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限高「一日游」後,萬達集團及王健林再次因為一起訴訟引發關注。因一樁陳年的合作糾紛,萬科將萬達及王健林告上法庭。企查查信息顯示,海南萬駿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因合同糾紛起訴王健林、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案件將於2025年11月3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據界面新聞了解,海南萬駿為萬科下屬公司。此次案件源於2019年雙方合作的「長春國際影都」項目,彼時,萬達集團主導開發了該項目,並引入萬科合作。而後,萬科中途退出,對於投資款項的償還問題雙方出現分歧,並引發糾紛。
從「一見鍾情」到對簿公堂
根據企查查信息,海南萬駿股權結構顯示,目前深圳市盈達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橫琴萬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70%、30%,二者均為萬科旗下企業。
萬科與萬達的糾葛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2015年5月14日,萬科與萬達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計劃在國內外項目開展深度合作。未來雙方合作主要通過聯合拿地、合作開發的形式來進行,即由萬達投資項目中商業部分,萬科開發項目中住宅部分。
而在此之前,萬達就已經開始造勢,發布一張海報,內容為:「二萬,和了。5月14日,敬請期待。」合作內容及合作方均未公布,僅憑一張創意海報,就引起了業界猜測,指向了萬科與萬達。彼時,萬達是全球最大的不動產開發商和運營商,萬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開發商。作為各自行業的領軍企業,當年萬科、萬達的結合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圖片來源:萬達集團官微
當然,「萬萬聯合」,並不是僅僅為了吸引眼球,雙方的聯手跟當時房地產行業大背景下兩家企業各自訴求有關。彼時,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供需平衡為主要特徵的階段,房地產企業發展需要新思維、新模式,而萬達與萬科的戰略合作,無疑是一次全新嘗試。
萬達當時的發展策略就是「輕資產化」。輕資產化的第一步,應該是去住宅化,最好的合作對象莫過於萬科。而對於萬科來說,多年的累積使得萬科體系內商業地產存量巨大,但因為商業地產在萬科體系內屬於為住宅主業配套的從屬地位,萬科缺乏商業地產運營思維,所以經營效果欠佳。
對於雙方的合作,王健林當時表示:「這是雙方戰略轉型的不謀而合。」時任萬科集團總裁郁亮則稱:「我們與萬達的合作,我覺得是門當戶對,一見鍾情。」郁亮當時坦言,在白銀時代,任何一家發展商都不具備全部的優勢和資源,來滿足白銀時代的需求。對萬科來說,做商業地產方面壓力很大,很重,而對於萬達來說,則是駕輕就熟。
萬科與萬達的實質性合作,四年之後才落地。2019年,萬達與長春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斥資200億元打造「長春國際影都」項目。該項目規劃面積達1051平方公里,欲打造一個世界級影視文旅項目,涵蓋影視拍攝基地、文旅綜合體與高端住宅等業態。
隨後,萬達引入萬科共同開發「長春國際影都」項目,其中萬達負責文旅板塊,萬科負責住宅板塊。海南萬駿通過增資方式進入長春北方影都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5%,其餘85%股份為萬達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海南萬駿先後兩次支付合作款共50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2021年6月,萬科出於種種原因,決定提前終止合作。萬達已返還萬科52.4億元資金,而雙方就投資款的善後存在分歧,並由此引發了財務糾紛。
當時,萬科要求萬達再退還本金及利息共13.8億元;而萬達稱已償還52.4億元本息,萬科享受了土地成本優惠,而該優惠是建立在萬達前期巨量投資基礎上的,因此,萬達不認同再支付給萬科13.8億,僅同意再支付8到10億元。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資產律師陸鼎告訴界面新聞:「從訴訟爭議本身來看,雙方不是首次對簿公堂。2023年6月,萬科申請凍結萬達商管近20億股權,當時就直接衝擊了萬達上市計劃。當年雙方曾達成和解意向,但因對土地成本優惠的法律性質及抵消規則未達成一致,最終重啟訴訟。」
陸鼎對界面新聞指出,雙方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不清楚萬科是明股實債還是可退出的類優先股。若協議明確按固定利率計算,萬科的主張更具優勢;若條款模糊,萬達可能通過
「實際回報率過高」
抗辯。當時的利率水平確實不低,但如今的環境都不願意為當年高利率買單。第二個爭議焦點是土地成本優惠的法律定性。如果萬達主張該優惠屬於
「投資成本節省」,應抵消債務,萬科就不佔優勢。但法院也可能會認定其為獨立的商業安排,需另案處理或通過反訴主張,這也取決於當時的協議約定。
深陷債務漩渦
2023年,萬科申請凍結萬達商管股權之時,時任國務院國資委法律顧問、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發布視頻,呼籲萬科與萬達達成和解。劉紀鵬表示,從萬科來說,堅持合同的嚴肅性無可厚非。從萬達來說,沒有嚴格執行合同的條款是有些理虧,但考慮到這三年較差的經濟環境,政府對土地開發政策的調整都是雙方合作前未曾預料的。「雙方對於這場訴訟金額的差距其實並不大,雙方可在此區間內進行協商、談判。」
時隔兩年多,雙方再度走上法庭,對簿公堂。這一舉動背後,實際上反映出兩家公司當前均深陷債務泥潭,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壓力,同時對資金有著極為迫切的渴求。
萬達商管是萬達集團旗下最核心的資產之一。根據萬達商管2024年公司債券中期報告,截至2024年6月末,萬達商管合併口徑有息負債1375.61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302.69億元。萬達商管有息負債存量較大,一年內到期規模較高,存在一定的債務壓力。由於萬達商管公開市場再融資渠道暫未恢復、子公司珠海萬達上市進展不及預期等影響,債券價格進一步波動,公開市場再融資難度提升。
回溯過往,萬達曾經歷港股上市及退市、回歸A股無果、再次衝擊港交所等過程。2014年12月23日,萬達商業在港交所上市,但上市後的股價表現遠不及預期,王健林認為價值被低估,於是籌劃從港交所退市並瞄準A股市場。2016年9月20日,萬達商業正式從港交所退市。
彼時,王健林信心滿滿,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不斷加碼,證監會針對房企上市融資的限制愈發嚴苛,萬達商業的A股上市進程遭遇重重阻礙。隨後,王健林成立了珠海萬達商管,並計劃重新殺回港股。2023年底,珠海萬達商管因未能在約定時限完成上市,觸發了與投資人簽訂的回購條款。再加上此前萬達商業私有化遺留的債務,對於萬達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為清償債務,王健林自2023年起頻繁出售資產。今年5月,「王健林再賣48座萬達廣場」話題衝上熱搜,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等多個城市的萬達廣場項目。至此,目前全國已有約百座萬達廣場所有權易主。此外,萬達電影的控股權也轉手,酒店管理權售予同程旅行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企查查,目前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存在10條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執行金額52.63億元,另有52條股權凍結信息;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存在47條股權凍結信息;萬達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被執行人信息436條,被執行總金額18.56億元,股權凍結信息46條。
對於萬科來說,同樣面臨嚴峻的債務考驗。截至今年6月末,萬科短期借款為231.4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1347.13億元,而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693.48億元,資金缺口超過885億元。
為緩解萬科流動性壓力,大股東深鐵開啟了密集「輸血」。9月17日,萬科公告稱,第一大股東深鐵集團再向公司提供不超過20.64億元借款,用於償還公司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本金與利息。這是深鐵集團年內第9次向萬科提供股東借款。加上本次借款,深鐵集團向萬科提供的借款累計超過250億元。
評級機構惠譽也對萬科的流動性狀況表示擔憂。8月29日,惠譽將萬科的長期外幣及本幣發行人主體評級自「CCC+」下調至「CCC-」。
此外,萬科管理層近來也是頻繁變動。今年1月,在萬科陷入流動性危機、郁亮等高管集體辭任的危急時刻,辛傑正式接任萬科董事長。上任不滿一年,辛傑便辭去了董事長一職。10月13日,萬科公告,董事會於10月12日收到公司董事長辛傑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與此同時,萬科董事會選舉黃力平擔任董事長。
陸鼎對界面新聞指出:「外界普遍認為此次變動可能與債務化解壓力有關。萬科再次起訴萬達,一是萬科現在債務壓力確實大,二是最近萬科人事動蕩,新的管理層需要有所作為,債務能否追回是一碼事,是否採取行動是另一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