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深圳衛健委:去父留子,當代女性最毒雞湯

深圳衛健委:去父留子,當代女性最毒雞湯

▲圖源:《問題餐廳》

▲圖源:《問題餐廳》

沒有父親陪伴的生活,似乎成為一種常態。當代女性,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祭出「去父留子」的絕招。

這樣人為去父的做法究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什麼影響?

個人選擇我們不能妄加評判,但今天想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

普遍的喪偶式育兒中強調,父親的缺席,導致父女/子關係疏離,情感淡漠,父親角色的缺席也在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心理秩序。

問題家庭的經典模板是:缺席的父親 + 焦慮的母親 +
有問題的孩子

深圳衛健委:去父留子,當代女性最毒雞湯

01

第三者的重要存在

我在諮詢工作中,會幫助一些焦慮的媽媽自我成長,上「媽媽心靈課」,提升了母親自我認知後,爸爸呢,他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他是孩子重要客體,他存在的意義對於一個孩子成為社會人,是不可忽略的。

撫育初期,媽媽是以嬰兒為中心的,這有利於孩子形成「無所不能感」「安全感」、對他人的「基本信任」「自信」「自尊」等心理品質。

而爸爸對孩子的愛,往往是「有條件的」,代表著社會他人,當孩子的行為符合社會他人的要求時,爸爸就給予鼓勵和獎賞。因此,父親的角色是代表「社會規則」讓孩子學習和適應「以社會他人為中心」的認知行為

▲圖源:紀錄片《好父親勝過一百個好校長》

▲圖源:紀錄片《好父親勝過一百個好校長》

爸爸的存在,有利於阻斷,媽媽與孩子之間所形成的「封閉的二元關係」,過渡為「開放的三元關係」,促進「分離-個體化」的發展,引領嬰兒進入俄狄浦斯期發展階段,促進嬰兒性身份的自我識別和性角色的認同。

男孩認同父親,能夠站在父親的「男人角度」去看待媽媽,這時,媽媽不再是幼年的母親,而是變成了一個「女人」。

女孩與爸爸之間形成和發展「異性相吸」的互動關係,開始對異性有初步的接觸,並形成對異性的第一個印象。

深圳衛健委:去父留子,當代女性最毒雞湯

由於父親角色的存在,這種三元關係的雛型在孩子心中確立,當孩子看到爸爸和媽媽之間存在差異性,並且可以互補、合作、協商、和平共處時,孩子就會逐漸懂得,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存在差異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賞的。這會促使孩子達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深圳衛健委:去父留子,當代女性最毒雞湯

02

成為具有父性精神的爸爸

從懷胎開始,媽媽的生理變化推動著心理的成熟,而爸爸天然地少了這個過程,也因此,一個父親在心理上要主動接受一個爸爸的身份角色,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忍不住插句旁白:不會?不會你就學啊!)

在節目中父親與孩子,一起領略絕美的自然風光,一起挑戰最極限的生存環境,一起體驗最淳樸的懷舊旅行,一起回歸最真摯的情感關係。雖然孩子們即將成年,但這一趟路途並非那麼順利。

因為,沒有媽媽的陪伴,單獨相伴出遊的父子之間陌生而緊張的氣氛被稱為「史上最尷尬的旅行」,所以,爸爸們在旅行中,體驗著作為父親的責任義務,還有與孩子之間的愛,找回了丟失的父性能量,在與孩子互動中強化了父親的角色,確立了父親的價值,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畫面來源:綜藝《爸爸去哪兒》(製圖:@Romy媽媽)

▲畫面來源:綜藝《爸爸去哪兒》(製圖:@Romy媽媽)

這讓我想起,最矚目的一部成長型治癒電影《哪吒》。

哪吒在生死緊要關頭,說出了自己的遺憾,就是沒有和父親踢過毽子,而影片里多次出現了哪吒小時候與母親一起踢毽子玩耍的快樂場景,在母親耐心的陪伴下,哪吒展現出更多的是無拘無束,缺失了對規範與責任的培養。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子女與母親的關係,非常緊密,緊密到什麼程度呢,「媽寶男,媽寶女」,彷彿連體嬰兒般存在,卻很難看到孩子與父親互動中親密無間的狀態,所以,整個「哪吒鬧海」的故事,講述了人是如何由一個生命個體對母親的依戀,變化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角色,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父親榜樣的力量跟母親的一樣不可忽視。

一個社會人的養成,是由孩童從一元自我被情緒所支配,到二元與母親不分你我,到三元步入社會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也是具有父性精神的部分。

▲圖源:《如父如子》

▲圖源:《如父如子》

03

合格的父親

如何成為合格的爸爸?一定要做的三件事——

① 爸爸要與孩子遊戲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過,在打鬧遊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研究表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只要適度,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比如常和父親打鬧的男孩,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

台灣心理學博士許皓宜曾經寫道:父親扮演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

外國很多父親帶著孩子一起垂釣捕魚,在雪地里建造冰屋,在野外學習生存……

爸爸帶領孩子每一次冒險,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探索。跟著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並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圖源:《美麗人生》(二戰時期的集中營,聰明又樂觀的父親為兒子編造了一個「遊戲」的美麗謊言,用生命守護住了兒子內心的純真)

▲圖源:《美麗人生》(二戰時期的集中營,聰明又樂觀的父親為兒子編造了一個「遊戲」的美麗謊言,用生命守護住了兒子內心的純真)

② 爸爸要與孩子獨處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

在單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過程中,爸爸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靠近孩子。這樣,爸爸更好地發揮了父親女性特質,把溫柔細緻照料的潛質發揮到極致。

深圳衛健委:去父留子,當代女性最毒雞湯

③ 爸爸要與孩子分享

遊戲後,餐桌前,可以討論一天的經歷和見聞。父親說說單位里的,孩子說說學校里的,那些有趣的,新鮮的事情,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爸爸要暢所欲言,發揮爸爸的女性特質,可以跟孩子分享一個話題。討論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或一場電影,看到的一篇報道,甚至是聽過的一個笑話。

也可以討論家庭活動。這裡就不要用「聽媽媽的話」做總結髮言了,比如周末的旅行計劃,去哪裡,自駕還是乘車,準備什麼攻略,帶領孩子參與其中。

▲圖源:《我是山姆》

▲圖源:《我是山姆》

04

與爸爸踢一次「毽子」

《奧德賽》里有一段經典的內容,大概意思是,如果不帶著虔敬的心和莊重的態度探視祖先遺迹(翻閱歷史,遊歷山川)。我們就無法在心靈中建立堅實的父性。

缺少了父性的真正精神,我們只能擁有替代性的父親,那些出於個人利益願意扮演這個角色的人。他們提供的只是表面上的父親身份,而不是父性的真髓。

▲圖源:《我是山姆》(上)《海的開始》(下)

▲圖源:《我是山姆》(上)《海的開始》(下)

尋找父性沒有捷徑。按照心靈的紀元方式,我們足足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建立起堅實的父性意識,也就是說,心靈的奧德賽永遠都在進行之中。

父親的角色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他們的意義遠不止賺錢養家或做沉默的羔羊,孩子們需要他,需要他的臂膀、他的幽默、他的溫情、他的父愛。

每個孩子都值得與爸爸踢一次「毽子」,在「一路成年」的過程中勇往直前。這也是我們在討論「去父留子」時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素。雞湯好喝,但不能有毒。

▲警惕披著「偉大母親」外衣的又一個陷阱

▲警惕披著「偉大母親」外衣的又一個陷阱

圖源:《海的開始》

小衛想說:

1.女性不一定需要一個「丈夫」,但父親一定需要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爸爸」;

2.警惕打著「獨立女性」的雞湯陷阱,你本就可以獨當一面,而這,並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獨立女性沒有標準,更不需要被定義,真正的獨立和自由,是可以有力量說出「我不需要」,也有勇氣可以說出「我想要,我需要」;

3.去父留子絕非輕鬆的「幸福捷徑」,而是一條需要披荊斬棘的勇者之路(背後需要的是:不「窮養」孩子的經濟實力、鋼鐵般的心理素質、穩定可靠的後援團、預見並化解孩子成長問題的智慧);

4.媽媽和爸爸、女性和男性,不是對立的陣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個體,可以彼此獨立,也可以相互協作;

5.選擇去父留子,是為了幸福;選擇在這段關係里繼續經營,也可能是。(當然,選擇過一個人的好日子也是

)。不隨意評判Ta人的選擇,不以個人視角定義Ta人苦難,是我們作為一個局外人,可以做到的善良;

6.當你可以清醒地為自己做出每一個選擇,不管選擇什麼,我相信你都會過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