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張彪將女兒送到學校後沒有回家,而是打開App接單送外賣,一直干到9點左右,回家簡單洗漱一下,再前往小區樓下的中介門店上班。
這樣的工作節奏,張彪已經保持近半年。
張彪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經紀人,他工作的門店周邊兩三百米內有三家不同品牌的中介門店,平時同行交流也較多。他說,今年以來,中介從事兼職的情況較為普遍,以外賣和跑網約車為主,中介普遍對小區較熟悉,送外賣有天然優勢。
在房地產上行期,一線城市入行兩三年的新手中介,年收入在10萬元至20萬元;成熟中介的年收入超過50萬元;部分專做豪宅交易的經紀人,年收入可達數百萬元甚至千萬元。
隨著近年房地產交易量放緩,地產經紀人收入普遍不及往年。
張彪的房貸已經提前還清,由於市場冷清,有時一兩個月才能成交一套,傭金收入不穩定。下班或休息日,他根據實際情況跑4—6小時外賣,雖然兼職賺得不多,但比較穩定,足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兼職騎手
外賣有三個高峰期,第一個是早餐時的7點到9點,第二個是午餐時的11點到13點,第三個是晚餐時的17點到19點。其中,午餐和晚餐高峰期有1—2元/單的補貼。張彪工作日跑早單和晚單,休息日跑午單和晚單。
像張彪這樣的兼職騎手不會死守一個平台,他們一般註冊兩到三個平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平台。每個平台特點不同,張彪總結,美團、餓了么等單量穩定;蜂鳥單價相對較高;而達達快送以商超為主。
張彪第一次做兼職騎手是在今年5月。當時,他的地產經紀業務有三個月沒開單,妻子勸他轉行,不要在中介行業「等死」。但張彪幹了十多年中介,其他不會做,最後的折中方案是兼職做騎手。
張彪平時經常騎著電動車帶客戶看房,對周邊小區的樓棟和單元了如指掌,送外賣不需要專門熟悉路線,這也是他兼職做騎手的動因之一。
註冊成為眾包騎手相對簡單,一周之內可以全部辦妥。真正的挑戰在於送外賣的過程,這個看似簡單機械的工作,實際充滿了各種挑戰。剛入行時,時時刻刻都像在打仗的節奏,讓張彪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同樣的外賣訂單,去飯店取餐也暗藏門道。張彪剛開始送外賣時,先到飯店但總是最後一個拿到餐,而有的騎手到店就可以拿走。慢慢地,他發現,需要和飯店負責外賣的服務員搞好關係,才能獲得「特殊照顧」。
張彪說,類似的挑戰還有很多,比如到商場的飯店取餐,上下電梯都有很多人,如果太「紳士」,很容易遲到被罰,所以需要臉皮厚一點,「什麼錢都不好賺」。
適應了一個月左右,張彪的兼職騎手工作逐步進入狀態,平時每天早高峰跑兩個小時,單量相對較少;晚上可以跑兩到三小時,單量相對較多。一天下來可以跑20多單,每月收入大約三四千元。
張彪兼職騎手的工作量與中介門店的業務有直接關係。如果門店業務較忙、經紀業務有成交,送外賣的時間就少一些;如果門店沒有業務和帶看,送外賣的時間則多一些。每個月,他保證完整休息一天陪孩子。
張彪說,並不是每個中介都適合跑外賣。他的一個同事,跑了一段時間外賣,無法適應壓力,改去跑網約車了,每天下班後跑到凌晨12點左右,每個月也可以獲得三四千元的額外收入。
地產經紀人兼職早已有之,早年,部分中介人員會兼職賣保險,辦理貸款、戶口及孩子上學等事宜,這些兼職業務基本是「遇到了就做,遇不到就不做」,張彪這樣做兼職騎手的則是一種主動選擇。
中介生涯
2014年春節後,張彪開始跟著親戚干房地產中介這一行。
張彪趕上了好時候,他進入中介行業時,正值每年一度的學區房成交熱。他跟著親戚一起接待客戶,親戚忙的時候,他也單獨接待客戶。經過半年多的摸爬滾打,逐步摸清了房地產經紀的來龍去脈。
當時,他雖然是新手,但在親戚的帶領下,第一年賺了十幾萬元,他很滿足。
2015年底,房地產進入一個快速上行通道,張彪已經開始獨立帶客戶。他不僅做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業務,也為環北京地區新房帶客戶。2016年,他的傭金收入加起來超過百萬元,這也是他從業以來賺得最多的一年。
2017年春節後,環北京樓市因限購逐步平靜,北京樓市經過短暫調整進入新一輪上升期。張彪的業務重新聚焦到北京的二手房和新房,雖然成交量不及以往,但每年拿到的傭金也有幾十萬元。
2018年中,張彪貸款買了一套小兩居。
到了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進入深度調整期,房地產交易主體逐步從新房轉向二手房。當年底,他提前還清了房貸。
真正讓張彪感受到「寒意」是在2023年底,無論二手房還是新房,成交量明顯不如以往。2024年,張彪的傭金收入開始明顯下降,全年收入跌破20萬元;2025年預計不及2024年。雖然沒有太大生活壓力,但他和妻子的焦慮日盛。
2025年上半年,張彪的業績在門店中為佼佼者,但在整個大區屬於中等水平。他說,目前市場仍在分化中,他所在區域的房地產市場逐漸邊緣化。在這樣的市場下,通過個人努力很難實現提升業績。
張彪說,市場好的時候,他所在的門店每個月平均有幾十套成交,每個經紀人都有三四套甚至更多業績;2021年下半年,雖然業績不如以往,但每人每月依然有一兩套成交;如今,整個門店一個月也難成交一套。
今年春節後,妻子一直在督促張彪轉行,張彪發現,除了干中介,自己什麼都不會。5月,他開始嘗試做起兼職外賣。
在他看來,雖然中介行業不如從前,但仍可以賺到一份能保障生活質量的收入;而外賣賺的是辛苦錢,只能應急,不適宜長期干。和同事交流時,做兼職的同事紛紛表示,幹了兼職以後,更加熱愛中介行業了。
職業化
張彪說,中介收入下降,一方面因為單量少了,中介的傭金也相應減少;另一方面也因成交價和中介費下調,中介傭金隨之下降。整體算下來,近兩年他的收入比兩年前降了一半左右。
張彪介紹,不同中介、不同級別的經紀人,傭金計算方式不同。以他所在的中介為例,10萬元的中介費,扣除一系列費用後,最高級別的經紀人可以拿到3萬元左右的傭金,新人到手只有幾千元。
張彪說,中介是一個靠業績說話的行業,業績越好,級別晉陞越快,收入越高。在房地產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中介行業也出現分化,一些頭部中介公司逐步搶佔中小中介公司的市場份額。
中介公司內部也在分化,一些資深經紀人,因經驗、資源相對豐富,在有限的市場中獲得更大份額;級別較低或剛入行的經紀人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越來越大。
張彪認為,短期內轉行並非上策,尤其是像他這樣從業十餘年的老經紀人。轉行往往意味著從零起步,學習新技能的時間成本高昂。且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許多替代行業(如外賣、網約車)收入雖穩定,但上限低,難以匹配以往的中介高峰期收入。因此,即便是換工作,他也想轉換到市場相對較好的區域繼續干中介。
根據58同城和安居客聯合發布的《2025年百萬房產經紀人生存報告》,中介行業正擁抱AI技術,如智能匹配房源和虛擬看房。通過學習數字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在二手房租賃或改善型需求市場,成交相對穩定,經紀人仍有發展機會。
在張彪看來,轉行也並非全無出路。如果經紀人年輕、適應力強,且對中介的「卷業績」模式已疲憊,乘年輕轉向新興行業,或許能夠帶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