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西安發生一起社會矚目案件,張先生透過微信搖一搖功能結識張女士,雙方兩度見面並在車內發生性關係。 2023年3月3日晚,張先生在過程中突感身體不適,最終停止呼吸。 當時身邊僅有張女士,她雖進行簡單施救,但在40分鐘後發現無效,因擔心關係曝光未報警,反而拿走張先生手機離開現場。 9天後,警方在車內發現張先生屍體,死者家屬事後提向張女士提告,並要求賠償48萬餘元(約216萬元新台幣)。
根據《紅星新聞》報道,張女士一開始察覺情況不對,曾嘗試拍打、呼喊張先生,並持續進行簡單施救約40分鐘,但未見好轉。 隨著張先生完全失去呼吸心跳,她因擔心私情曝光,不僅沒有撥打急救電話,反而拿走張先生的手機,獨自離開車輛與現場。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另據判決書指出,9天後,即3月12日,警方在車內發現張先生屍體。 司法鑒定顯示,其死因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發作。 事發後,張先生家屬提告,要求張女士賠償 48萬餘元(約216萬元新台幣)。
一審法院認為,雖然死亡主因是張先生的疾病,但在密閉車內唯一在場的張女士,具有高度可預見性與合理救助義務。 她沒有及時求助,還帶走手機離去,使張先生失去送醫機會,行為屬於消極逃避,應負一定責任。 不過,張先生明知自己患有嚴重心臟病,仍選擇進行高風險行為,本身過錯重大,因此須承擔主要責任。
一審判決張女士承擔15%責任,須賠償13萬7043元人民幣(約61.7萬元新台幣)。 雙方均不服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審理後,認定一審事實無誤,但調整了喪葬費計算,最終改判張女士賠償13萬8118.8元人民幣(約62.2萬元新台幣)。 法院指出,張女士的不作為,雖非主要死因,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後果,因此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