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報道,人工智慧(AI)投資狂潮使過去12個月,10家AI新創公司市值激增近1兆美元,但這些公司全處於虧損狀態,獲利掛零。分析師推測,當前的AI泡沫比2000年網路泡沫(dot-com)破裂時大17倍、比2008年房市泡沫破裂大4倍。
《金融時報》引述PitchBook的數據報道,今年以來美國創投公司已投資1610億美元於AI上,相當其總支出的三分之二。這些資金主要流入僅10家公司:OpenAI、Anthropic、
xAI、 Perplexity、 Anysphere、Scale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Figure AI and Databricks,致使相關公司總市值飆漲近1兆美元。
英國「宏觀策略夥伴」(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公司合伙人加蘭(Julien
Garran)報告說,投資人正處於「世界有史以來最大、最危險的泡沫中」。他補充,「美國資產配置不當」導致當前的AI投資狂潮,比網路泡沫破裂時大17倍、比2008年房市泡沫大4倍。
創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執行長Hemant
Taneja坦承,「當然,這是泡沫。但泡沫是好的,它將資本與人才引入新趨勢,儘管引發一些混亂,但也催生改變世界的公司」。
投資人押注AI能創造數兆美元的市場,但也有人憂心該估值不切實際。矽谷一家資深創投專家指出,年經常收入50萬美元的新創公司,現在尋求逾5億美元估值。
另一家頂級創投公司合伙人坦承,「即使是零利率時代,像這樣的公司估值約僅2.5億美元至3億美元,但當前的市場表現,宛如人人都認為他們投資的是下一家OpenAI」。
此「賭博式」投資邏輯隱藏的是一種集體「害怕錯過」(FOMO)的情緒。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投資人Samir
Dhorajiya指出,「AI是能夠把所有事加個零的技術」,意指價值10倍擴增。
Coatue資本合伙人Lucas
Swisher認為,AI格局可能遵循網路時代模式,最終只有少數幾家公司勝出。他說,「當時,Google與Meta幾乎壟斷整個市場,此次或許有15家而非5家勝出」。
Salesforce 執行長Marc Benioff
更直白地說「或許1兆美元的AI投資會被浪費,但最終AI將創造10倍於此的價值。創新的運作方式始終相同:投入資金,看看哪些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