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什麼?
各位好,連日更新長文,今天寫累了,簡單聊兩句吧。
看到環球時報的胡錫進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感慨說現在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言越來越小心了,連明星都堅持只嘮家常:
這裡插說一句,我在標題里管胡錫進老師叫「老師」,純粹是因為我們山東人的口癖,並沒有什麼特殊尊敬的意思,就是習慣了而已。
三國時代馬超給人家寫信,說「曹孟德殺我全家七十餘口」——殺父之仇了還管曹操叫字,那也是漢代人的口癖,馬超應該是覺得他如果對曹操直呼其名,顯得自己很沒素質,侮辱的不是曹操而是他自己。我覺得這個習慣可以沿用到這裡。不僅為人還是很可以的胡錫進老師要尊稱為老師。甭管話說的多渾的人,叫聲老師,總沒錯,因為至少,他們教我們見識了人類的多樣性,比如……不舉例了。
不過胡老師發的這個帖子吧。倒是確實證實了我之前的一個想法——為什麼我說自己今後盡量不寫時評了呢?因為我擔心自己寫時評的口徑和力度,會有一天連胡錫進老師都趕不上,你看這種情況如今就已經出現了,胡老師在他的微博上點出的一些社會現實問題,我現在在文章中都是不好寫的,只能在他寫以後截圖或者原文引述給你看:
「很多人如今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越來越小心了,或者乾脆不發了。明星們的賬號過去經常嘮家常,現在都是各種官宣了。體制內的人更是小心翼翼,很多人連朋友圈都不發了,發的話也是轉發某個正規報道。大學老師們也成了「敏感群體」,多數人選擇在互聯網上能少說就少說。民企高管或者中層也是一樣。總之,很多群體的個性化信息變得像秋收後的田野一樣乾乾淨淨。」
我覺得胡老師說的好,點的大膽。當然我也並不以自己不再寫這些事情為恥。人家胡錫進老師是什麼人,好歹算是免死金牌的人,地位咱這等人比不了,也不好比。所以我覺得我是可以自我諒解的。
當然指出現象本身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就好比你觀察到自然界里水會從下流、蘋果會落地,這個現象東西方都發現了,可是咱們得出的只是陰陽和合、到了宋明還是「氣之輕清者上浮而為天,氣之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之類似是而非的渾話,人家牛頓牛爵爺就能總結出萬有引力等一整套理論,還給出了可證偽的數學化公式,這就不是一個性質的東西。所以點出萬馬齊喑不算本事,多問一句為什麼,方見其勇敢。
而這個為什麼,人家胡錫進老師倒是也問了,並且給出了原因,在於「社會的寬容度降低」,我覺得胡老師這個總結把……還是非常有道理的,至少點出了該現象發生的一部分原因,現在互聯網上以毀滅他人而不是以學習和改進自己思想為目的的人,確實比以前多多了。
就好比昨天我寫《慘烈撞燃之後,他們為什麼還願意信任國產車》一文,回復中有兩種,一種留言說「這文章以前你發過了」(發過了您也沒打賞過啊),另一種則立刻義憤填膺,質問我是不是在內涵某國產電動車品牌,還說特斯拉也有問題,你為什麼就不寫文章揭批?
搞得我很哭笑不得,我這文章揭批的就是美國車企當年為了追求自身商業利益草菅人命的故事么,批判的就是美國你還要怎樣?如果這樣一個曝光美利堅陰暗面的歷史故事,居然都有人能從這種嗅出「漢奸」「賣國賊」的味道,那我也真是無奈了,真不知道自己還能再寫點什麼好,或者乾脆封筆,親身實踐一下胡老師說的「大家發言越來越小心」的感慨,也許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我據這個例子,其實是意在為胡錫進老師說話,很多人覺得他這種「社會的寬容度降低」的歸因是在避重就輕,柿子專揀軟的捏,我覺得不全是。王小波先生說過,「當代知識分子最大的惡,就是打造關押自己的思想監獄」。我覺得先生這話說的有失偏頗,自己馴化自己、自己牢籠自己、自己愚笨自己的,又何止知識分子。你看那些在網上義憤填膺的敲鍵盤,要人家寧可燒死也要支持xx車、說一點不同觀點就是漢奸賣國賊的人,他們顯然是算不得知識分子的。而牢籠自己的力度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當然還有一幫明明自己開著高價洋車卻忽悠粉絲「愛國網紅」,這幫人倒是並不甘於自愚,他們是把胡老師「拍死在沙灘上」的後浪」,人家精著呢。
這裡本來很想再勸一下那些雞蛋裡挑骨頭的人——我沒說不讓您買什麼車,您願買什麼車(如果你買的起的話)就去買,我想說的只是,您要尊重一下他人作為消費者也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我發現很多人壓根就不理解這種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選擇自由的生活狀態,琳達說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顯然,這種方式,確實是很多噴子完全無法理解的。
所以我最後只能說,如果你連這個道理也不懂、或者不認同,那也隨您,反正每個人最終都要為他的選擇和認知負責。
另外就是胡老師說的,你人在體制內,亂髮個朋友圈,單位領導容易找你麻煩這種事。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當年有份還算鐵飯碗的工作,後來自己寫公眾號,就辭職了,就是因為領導要求
不要給單位添麻煩,其實如你所見,我真的沒寫什麼東西。但我也非常體諒單位領導的難處,因為我不僅有領導,還有同事,很多同事讀我文章讀的比很多讀者都認真,覺悟也比領導還高,但見有隻言片語苗頭不好,他們立刻會去領導那裡打小報告。而領導也不僅有領導,也有他的同事,他同事盯著他的言行也比他領導還緊(畢竟升遷名額有限么),稍微出點亂子,也會往領導的領導那裡報告,就這樣一級一級疊上去,上面一根針,底下千斤重,我們這些基層幹活的小兵,當然聰明的也就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這就是體制的力量。
所以我覺得胡錫進老師能把話說到這個程度,非但不是某些人所說的「避重就輕」反而是點到了問題的要害,聖奧古斯丁說的么,「我們怎樣,時代就怎樣。」一個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輿論氛圍乃至最終得到的結果,不是別人強加給他的,而是他所身處的社會的基本盤決定的,而一個社會的基本盤是寬容還是苛刻,是彼此友善還是互相舉報,這歸根結底,難道不是我們自己選的么?
所以胡老師說的有道理,當然,如果他能再有道理一點,追問一句,為什麼現如今會有這麼多大腦短路的嚴苛網民橫行,就更好了。
當然,對這一點,我不強求,我覺得胡老師話說到這個份上,也算儘力了。
胡老師文章的最後,憂心忡忡的警告說:「我們的社會應當豐富多彩,社交媒體應是全體民眾交流信息的平台。如果一些群體退出了,或者嚴重消極了,只剩下另一些群體在其中活躍表達,那樣的情況一定不會太好,會導致新問題的出現。」
這話說的有點委婉,也比較抽象,我們舉個現實一點的例子,生物進化學上有一個左牆定律,說的是假設一個醉漢,蹣跚的走在一條路上,左面有一堵牆,右面有一道溝,他如果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早晚會調到右邊的溝里,因為這個進化模型中一個方向是被封死的,所以物種在隨機進化過程中,早晚會走向相反的那個極端。
在人類歷史上,一個社會因為屏蔽乃至消滅某種聲音導致跌入這個「左牆定律」陷阱的例子並不罕見,我沒有胡老師那麼勇敢,就不舉例說明了,但我覺得胡錫進老師確實說到了問題電子上,「如果一些群體退出了,或者嚴重消極了,只剩下另一些群體在其中活躍表達,那樣的情況一定不會太好,會導致新問題的出現。」——又何止是不太好,又何止是會出問題。
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確實老了、至少老於世故了,本來還有很多想說的,卻不願甚至懶於訴諸筆端,乃至這篇文字,也成了給胡老師的那篇文章「作注」的蹩腳文字。
但也就是這樣吧,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今天很忙,在為未來的生活奔走。
傳統時評,講究點到為止,就此擱筆吧。
最後,模仿一下胡老師的口吻——小西……啊不,老西覺得,胡錫進老師說的很對,社會的寬容度變低了。
但為什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