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ddit近期的熱議中,配音演員因客戶要求永久授權聲音給AI而失業,平面設計師則從創作者淪為AI作品的修改員。多位專業人士的經歷顯示,多個行業正經歷著工作性質的根本性變革,部分企業甚至將AI作為合理化裁員的理由,凸顯出技術革新對就業市場的劇烈衝擊。

2025年10月,Reddit上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引發了熱議:\”那些因AI失去工作的人,發生了什麼?\”
這個帖子在短短几天內獲得了近6000個贊、1700多條評論。評論區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配音演員、平面設計師、數據科學家、客服人員、插畫師、編輯、程序員……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職業危機。
這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危言聳聽。這些故事真實、具體、令人深思。當我們還在討論\”AI會不會取代人類\”時,有些人已經親身經歷了答案。
「我的聲音,不再屬於我。」
我是一名職業配音演員。過去做廣告分鏡的初配音,一小時能拿到150到200美元,現在全是AI。有一次,客戶合同里新增了一條:只要我簽字,就等於把聲音永久授權給AI,客戶可以無限使用。我拒絕簽字,因為那意味著以後我再也不需要錄製一句話,也永遠拿不到報酬。我們所有配音演員都拒絕簽,客戶的回復很簡單:「那我們換AI。」從那天起,我的工作徹底消失了。我的朋友Fragrant也做配音,主要為在線課程旁白。他說:「我知道這天會來,但當收入真的歸零的那一刻,還是措手不及。」還有人說,他父親天天看AI配音的短視頻,完全不知道那是AI,就算知道也無所謂,「這樣的人太多了。」
「我不再是創作者,只是AI的修正員。」
我是一名平面設計師。老闆希望我用AI作為「副駕駛」,幾分鐘內生成情緒板和初稿,而我的任務變成了修改和修正。那種從靈感到作品的成就感,徹底被擠掉了。另一個設計師說,她和團隊花了幾天做品牌方案,老闆卻用AI生成的糟糕版本去給客戶看,客戶很滿意,老闆笑著說:「早該用AI了。」她說那一刻感覺自己被從作品裡抹掉。還有人說,現在很多不懂設計的老闆靠AI「看起來像」會做設計,他們根本不知道設計師真正做了什麼。一個幹了十四年的設計師最終離開行業,去學理髮,因為「至少那是一個能幹到退休的職業」。
「Copilot比我更被信任。」
我做了十三年數據科學家。老闆讓我解決一個感測器聚類問題,我建議用K-means演算法,他卻拿著筆記本說:「Copilot推薦DBSCAN。」我解釋那樣會更慢、更差,但他不聽。幾周後,我和整個數據團隊被裁。兩個月後,老闆也被裁。現在,公司在印度招聘「AI科學家」。另一位流行病學家也分享了類似的經歷:「我們團隊都是碩博,負責疾病監測。現在在呼吸道疾病高發季,我們被趕走,讓IT部門和AI接手。社區健康掌握在未經訓練的演算法手裡,太可怕了。」
「訓練完AI,我就被辭退了。」
我朋友在一家為聽障人士服務的呼叫中心工作,任務是為通話實時打字幕。後來,公司換成AI,所有人都被解僱。聽說AI會出錯,甚至誤傳醫生的指令,已經引發訴訟。另一位網友說,他們團隊被要求訓練聊天機器人,整理知識庫,「AI原本是幫我們分擔工作,結果它取代了我們。這事昨天剛發生,傷口還很新。」
「我為科幻事業幹了十五年,然後被機器人外包。」
我在一家大型出版社做文學編輯。公司用一個不到1000美元的AI系統自動化了所有編輯流程。現在我在酒吧調酒、開校車維持生計。另一位報紙編輯說,他成了「美化版拼寫檢查員」。自由撰稿人說,他妻子失去了所有客戶,他們全都換成了AI,只留一個人類監督。「以前一個崗位有四十個人申請,現在五千人搶。」他說,「AI讓所有人都變得可替代。」
「AI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它接近合格。」
一位網友總結得很准:AI能完成八成的工作,看起來完美無缺。非專家看到輸出合理,就以為全對。但在真正重要的領域,那缺失的百分之十,往往就是一切。另一位在大公司負責AI戰略的網友說:「AI裁員不是因為AI真能幹活,而是公司需要一個好聽的理由。投資人要增長,增長跟不上,就只能裁人。『我們裁20%,但有AI加持,效率提升40%。』聽上去就比『我們裁20%』舒服多了。AI只是那塊掩蓋苦藥味的糖衣。」
一個插畫師說,他的二十年職業「一夜化為泡影」;一個程序員說,他在教AI取代自己;也有人說,他們還在努力共生。這些故事沒有結論,只有正在發生的現實。
AI正在重塑工作的意義,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被替代的,究竟是崗位,還是做事的方式?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屬於自己的版本。
你呢?AI有沒有改變你的工作?
本文作者、來源:硅星G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