人不配和我對話」,徹底引爆眾怒。

這種屢禁屢犯的經歷,給了他一個錯覺:越越界越紅,封完還能回來。

但這次全平台「集體沉默」,沒有任何停播公告,沒有任何賬號申訴通道,相當於徹底切斷了他的財路。

對一個90%收入靠直播打賞的主播來說,這無異於「判了死刑」。

他之前的幾次被封,已經是黃牌警告;如今全平台聯動,等於亮出紅牌。

輿論場不是法外之地,流量再大,也不能凌駕於公共價值之上。

在電商最前線看來,戶晨風忘了一件事情:百萬網紅靠本事,千萬網紅靠選擇。而選擇什麼內容,決定了能走多遠。

戶晨風選擇了最短視的道路——踩普通人、舔富人、挑對立。

這條路能快,但註定走不長。

靠「安卓人」「蘋果人」的伎倆把勢利眼和精神奴役包裝成內容,用踩普通人、吹捧富人來割韭菜,這種邏輯短期或許能帶來熱度,但長遠看必然是毒藥。

真正的互聯網價值,不該建立在鄙視鏈之上。

網紅也好,平台也好,行業也好,唯有把「尊重人」「不造對立」放在前面,才能真正走得長遠。

戶晨風的封殺,理所當然。

更值得期待的,是下一個千萬粉主播,不再靠「鄙視鏈」,而是靠真本事。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