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緊張情勢持續升溫之際,北京堅稱不怕打貿易戰,而白宮則出現語調轉變。(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中貿易緊張情勢持續升溫之際,北京堅稱「不怕」打貿易戰,而白宮則出現語調轉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 Truth
Social
上發文表示,「美國想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這番話讓市場情緒暫時穩定。不過,分析師警告,投資人對中國稀土出口威脅的淡定反應,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金融時報》報導,雷蒙德詹姆斯公司(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米爾斯(Ed
Mills)認為,短期內北京的「叫聲」恐怕不會有太大實質影響。
他指出,這項稀土出口限制「應被視為中國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前,試圖爭取談判籌碼的手段」。屆時,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歷經數月貿易談判後會面。
米爾斯補充說,中國此前的稀土限制措施,正是促使川普政府放寬對英偉達(Nvidia)H20晶元與超微(AMD)MI308晶元出口限制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此舉並非毫無升級風險,但相關消息可能進一步強化外界對美國高科技出口限制鬆綁的預期。
瑞銀集團(UBS)的霍夫曼-布夏爾迪(Ulrike
Hoffmann-Burchardi)也持相同看法:「從川普與習近平的談判歷史來看,升溫往往會伴隨戰術性停火,而這次圍繞稀土礦與航運費用的交鋒,最終可能促成一項協議。」
她指出,市場已經意識到,這一輪最新的威脅更像是邁向最終協議的過程,而非衝突的終點。
然而,北京在全球稀土產業的壟斷地位仍引髮長期憂慮。中國主導全球大部分稀土產量,掌控全球約一半的稀土儲量。除此之外,北京還在供應鏈中最關鍵的加工環節擁有壟斷性優勢——掌控約九成的精鍊與分離產能,以及幾乎所有的永久磁鐵製造能力。
雖然稀土在製造成本中僅占極小比例,但原料供應的減少幾乎會衝擊美國所有主要產業——包括科技、汽車與國防等。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奧克斯利(David
Oxley)指出:「鑑於這些新管制措施將帶來龐大的行政負擔,即使當局最終批准大多數出口許可,其間的物流挑戰仍可能導致出貨延遲,進而增加供應鏈更大範圍中斷的風險。」
中國對稀土的主導地位並非新現象。美國已採取部分措施以降低脆弱性。奧克斯利表示:「話雖如此,這些舉措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顯著減少對中國作為稀土與關鍵礦物來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