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1 10 月

FT:中國已做好攤牌準備 北京並非只有稀土一張牌

本文刊發在金融時報,作者吉迪恩·拉赫曼是《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專欄作家。他曾在《經濟學人》工作 15
年,還擔任《經濟學人》商業和亞洲版塊的編輯,尤其關注美國外交政策、歐盟和全球化。

FT:中國已做好攤牌準備 北京並非只有稀土一張牌

උත්සල ඉසල්, CC BY-SA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就像拳擊手在冠軍賽前互相挑釁一樣,美國和中國也在互相放狠話。

上周,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關於這場貿易大戰,「這是中國對抗全世界」,如果北京不收回限制稀土出口的威脅,全球將不得不與中國脫鉤。

而北京方面則回擊稱,特朗普政府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是「美國雙重標準的典型表現」。在這場關稅衝突早期,中國外交部曾發布一段朝鮮戰爭時期毛澤東的視頻,視頻中毛澤東宣稱:「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儘管雙方擺出拳擊稱重時的架勢,但也在為對話做準備。貝森特計劃本周與中國官員會面。特朗普也明顯在尋求達成協議。他曾表示100%的關稅無法持續,並稱他依然欽佩「備受尊敬」的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國急於達成協議,很可能反映出一個正在形成的共識:如果雙方真的開始交鋒,中國更有可能將對手擊倒在地。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時,他的基本假設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遠遠多於中國從美國進口,美國因此掌握全部籌碼。

如果美國能輕鬆替代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這一判斷也許成立。但對於某些關鍵商品,中國在全球供應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稀土和關鍵礦物,中國正威脅要大幅限制出口。關注中美貿易爭端的人早就能預料到這一招。去年8月,我曾寫過一篇專欄文章,標題是「中國為西方布下了稀土陷阱」。現在,這個陷阱已經啟動。

美國清楚,如果這些新限制措施在12月如中國所言生效,不久後部分美國的生產線就會停擺。

要打擊美國,中國就必須對全球實施出口限制,否則美國可能通過第三方獲得所需資源。但貝森特預測世界其他國家會支持美國,這一點值得質疑——畢竟,美國對朋友和敵人都加征關稅,已經嚴重損耗國際好感度。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飽受批評,一些國家甚至可能暗中支持中國。

目前來看,稀土是中國最有力的武器。但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國還有其他手段。上周公布的一項新分析顯示,中國是許多常用藥物關鍵化學成分的唯一供應國,包括抗生素、心臟病藥物、癌症治療藥物和過敏藥物。研究發現,美國使用的近700種藥物依賴於只在中國生產的成分。

隨著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加劇,中美都在尋找各自的施壓點。但目前來看,美國的嘗試不太成功。

當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禁止美企向其出售晶元時,不少人預測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將因此衰落甚至消亡。但華為成功用國產晶元和技術實現反彈,現在似乎越來越強大。

美國也試圖在人工智慧領域維持領先地位。但出口限制並未阻止中國開發出DeepSeek這樣的強勁競爭對手,這一產品可與OpenAI等美國領先企業抗衡。

如果美國因為當前的形勢放鬆對中國的貿易壓力,那麼這一轉變帶來的教訓將遠不止貿易戰本身。雙方都明白,如果未來台海爆發戰爭,中國可以迅速對美國經濟施加真正壓力。考慮到稀土對關鍵軍事系統的重要性,包括F35戰鬥機,這種壓力在戰爭中可能帶來直接影響。

不過,中國也無法在一場長期貿易戰中全身而退。確實,美國現在僅佔中國出口總量的大約10%。但在中國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內需疲軟的情況下,許多中國企業為了生存必須依賴出口,根本無法承受失去市場份額的後果。

即便是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大學畢業生已經難以找到理想就業崗位。而一再進行的高層官員和軍隊領導人清洗,也削弱了中共力圖展現的高層穩定自信形象。

因此,即使在「贏下」一場貿易戰的情況下,中國也會受到傷害。中美是全球經濟的兩大重量級選手。當兩位拳手對壘,一方常常會在當日被判勝出。但更多時候,雙方都會留下長期的傷痕。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