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地區發生了一起引人關注的詐騙案件:超過600位老人在所謂「免費火鍋」招攬之下,投入資金,最終被騙金額約達4200萬元人民幣。
騙局的開始看似很平常。一家名為「某某牧業」的公司在社區張貼海報,邀請老人來參加「免費火鍋體驗活動」,宣傳口號是「助力鄉村振興,認養一頭牛」。
老人們被熱情邀請前來,用餐期間不僅吃得豐盛,還被贈送小禮物,氣氛輕鬆愉快。
就在大家放鬆警惕之時,公司工作人員開始介紹所謂的「認養牛計劃」,聲稱只需投入一萬元,就能「認養」一頭牛,每月可以分紅,年化收益高達30%到50%。更重要的是,他們反覆強調「保本」「有合同」「實地可參觀」。
很多老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入了第一筆錢。不久後,他們真的收到了利息和「牛肉禮盒」。
看著實物、拿到分紅,他們的信任感越來越強,陸續追加投資。一些老人甚至勸親友一同參與,形成了一個信任循環。為了增強可信度,公司還組織「牧場考察團」,包車帶投資人去內蒙古「參觀養牛基地」,現場讓大家喂草、合影,進一步打消疑慮。
然而,騙局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資金鏈斷裂,所謂的牧業公司人去樓空,火鍋店也關門大吉。許多老人這才意識到,之前拿到的「利息」和「分紅」不過是新投資人的錢在填舊坑。最終,600多位老人被騙走共計約4200萬元,不少人傾盡積蓄。
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這家公司註冊資本極低,所謂的「牛場」並不存在,所有「收益合同」都是虛構。詐騙團伙以「免費火鍋」為誘餌,通過「投資認養」形式進行非法集資。案件曝光後,多名主要嫌疑人被刑事拘留,部分資金被追回。
為什麼針對老年人的詐騙屢屢得逞?一方面,騙子抓住了老年人渴望社交、信任熟人、追求穩定收益的心理,用「免費」降低戒心,用「高回報」激發興趣,再通過精心包裝的「實地考察」和「合同文件」製造真實感。另一方面,老年人普遍缺乏金融常識,對「年化50%」這樣的不合理收益缺乏判斷,也缺乏及時向家人求證的意識。
事實上,這類騙局並非個案。近年來,全國多地都出現類似套路:有的以「免費旅遊」「贈送保健品」為引子,有的假借「養老理財」「扶貧投資」,實質都是非法集資或傳銷。它們往往藉助熟人關係、情感營銷、線下聚餐等方式建立信任,等老人投入大額資金後,立刻捲款消失。
公安機關提醒,凡是打著「保本高收益」「實業投資」「先吃飯後投資」的旗號,幾乎都存在風險。正規的投資機構不會通過地推請客吃飯的方式攬客,更不會承諾高額固定回報。面對誘惑,應多問一句、多查一處;投資前可向金融監管部門核實資質,或請家人幫忙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