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再升溫,牽動全球經濟情勢。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美關係此次升級更多是為即將到來的談判和會晤進行姿態上的鋪墊,這種「緊張—升級—休戰」的循環可視為中美關係新常態。雙方在測試彼此底線後,很可能再次做出讓步;十月底於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面對面會晤的可能性不低。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澳紐銀行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指出,中美框架協議的兩個核心問題是,中國對稀土供應穩定性的承諾,以及關於TikTok(抖音海外版)交易的明確條款,這兩點的重要性高於雙邊貿易量。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表示,大陸商務部的最新聲明「管制並非禁止出口」,可能是北京意識到國際社會擔憂過於劇烈的結果,目的是緩和局勢,爭取做到安撫、而不是威脅。這次博弈不可避免會加快中國跟一些國家在經貿領域的脫鉤,長遠對中國稀土產業也是一個打擊,意味著以後的國際市場份額可能會減少。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分析,中國把「稀土牌」當成中美元首會晤前的威懾工具和籌碼,但新規嚴厲程度讓國際社會嚇一大跳,川普的反應也超出北京預期。中美經貿談判仍有很大迴旋空間,因為中美相互都能卡對方脖子,可相互威懾,也可相互依賴,但「雙方一定能達成妥協,總不能因為去卡對方把自己卡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陳波說,川普五月先放棄對陸加徵高達百分之一四五關稅,顯示此路不通,最新關稅威脅實則難以執行,川普作為精明的商人,還是願意與習近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