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煙台一家烤肉店通過社交平台發視頻稱,店內使用玉米作為燃料,引發爭議。對此,10月20日,店家回應稱,使用的玉米有一部分是從周邊農戶手中收來的,他們不認為是浪費,而是幫助了農民。
該店官方賬號發視頻稱,店內使用玉米作為燃料。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該店名為林林烤肉,在某短視頻平台開設有賬號,發布了多條店內使用玉米作為燃料的視頻。其中,10月17日發布的一則視頻中稱:「別人用炭,我們用這個(玉米),火更柔、煙更靜,所以肉里會有一絲淡淡的甜。」而在評論區,對於這一做法存在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浪費糧食,但也有人認為此舉拓寬了銷路,可以幫農民將糧食賣出去,網民們對此議論紛紛。
短視頻平台信息顯示,該店位列「煙台市烤肉點亮榜第3名」,近30條好評中,不止一人提到店內使用的是玉米燃料,並曬出了現場照片。
有顧客曬出該店使用玉米作為燃料烤肉的照片。
10月20日,針對此事,大皖新聞記者聯繫了該店,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有些玉米是從農民手中收來的,在他們看來,不是浪費,反而是幫助了農民。
該店店長史先生也告訴記者,他不認為此舉是浪費糧食,而是幫助農民打開了銷路。
史先生介紹,該店已經開了五六年,一直是使用玉米做燃料,因為他們認為玉米更加環保、健康。起初是從外地採購玉米,後來得知周邊有農戶種植,便就近採購,有的是從農戶手中收購的,有的則是採購的陳化糧,甚至還有顧客主動說自家也有玉米,希望店裡去收購。雖然店內使用的總量不多,但收購的價格並不低於市場價。
史先生表示,他也關注到了網上不同的聲音,從實際情況來看,自開業以來這種不同的聲音就一直存在,甚至還有人進行了投訴,「但好的聲音、支持我們的聲音還是多。」史先生說。
大皖新聞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這種使用玉米等糧食作為燃料的事時有發生,同樣引發熱議,存在不同的聲音。今年5月,《農民日報》官方賬號還就此發布了多篇評論文章,既提到要警惕其中的糧食浪費傾向,也提到對燃料玉米不必「一棒子打死」,要結合實際理性看待。並對消費者的質疑進行肯定,認為消費者發現玉米粒作為燃料,表示心疼糧食、應珍惜農民勞動成果,這種做法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