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華盛頓與北京圍繞科技供應鏈控制權的激烈爭奪蔓延到了荷蘭。在美國官員施壓下,荷蘭政府接管了中資控股的晶元製造商安世半導體。
安世半導體總部位於荷蘭,但其母公司是中國聞泰科技。該公司運營著晶元製造領域典型的複雜全球供應鏈,主要設計用於汽車和電子產品的非最尖端製程的晶元,在歐洲、美國和亞洲有數以千計的員工。其工廠在英國和德國的工廠壓制薄矽片,在中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進行晶元封裝測試。
9月30日,荷蘭政府宣布,該公司決策權將移交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就在幾小時前,美國擴大了貿易黑名單的範圍——由於安世半導體的母公司聞泰科技在黑名單之列,這一調整意味著安世半導體的運營將面臨嚴格管控。
荷蘭政府在周日發布的聲明中解釋了此次行動的原因,稱此舉是為了防止緊急情況下安世半導體的產品出現斷供。但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周二公布的文件顯示,早在數月前,美國官員就已就該公司的所有權問題向荷蘭政府施壓。
商務部去年12月對聞泰科技實施了貿易限制。今年6月,美國官員告知荷蘭外交部,除非安世半導體更換其中國籍首席執行官張學政,否則該公司可能會面臨同等的制裁。
法院文件顯示,美國官員當時表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仍由中方所有者擔任,這一事實存在問題。」
安世半導體只是捲入全球晶元產業控制權爭奪戰中的眾多企業之一,當前,美國和中國都宣稱擁有對半導體及礦物供應鏈的廣泛管轄權,這些物資是從汽車到人工智慧系統等各類產品的關鍵投入品。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董事雷瓦·古瓊表示,隨著美中不斷強化對供應鏈的影響力,其他國家將以國家安全為由,尋求解除中資對關鍵技術資產的所有權。而安世半導體顯然首當其衝。
中國政府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推動本土產業發展,同時中國企業也加速收購境外晶元與技術企業——其中不乏具有國資背景的投資者,例如曾將安世半導體出售給聞泰科技的機構。
儘管中國晶元製造商仍無法生產支撐先進人工智慧系統的尖端晶元,但在非尖端製程晶元的生產領域,它們佔據的市場份額正不斷擴大。美國和歐洲的部分官員日益擔憂中國可能會主導這類晶元的市場。儘管這些晶元技術含量較低,但它們廣泛應用於汽車、各類機械設備及家用電器。
古瓊指出,如今多國政府都希望重新掌控這類供應鏈。
「各國政府對此深感懊悔,」古瓊表示,「它們都對當前中資控股關鍵技術資產的局面感到不安,希望能重新收歸己有。」
在荷蘭政府接管安世半導體數天後,該公司周二發布聲明稱,中國商務部發布通知,限制安世半導體在華子公司部分產品的出口。
聲明還提到,安世半導體正積極尋求獲得中方出口管制豁免,「並已調動所有可用資源推進此事」。
中國商務部尚未就對安世半導體的限制措施公開發表評論。該部發言人何詠前在周四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擴大管控範圍的做法「嚴重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何詠前指出,荷蘭政府接管安世半導體的行為,「是美『穿透規則』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明顯例證」。
上周,中國政府也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另一領域展現影響力,宣布對用於晶元、汽車、導彈等產品的關鍵礦物實施全面管控。這些新規則與中國官員長期批評的美國技術管控措施高度相似。
此外,中國政府還將目標對準了其視為關乎自身安全與經濟增長關鍵領域的產業——航運。周二,中國對韓國航運企業韓華集團的多家美國子公司實施制裁,指控這些子公司「支持和協助」美國發展造船業。
該制裁令立即生效,禁止中國企業及個人與韓華集團的這些美國子公司開展業務往來。
榮鼎集團的古瓊表示,隨著美中影響力爭奪不斷升級,各國政府將繼續尋找重新掌控關鍵技術製造領域的方法。「這種趨勢已醞釀許久,」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