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在經濟學人的電訊欄目。
可靠性是失敗者的事,真正能保障超級大國安全的是實力。
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似乎都秉持著這種冷酷的信條。短暫的脆弱平靜過後,貿易戰重新燃起。雙方互相威脅,一旦言出必行,將顛覆全球經濟秩序。雙方都憤怒地指責對方挑起這場危機。
在一輪又一輪的交鋒中,這兩個巨頭不斷讓其他貿易夥伴對依賴它們感到擔憂。而兩國毫不在意。
10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對自身疲弱的經濟增長感到恐慌,想要「拉著別人一起下沉」。他指的是中國10月9日公布的新出口管制措施,賦予政府法律權力,限制任何含有中國稀土礦物或其成分的產品出口,包括用於汽車和戰鬥機等各類設備的永久磁鐵。
與此同時,中國還宣布新規,將限制高性能電池的出口,以及海外銷售提煉稀土或在境外製造電池所需的技術。
在全球投資者和各國政府為之震驚時,川普又將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他向中國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在11月1日前讓步,否則將對中國商品徵收額外100%的關稅,並限制關鍵軟體的出口。
他抱怨說,現在「看不出有什麼理由」還要參加原定於10月底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與習近平會面,儘管他之後又表示會談可能照常舉行。
面對美國的憤怒,中國也毫不示弱。
10月12日,中國商務部指責美國自9月在馬德里進行貿易談判以來,接連出台「新一輪限制措施」打壓中方利益。當時談判本應達成避免新的貿易限制的共識。中國官員透露,美國在談判後繼續將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擴大到這些企業的子公司,讓中方感到背叛。
相比之下,中國商務部堅稱,中國的最新出口限制並非全面禁令,而是為了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商務部還稱,稀土具有諸多軍事用途,中國限制出口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考慮到烏克蘭正遭受裝有中國產部件的俄制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西方駐北京外交官稱商務部所謂「世界和平」的說法「荒謬至極」。
但可惜的是,非美國家的外交官和企業高管也普遍認為,中國領導層根本不在乎他們的質疑,因為他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與美國的對抗上。
外國人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認為美國在刻意打壓中國,也並非全無道理地。川普以及之後的拜登,確實一直努力切斷中國獲取先進晶元及製造能力的渠道。
外交官私下譏諷,中國這次的貿易規則幾乎是原封不動地複製了美方的做法,包括對全球供應鏈的「長臂管轄」,美國應該控告中國侵犯知識產權。
在這場大國角力中,較小的貿易夥伴成為附帶損害。
儘管中國承諾會向真正需要稀土的用戶發放許可,但自4月首次實施管制以來,外國公司申請許可困難重重。根據歐盟駐華商會的數據,到9月初,中國僅批准了歐洲企業提交的141份許可申請中的19份。
企業的不滿仍在積累,中國官員還要求外國公司提供敏感產品設計圖紙,才會考慮發放許可。對稀土提煉技術的出口管制,明顯是試圖阻礙其他國家將供應鏈「去風險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而中國目前控制著某些稀土超90%的供應量。
與中國官員會面的西方人士發現,經歷4月的第一輪稀土和永久磁鐵出口限制措施後,中國方面變得更加「底氣十足」。這些措施讓美國汽車製造商和其他企業陷入恐慌,迫使川普下調對中國的關稅。
但中國一邊讓貿易夥伴對其崛起越來越警惕,一邊又促使他們加速供應鏈多元化。許多國家將啟動或恢復稀土開採,且很快就能見效,因為這個過程雖然污染嚴重,但技術並不複雜。
隨著其他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作為綠色科技強國所積累的外交聲望恐將大打折扣。許多受控的礦物廣泛用於低碳技術,從風力渦輪機到電池。中國將綠色科技作為施壓工具,實際上是把自己最溫和的出口商品武器化。
中國展示實力的目的只有一個觀眾,那就是美國總統。
川普讓中國心動。在他第一任期內,一位中國高級官員曾說,川普是一個只看自身商業和政治利益的人,被一群反華鷹派「綁架」了。北京大學的賈慶國曾表示,川普「淡化意識形態」的做法為「務實協議」留下了空間。
事實上,川普和習近平要想達成一個涉及實質政策讓步的協議,會非常困難,因為兩國之間互不信任。但美國的對華強硬派或許要有心理準備——川普可能會讓他們失望,因為他並不像他們那樣反感習近平。
在10月12日的一條社交媒體帖文中,川普寫道:「別擔心中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備受尊敬的習近平主席只是情緒失常了一下。」
中共和MAGA派至少在一點上達成共識:在這個冷酷的世界裡,想要獲得安全,與其靠朋友的尊敬,不如靠實力主導局勢。
至於其他國家是不是會痛恨美中貿易戰的下一步走向?
沒有人會徵詢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