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6 10 月

看不上中国新移民的不止日本人 还有他们“居高临下”

在日中国人已逾87万人,在日本社会里日渐增加其存在感。在中国经济不稳与政治风险等背景之下,移民潮日益扩大。

文:中岛惠(曾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留学,著有《中国精英如何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日本人的误解》,《中国人为何痴迷于日本的厕所》等)

疫情以来,以商业为主要目的而急遽增加的部份“新移民”,在日本的中国人社群里引发摩擦与冲突。

看不上中国新移民的不止日本人 还有他们“居高临下”

在日中国人已逾87万人,在日本社会里日渐增加其存在感。(adrien-fu/unsplash)

  “充阔佬”成为惯用伎俩

30多岁的在日中国人王先生(化名)在东京经营顾问公司,他如此地倾吐自己的愤恨不满:

那种『我是顾客』、『老子就是比你大』的傲慢姿态表露无遗,真是令人生气。

其怒火所指,乃是从中国来到日本打算移居的陈先生(同为化名)。经朋友介绍,王先生原本同意提供他关于日本商务的谘询服务,不料陈先生尚未抵达日本,傲慢无礼的作风便已激起王先生怒火。

陈先生首先要求王先生亲赴成田机场接机,更特别指定东京都内的高级酒店酒廊作为开会地点。王先生以公务繁忙的理由婉拒接机,陈先生便心生不满。两人会面谈话之际,又批评开会地点的酒店“设备老旧、毫无格调”,最后甚至开始针对整个日本发出不满牢骚。

王先生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正是中国典型的暴发户类型。一副『摆阔装逼』的架势,强硬地认为『出钱的人说话最大声』,这固然是某种中国式的商业手段,但我不仅感到个人遭到侮辱,连整个日本都被瞧不起,实在令我难以下咽这口气。

  疫情加速“润出”中国

笔者长年观察中国社会与在日中国人社群。正如以往的撰文,目前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数为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陆续来到日本的第一代,目的多为留学或赴日谋职。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前半,日中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这个世代在经济上历经艰辛,同时竭力融入日本社会。为了在日本求学与就业,许多人普遍努力地学习日语,并遵守日本社会之规范而终能安身立命。

直到2010年日本与中国的GDP出现逆转,中国成功达成经济发展后,情势遂生变化。以2015年的“爆买”热潮为转捩点,具备经济实力的中国人接连选择移居日本。此动向又因疫情而加速推动,目前主流已不再是留学或就职,而是以“润出中国”为目的之移居。

对于近年以在日本经营企业等商务活动为目的而取得“经营.管理”签证后来日定居的中国人,笔者定义为“新移民”。直至2024年6月,持此签证的入境人数约达2万,比起2015年几乎增加3倍。然而,相较在日中国人的整体数量来看,目前仍属少数,而且在日本展开企业活动时,多半仍须倚赖在日超过10年、熟悉日本社会的同胞协助。

然而,理应伸手互助的同胞之间,却如王先生所指出的,屡屡见到“无论身在何方皆要贯彻中国式行事作风”的新移民恣意妄为,已经令既有的中国人社群难以容忍。诚如文章开头提到王先生的情况,在日中国人社群内,新旧之间的摩擦与突冲已然浮现。

  强行贯彻“中国式行事作风”

今年6月,东京都内某公寓大楼的中国籍房东,突然将房租一口气调高至原本的2.5倍,甚至为了逼退住户而停止电梯运作,导致相关纠纷登上各大媒体版面。此房东是否属“新移民”,尚且不得而知,但定居日本已逾20年的中国人张先生(化名),面对此等前所未见的同胞行径,不禁皱起眉头。张先生认为:

近年移居日本的人之中,不少人对于经济低迷的日本摆出『居高临下』的高傲姿态。

在他看来,报道中的这宗事件与部分“新移民”大举收购高级摩天大楼住宅的现象有关。收购房产并非自住,而是为投资而狂扫高价不动产,正是复制以往中国房市过热时期的投资手法。

在房价节节攀升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年代,他们积累资产的手法,原封不动地被搬到日本来实践。不动产于是被视为投机标的,而非“居住场所”。更有甚者,以取得之不动产,拓展至可获取高额利润的短租民宿业务。

诚然,如同张先生这样长年定居日本的中国人之中,也有人为增加未来资产而持有多数不动产,但目标并非哄抬价格。张先生说:

我们像日本人一样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终于有能力购屋。

另一方面,一旦媒体强力聚焦于“中国人囤房抢买公寓住宅”的话题,多数日本民众对于在日中国人社群的世代差异缺乏理解,很容易就会误解成在日中国人的整体动向。张先生强调,并非所有新移民皆是如此,但也坦言:“自己遭到一概而论,实在遗憾。另一方面,因为身为同胞,心情更加复杂。”

  欠缺融入日本之意念

然而,遭到旧世代视为问题的某些新移民,对于前辈同乡的复杂心境多半毫无所觉,而对于日本亦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认识。当年的旧世代主动投身日本的学校与企业,身体力行理解日本社会。但新移民与他们不同,并没有强烈感受到“融入日本”的必要性。

即使从育儿与教育方针来看,新旧世代的差异亦明显可见。旧世代大多让子女就读于居住地区的公立学校,使其适应日本社会,再以平顺安稳的步调升入国中、高中与大学;相较之下,新移民往往在来到日本前,即透过中国网络社群平台,搜寻日本教育资讯,选择移居如东京都文京区等被视为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更有计划地将子女送入菁英升学名校,铺好通往名牌大学之路。这些人只凭靠中国人自己的资讯情报行事,务求“捡现成的好处”的倾向非常显著。

我因工作之故,频繁往返中国与日本之间,生活极为忙碌,从未想过那种事(融入日本)。日语也不太懂,连一个日本人都不认识。

如此直言不讳的新移民黄先生(化名),持有日本的居留资格。从其言谈之间难以感受到“成为日本社会之一员,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之意念,实在令人遗憾。既然许多新移民选择来到日本的主要目的,在于商业利益与自我保护,抱持这种思考,或许也是理所当然。

回望另一端,内地新移民众多的香港,富裕的新来者在此被称为“新香港人”。他们居住的土地环境优于原本的香港人,子女就读名门学校。其中某部分人以高傲姿态俯视在地社群,因而激起不满,招致非议。

虽然香港与日本情势迥异,不宜一概而论,但无论走到何处皆欲贯彻“大陆式”的行事作风,此点却颇为相似。笔者长年所见,多数在日中国人皆以踏实勤勉之姿于日本社会扎根立足;光从这点来观察,当其社群内部渐渐传出刺耳杂音,其未来在日本将引发甚么影响,不由得心存一抹不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