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6 10 月

德央行行長:若報復中國是最後一招 那就干票大的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10月24日報道,德國中央銀行行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當天聲稱,他希望歐洲能夠克服與中國的貿易困境,但也應做好在必要時採取「強硬行動」的準備。

「我認為,這個報復問題,最終必須由政治因素決定,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報復是否是正確的策略?」他當天在「柏林全球對話會議」上稱:「最好是達成某種協議,達成某種共同諒解,以應對整個局勢。」

然而,納格爾又突然話鋒一轉:「但如果報復是最後的手段,我會說,好吧,我們必須強硬起來,必須做出大膽的決定。」他這樣揚言宣稱道。

「我希望仍有一些迴旋餘地,或許還能找到某種合作精神,」他補充稱:「如何處理與中國之間的局勢?現在還有一些時間去解決,讓我們拭目以待。」

當地時間10月10日,《紐約時報》就曾報道過納格爾的一番涉華言論。他近期在英國倫敦接受採訪時聲稱,歐洲各國政府在關稅問題、對華競爭等議題上絕不能「自滿」,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該「讓所有歐洲企業清醒了」(an
eye-opener)。

《紐約時報》稱,近年來,中國已成為德國強勁的競爭對手。以往各國向德國企業採購的汽車、高科技機械等產品,如今中國企業均具備供應能力,且價格普遍更低。據汽車行業分析機構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銷量近乎翻倍,銷量規模已接近梅賽德斯-賓士在歐洲的水平。

路透社指出,自美國特朗普政府今年發動關稅戰以來,此舉引發了全球動蕩,中方則採取了反制手段,並將部分無法再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轉移到了其他市場。

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歐洲企業也發現自己難以與中國本土品牌相競爭。此外,歐洲主要企業也受到了中方對稀土等原材料進行出口管制等措施的衝擊,而這些原材料的生產由中國主導。

當地時間10月23日,歐盟領導人峰會當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彭博社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期間揚言,如果歐盟無法就中國計劃實施的關鍵原材料出口管制尋找出解決方案,各成員國應當考慮動用歐盟最有力的貿易工具來應對此事。

報道援引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馬克龍在閉門會議上向其他歐盟領導人提出主張時宣稱,歐盟需要權衡針對中國採取包括所謂《反脅迫工具法案》(ACI)在內的一切可用選項。

「這是一種『經濟脅迫』。」馬克龍在峰會結束後面對記者時竟還「惡人先告狀」,對中方近期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而出台的稀土新規說三道四,但並未就閉門討論的細節發表評論。「我們可以看到這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必須能夠作出回應。」他聲稱道。

《反脅迫工具法案》於2023年底生效,將允許歐盟限制貿易和服務、削減某些知識產權、限制外國直接投資和公共採購准入。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種「核選項」,其理想作用本應是威懾,至今從未啟用過。特朗普政府加稅後,歐盟國家多次放風稱要動用此工具,但最終不了了之。

峰會結束後,德國總理默茨也證實,歐盟各國對於所謂「反脅迫工具」已有討論,但尚未就是否使用該工具達成一致。他表示,現在由負責歐盟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會決定是否部署「反脅迫工具」。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濤部長應約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就出口管制、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中歐經貿重點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王文濤表示,關於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規完善中國出口管制體系的正常做法,體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國擔當。中方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一直為歐盟企業提供審批便利。

王文濤表示,關於安世半導體問題,中方堅決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希歐方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敦促荷方堅持契約精神和市場原則,從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儘快提出妥善解決辦法。

謝夫喬維奇稱,歐方理解中方出於國家安全和國際共同安全考慮,出台稀土相關出口管制措施。措施實施過程中,希中方可加快審批歐企申請。關於安世半導體問題,歐方願在必要時積極協助荷中雙方加強溝通,儘快找到解決辦法,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

雙方同意按照第二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共識,儘快在布魯塞爾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會議。雙方還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