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7 10 月

娶俄羅斯女學霸是怎樣的體驗?

我是榮康,89年生的安徽人,有一位美麗賢惠的俄羅斯妻子和可愛的混血兒子,現在定居在聖彼得堡。

2008年,我高考復讀後仍沒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倍受打擊,不知道前途在哪裡。

在父親的建議下,踏上了俄羅斯這片陌生的國土,成了一名留學生。

狹小閉塞的交際圈,以及語言交流上的困難,讓我一度生活得很鬱悶。

直到我開始改變自己,主動組織聚會,努力跟不同國家的人交朋友,竟因此認識了俄羅斯姑娘瑪莎,並最終抱得美人歸,還有了個可愛的混血兒。

高考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後半生,正如:人生有很多條路可走,當你感到前路迷茫時,拐個彎,換一條路,也許就會柳暗花明。

娶俄羅斯女學霸是怎樣的體驗?

(2022年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去迪拜遊玩)

我是80後的尾巴,出生在安徽巢湖。爸爸媽媽都是水泥廠的職工,家庭條件在當時還算不錯。

我的童年衣食無憂,記憶里滿是家人溫情的陪伴。

祖輩和父輩雖然生活很節儉,但在我身上,他們非常捨得,平時我雪糕零食想吃就吃。為了不讓我長痱子,我們家在1994年就買了空調。

我遺傳了母親溫和的性格以及父親的嚴謹。從小父親就教我做事情要有計劃,就像下象棋,走一步必須看三步。

(2015年,第一次帶瑪莎回國時與家人出去玩)

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到銅陵,我在一年級就換了三個學校。

那種一直努力適應,可又融不進去的感覺很無助,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上初中的時候,父親離開了銅陵,去江浙一帶做項目。

生活中突然間缺失了這個威嚴的角色,我一下子放鬆不少,整天就知道玩,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脾氣也越來越大,覺得自己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

(小時候的我很受家人疼愛)

我所有的叛逆全部都是母親一個人承擔了。

她對我很有耐心,我所有的壞脾氣幾乎都是照單全收,最多就是偶爾氣急了訓斥幾句。

終於在初三的時候,隨著奶奶的一頓暴打,我所有的叛逆和那根被打斷的痒痒撓一樣,被丟進了垃圾桶。

(第一次見瑪莎,爺爺奶奶很高興)

中考後的暑假,父親帶我去了他工作的地方。

那十多天里,我看到父親居住條件的簡陋和工作的艱辛,他談業務、裝卸設備、搬貨,凡事都親力親為。

那些場景給我的衝擊力,比口頭教育要大得多。

父親就是這樣,總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我。

我高中復讀了一年,但還是覺得考得不好,從小沒遇到過什麼挫折的我倍受打擊。這時父親提出出國留學的建議。

全家人都反對,我也反對。小時候轉學那樣的感覺我不想再重複。

(父親教瑪莎毛筆怎樣執筆)

父親力排眾議,堅持己見,也同意我可以自己出去闖闖看。就這樣,在別人開始畢業旅行時,我「離家出走」了。

我去健身房、網吧、餐館,各種找工作,各種碰壁。那一個星期,我白天到朋友家蹭飯,晚上到網吧過夜,但就是倔強地不回家。

銅陵本來就不大,我其實並沒有離開父母的生活圈,所以我的行動軌跡他們了如指掌。

(我在莫斯科大學前的留影,那時為省理髮錢留長發)

高考成績出來前的晚上,父親到網吧門口問我:「你還要繼續嗎?」我愣住了,沒有說話,他又問了一遍,然後轉身就走。

我乖乖地跟在後面回家,其實已經是默許了考得不好就出國的建議。

成績出來果然如我所料,還是二本線,離自己理想的大學還差得遠。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的時候,我坐上了飛往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飛機。

那時的我,和父親一樣,無法預料以後會怎樣,只是覺得此路不通,另闢蹊徑罷了。

出國時我帶了一個28寸的行李箱,差不多有五十公斤,因為超重還罰了一千多塊錢,託運的時候差點沒弄上去行李架。

裡面除了衣服鞋子等必備品,還裝了空調被,剩下的就是大鐵鍋、電飯煲、砧板和刀等廚具。

當過兵的父親,把這些東西打包得整整齊齊。

到了目的地,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說我簡直是背來了一個「廚房」,只需要買食材就可以做飯,以後就跟我混了。

(2015年夏天,我和瑪莎爬長城)

後來的五年,我和中國同學們一直在宿舍自己做飯吃,練了一手好廚藝。大家都自我調侃說是烹飪學校自學畢業的。

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一是因為那幾年熱門,二是因為以前經常玩電腦遊戲,興趣比較高。可真的學習起來,就不是玩遊戲那麼簡單了。

我入學時,計算機專業只大二有一個中國學長,其他年級的基本都因考試成績不合格被開除了,這難度可想而知了。

留學生都是先讀一年預科,除了簡單的俄語學習、計算機的專業辭彙外,還有一些數理化等基礎科目。預科結束後,考試通過才能繼續上本專業的課程。

(瑪莎不僅漂亮,還特別溫柔,節儉)

理工類專業考試要求非常嚴格,所有科目要全五分(滿分五分制),達不到的話不能繼續本專業的學習。

由於是全俄語教學,我學得非常吃力。課堂上壓根就聽不懂,那怎麼辦?我就找國內類似的教材自學。

學到崩潰的時候,就想想中考後的暑假,我告訴自己:留學哪能像出國旅遊一樣安逸呢?

一年預科讀完,考試完計算機專業的留學生基本就只剩一半了。

進入本科正式學習後課程非常多,從周一到周六,早上九點到晚上五點半,全部都是滿課,一周只休息一天。

現在回憶起來,每天就是上課寫作業,沒有時間干別的,更別說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划了。

僅有的休閑活動,就是和朋友玩玩遊戲,聊聊天,出去散個步。

那時班裡有五個中國人,在異國他鄉,我們五個比親人還要親。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做飯,一起去超市,基本是形影不離。

(我和瑪莎的中式結婚照)

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比如冬天極夜時真的會有漂亮的極光出現,比如夏天極晝會看到「日月同輝」的美景。

聖彼得堡冬天氣溫非常低,屋裡暖氣卻會熱到要穿半袖,對我這個南方人來說挺新奇的。更有意思的是學校教室門口還會掛個警示牌:「禁止穿外套入內」。

理工學校嘛,基本都是男生,看不到女生。後來聊天工具盛行,一旦有女生出現,哪怕只有十分鐘,附近也會有200個人申請加好友。

那時候中國留學生們都沒有什麼錢,為了省生活費,會在宿舍做各種小生意,開小賣部賣零食、做盒飯,還有理髮等等。

說起理髮,對留學生來說是個難題。國立理工大學在郊區的位置,理髮店特別少,不好找,就算找到了,語言交流也很費勁。

最重要的就是剪髮很貴,2008年家裡理髮5塊錢一次,這邊卻要30塊。

(2009年為了省理髮錢,朋友給我剃的光頭,在後腦勺做了五角星造型)

為了省錢,我大學期間沒有去過一次理髮店。第一年預科我就留了一頭長到脖子的飄逸長發。

後來我那個會理髮的室友,不光給我剃了光頭,還在後腦勺位置留了五顆五角星。那一年我走到哪兒都特別引人注目。

2013年本科畢業後,我思前想後也不願意做一個普通的程序員,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在這個行業里爬到頂層。

好像又回到了高考後的迷茫時期,不過這一次,我很快確定了自己想走的路——報考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對外俄語專業的研究生。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在俄羅斯的地位,相當於國內「清北」級別了,但是它的學費很貴,是之前理工大學的2倍。

當初為了送我出國,家裡已經拿出了全部的積蓄,差點就要把房子賣掉。於是我回國跟父親商量。

父親很尊重我的想法,他當時在四川做項目,五十齣頭的人了,為了我還在四處奔波勞碌。

(2013年夏天,我徒步到四川甘孜州)

那年夏天,我沿著318國道徒步到甘孜,給自己大腦放空。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徒步的時候我反思自己,之前一直在中國留學生的圈子裡,不主動跟外國人接觸,拘謹害羞,五年下來俄語還只是簡單的交流水平。

現在要想有一番作為的話,首當其衝就要改變內向的性格,要融入社會。

2013年9月,我順利考入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又讀了一年預科,重新學習俄語。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在俄羅斯已經待了五年了,想重新開始。

由於有點俄語基礎,考試後我幸運地被分到了各國公派生的班裡。這裡有來自歐洲和日韓等國的公派留學生,無形中給我提供了豐富的社交圈。

那一年,我經常組織聚會,幾乎每周都邀請不同國家的同學來我的住處做客。跟他們接觸後我發現,他們很放的開,也很自信。

他們俄語可能還沒有我好,但是人家就敢這麼三兩句話顛來倒去的說,去跟人交流。

(2022年5月底回瑪莎老家給老丈人過生日)

我就想:我為什麼要這麼自卑呢?我會什麼就說什麼,別人聽不懂我就去查字典再學啊。就這樣我慢慢地打開了自己的社交範圍。

總是請客,花銷還是挺大的,一個月一千多的生活費根本就不夠。

其它時間我只能省吃儉用,大概啃了將近一年的胡蘿蔔。因為胡蘿蔔最便宜,幾個盧布就能買一公斤,土豆都比胡蘿蔔貴。

無心插柳柳成蔭,本來是為節省生活費,無意中卻促使我減肥成功。

原來我的體重有200斤左右,一下子就瘦到了不到170斤。搭配上180的身高,身材還是不錯的。

為了更好的學習俄語,2014年4月的時候,我和一個日本同學跑到學校的東方語系,想找一些俄羅斯大一新生進行語言上的互助學習。

我找到漢語教研室老師,說明來意。老師竟然說我是第一個來找俄羅斯學生學語言的。

(小時候的瑪莎)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我的愛人——瑪莎。她那時是日語系大一,比我小五歲,典型的文科女學霸。

第一次見面是在一次二十多人的聚會中,當時只是覺得她很漂亮,也很青澀淳樸,我有點心動但不太敢多想。

起初我只是約瑪莎出來逛公園,用俄語簡單聊聊天。

為了在姑娘面前表現好點,我儘可能地提前準備好話題,查字典,翻書,反正就是保證辭彙儲備量。因為用心,我的俄語進步神速。

那段時間,我們倆的腳步覆蓋了整個聖彼得堡的市中心。

公園逛完了就單純軋馬路,有時候能走三四個小時還聊不夠。我驚喜的發現和瑪莎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我們對歷史、城市、電影動漫、家庭、美食等很多方面的看法都極其相似。

明明是兩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受到的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教育,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還是讓我們的心越靠越近。

(2014年夏天,聖彼得堡紅帆節,我把合影發到朋友圈,媽媽才知道我有了女朋友)

瑪莎很樸實,也很獨立,高中時就一直在服裝店打工,我倆認識的時候她還在網上做遠程會計兼職。

她不愛瘋玩,對物質的慾望也很低,做事情卻很有條理性。

借著申請公費獎學金的機會,我請瑪莎幫著檢查提交的俄語資料,創造更多與她接觸的機會。

7月份獎學金審批順利通過,我和瑪莎也心照不宣地牽手了。

我倆沒有什麼特別的告白,瑪莎和我一樣,感覺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尤其是對待感情的態度,我們都是奔著相伴一生去的。

讀研的後半段,我基本上就沒朝家裡要過錢。課程少了很多,我也有時間做一些兼職。

我做過翻譯、吧台收銀、服務員、幫人跑腿送貨買東西,零零碎碎的生活費足夠了,有時還小有盈餘。

我給瑪莎做中國食物,紅燒肉、辣椒炒牛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等瑪莎都喜歡吃。

她以前一點辣都不吃,現在被我同化得無辣不歡,最喜歡吃火鍋。

(2016年11月26日,我和瑪莎在俄羅斯領證結婚,我拿的正是俄羅斯結婚證)

愛情里有了飯菜的香味,就有了煙火氣,有了真實感。一粥一飯里藏著的才是愛情最好的狀態。

為了給瑪莎安全感和穩定的生活,我開始創業。其實早在2011年,我就幫國內的留學機構跑一些境外手續,所以對俄羅斯的大學很熟悉。

2015年,我和瑪莎註冊了公司,正式接留學業務。

從辦理公證資料,到申請俄羅斯大學的邀請函,再到簽證機票還有入學的各種手續,我們全套服務到位。

由於上手快,公司很快步入正軌。之後幾年,國內掀起留學熱潮,最忙的時候,我一個高考季能接三四百中國學生。

事業有了起色,我和瑪莎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6年11月,我和瑪莎在俄羅斯登記結婚。

2017年夏天,我們帶了兩大行李箱的俄式糖果回國舉辦了中式婚禮。

(丹尼爾和瑪莎陪老丈人出去玩)

瑪莎聰慧善良,溫柔堅韌,勤儉持家。我覺得所有美好的辭彙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

她從不買名牌包和衣服,也不和別人攀比,身上穿的衣服最多幾十塊錢,10塊錢買的小布包也已經背了很多年。

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瑪莎都一點不嬌氣,懷孕八九個月時還挺著大肚子去各高校聯絡事宜。

兒子出生的時候是2020年2月,正趕上疫情爆發,打亂了我們所有的計劃,雙方父母都沒能來聖彼得堡。

我們兩個「新手」爸媽被迫上崗,獨立帶娃,手忙腳亂。感謝萬能的網路,教會了我們怎麼換紙尿褲,怎麼照顧寶寶。

雖然俄羅斯人不坐月子,但也有產後恢復這一說法。

可瑪莎產後幾乎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寶寶睡著了,她還半躺在床上幫我處理工作,只為了減輕我的負擔。

(2020年2月,我們的兒子丹尼爾出生)

後來由於疫情影響,留學生生源驟減,我們倆開始嘗試其他副業,做過翻譯、外貿。

瑪莎喜歡小飾品,開了一個中國飾品店。我倆還嘗試了自媒體視頻,反正就是多接觸新事物,說不定又能走出一條新道路呢。

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瑪莎和他都確診了新冠肺炎。醫生也沒有葯,只給了一些提高免疫力的生物活性添加劑,大概兩到三周才轉陰。

瑪莎痊癒後開始嗅覺紊亂,直到現在也是。兒子太小,也不知道他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那是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家庭和事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身心的疲累讓我們一下子都瘦了不少,瑪莎更是一下子瘦了20斤。

也許因為和瑪莎一起面對又一起成長,太過刻骨銘心,所以愛情的血液里融進了親人密友等多種感情,難捨難分。

瑪莎以前總說我這個理工男不懂浪漫,連當爸爸都是慢熱。現在卻說我已經「走火入魔」了。

因為我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她們,上班時也會突然打電話給她,要求跟她和兒子視頻。

(我和瑪莎去俄羅斯的大學洽談留學生事務)

我以前帶瑪莎回過三次國,去過蘇杭、上海、河南、哈爾濱等很多地方遊玩。

疫情襲來,各項政策特別嚴格,加上航班熔斷機票飛漲,我們已經三年沒有回國了。

如今兒子兩歲多了,我的父母還從來沒有抱過。

我期待著疫情結束的那天,能帶著瑪莎和兒子回國,讓兒子在祖國的懷抱中茁壯成長。

2022年是我來到俄羅斯的第14個年頭,回憶這些年從求學到創業的艱辛,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高考失利,讓我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但也讓我在俄羅斯遇到瑪莎,開創了自己的事業,好像冥冥中註定的一樣。

人生路上有很多的歷練,也有很多像高考一樣的轉折點。無論遇到什麼,都不要急於否定自己。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未來,走不通了,就拐個彎換條路走,也許就會柳暗花明。永遠要記住:條條大路通羅馬!

【口述 | 榮康】

【編輯 | Lisa】

真實人物採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採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衝動決定。)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