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考古勘探服務公司法定代表人、非遺傳承人,不僅對漢石像有著深入研究,還頻繁參加各類學術活動;他的另一面,則是盜墓團伙中的首要人物、銷贓者之一,不僅利用炸藥破壞了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漢代王陵,還為了盜取文物使用暴力拆解。當雙重身份重合的那一刻,讓參與辦案的考古專家們都難以置信。
2025年9月17日,隨著團伙中最後一名嫌疑人被提起公訴,這起在考古界產生重大影響的盜墓案中的20多名嫌疑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10月22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通過採訪辦案人員,還原了這起追繳文物達4000多件的盜墓案。

古玩店發現的商代晚期弓形器,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古玩店裡的商代文物
徐州市是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地下文物眾多,文物交易市場活躍。
2020年10月8日下午,化妝偵查員在徐州古玩城例行巡查時發現,在一家店鋪的角落處發現一件沾滿泥銹的弓形器,該青銅器保存完整,器型較大,中部有一圓形凸起,凸起中間有凹槽,疑似鑲嵌脫落所致。偵查員敏銳意識到,該弓形器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前掌大遺址出土商代晚期弓形器十分相似,初步判斷應為出土文物。偵查員請來專家悄悄複核,經鑒定,是一件商代晚期珍貴文物,有著比較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這件弓形器其實是古代打仗時,駕馭戰車人員固定韁繩的器物,對於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極為珍貴。」辦案民警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獲此情況線索後,徐州市公安局立即組織精幹警力以及具有文物知識和研究特長的民警進行偵辦。同時,專案組圍繞古玩店主關某的活動情況,很快就在文博期刊上發現關某發表的論文中,涉及徐州某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盜的多件在冊文物相關線索信息。通過摸排,掌握了關某的兩個存放文物的秘密倉庫。
「關某在當地考古圈和文玩圈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我們通過梳理與關某聯繫密切的可疑人員後,發現8名盜掘或倒賣文物犯罪的前科人員與其來往頻繁,其中一名還是盜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東陵1號墓(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墓)的刑滿釋放重點人員。」辦案人員說,當年辦案單位追繳的被盜孟嘗君送給秦昭襄王「八年造漆木高足豆」,被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其底座29字銘文研究更引起了全國學術界轟動。上游新聞記者查閱史料發現,經陝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其中漆木高足豆為國家一級珍貴文物;漆木高足豆底座、漆木簡均為國家三級珍貴文物。最為珍貴的是,漆木高足豆上的29個字的銘文破解了諸多的歷史謎團。「八年相邦薛君造」中的薛君,即戰國四君子」之一齊國人孟嘗君,也證實了相邦是比宰相更高的職位。

胡漢戰爭圖拓片。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另一名可疑人員曾因盜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州漢代馱籃山楚王陵陪葬墓被判處有期徒刑。有了這些重要信息後,專案組又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了關某涉文物犯罪上下線和另外兩伙人員,正在徐州市和周邊地區盜掘古墓葬和古遺址。一個龐大的集勘探、盜掘、倒賣、收藏全鏈條犯罪團伙逐步浮出水面。
2021年2月26日,在文保和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專案組分赴江蘇、山東、河南、陝西等11省市開展集中收網抓捕追繳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其中公安部A級逃犯1名),打掉盜掘和倒賣文物犯罪團伙4個,破獲徐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萬年少家族墓被盜案、新沂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墩頂遺址被盜案、賈汪區馬山督公山系列漢墓被盜案,以及山東多地漢畫像石墓被盜案、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泗陽三庄古墓群被盜掘案等案件66起,追繳涉案文物4000餘件,其中珍貴文物100餘件。
「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追繳中絕對不能發生次生損壞,特別是那些質地脆弱和器型碩大的文物,更是需要雇請專業人員、使用專業設備進行吊裝、打包、裝箱。為此,專案組整個過程全部由民警押運,到複雜地區追繳重要文物,還專門派出特警全程護衛,遠路追繳文物的幹警不攜帶文物住宿,吃住在車上,守護文物寸步不離。本案中的近半數文物都是追繳於千里之外,其中的困難艱辛超乎想像。僅此案追繳的文物數量,已經超過了沛縣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總和。」辦案人員說。

漢畫像石「雙龍穿璧」。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背後大佬的雙面人生
這批文物有多珍貴?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追繳文物包括從距今7300年北辛文化到民國時期的陶器、石器、玉器、金銀器、青銅器、鐵器、骨角器、瓷器等,漢代「三絕」之一的漢畫像石就追回200餘塊,其中多件畫像石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明代萬曆年間徐州進士萬崇德墓志銘的發現追繳,更是掀起了徐州文化界學術研究的高潮,顛覆了以往對萬氏家族的認知,填補了徐州地方文獻空白,起到了補史、證史、糾史的作用,校正了引用多年的《萬年少年譜》著作中的諸多錯誤。此案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徐州市公安局破獲的涉文物犯罪案件追繳文物種類最廣、跨年代最長、數量最大、等級最高,抓獲犯罪嫌疑人數最多、專業水準最頂尖的案件。
案件偵破後,很快在考古界和文玩界引發了關注。「主要是這個團伙中的多名嫌疑人職業化水準高,而且身份特殊。」辦案人員說。
主犯關某是國內某大型文物藝術品鑒定公司的鑒定師,對青銅器、玉器、石刻鑒定和文物修復研究頗深、水平較高,同時還有著二十多年倒賣文物的經歷,在全國文物交易圈有一定的知名度。被抓前,剛剛和他人成立了文物勘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另一名主犯李某,更是具有盜掘古墓葬和鑒別文物的專業水準,不僅是文物通,還是非遺傳承人,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文物勘探技術服務公司長期服務於文博系統考古勘探和文物修復,對徐州本地和周邊接壤地區文物資源了如指掌。特別是對漢畫像石有著痴迷的喜好,能僅憑拓片即可辨別出原石的真偽,與全國諸多研究機構和專家交流甚多。
犯罪嫌疑人劉某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隊的探工,懂風水、擅繪圖,對古墓葬、古遺址勘探有著幾十年的實踐經驗,近年來其夥同他人在徐州市賈汪區和山東省棗莊市頻頻盜掘古墓葬,屢屢得手,危害較大。

漢代石羊。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這起備受關注的系列盜墓案中,李某曾擔任過多次背後大佬的角色,白天他與考古隊一起參與古墓的保護性發掘研究。入夜後,就使用炸藥等非法盜掘古墓,甚至為了盜走珍貴的漢石畫像,不惜暴力拆解,對文物造成極大破壞。即使在全國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後,周圍人員多次提醒他,但他仍然執迷不悟。被抓獲時,辦案人員在其藏匿文物的倉庫中發現兩面牆體的隔層中藏了滿滿一面牆的珍貴漢石畫像。「遇到有人詢問,他就以修復文物做掩護,矇混過關。」辦案人員說。
在專案組抓獲的27名犯罪嫌疑人中,11人有犯罪前科,其中9人具有盜掘古墓葬和倒賣文物前科、2人具有盜竊前科。每次作案前團伙成員都是碰頭說事;前往現場作案時偽裝車輛,躲避視頻監控,作案時間全部選擇夜晚。而在外地作案、和交易時都是連夜往返。

漢代「半兩」錢範。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盜掘古墓葬和倒賣文物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千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認同。此類圈子相對比較固定和隱蔽,交流基本只用黑話和隱語,局外人根本無法理解。例如出資和收貨的叫掌眼,組織人幹活的叫支鍋,看風水勘探找墓的叫認眼,挖土和運土的叫土工,踩點的叫踩盤子,盜墓時站崗放哨的叫望風;一百塊錢被稱為一塊,一萬塊錢被稱作一方等。類似的語言很多,行話晦澀,初期偵控難度非常大。」辦案人員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他們的交易活動也很隱蔽,從掌握的情況看,文物交易基本上都是地下或半地下進行。重要文物交易,不使用現代支付手段,當場談價、當場付現金,互不打聽來去、互不探聽對方。此案中很多情況線索、交易事實都是通過傳統手段獲取的,應該說是偵辦文物類案件的最大難點或者說是顯著特點之一。
這些文物被盜掘後都去了哪?辦案人員說,此案追繳的4000餘件文物中,有的文物被倒賣到了外地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有的進入了古玩市場和工作室,有的流入了民間藏家手上,有的被嫌疑人藏匿家中、廠房倉庫甚至埋進自留地里。其中一件涉案青銅器半年之中就先後被倒手五次。
2022年6月,背後大佬李某因犯盜掘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十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2025年9月17日,李某團伙中最後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至此,李某一案涉及的20多名犯罪分子終於被繩之以法。

漢代銅鼎。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追繳的被盜文物,相當於一個中型博物館藏品
這起案件結束,但打擊文物犯罪的工作還在繼續。
在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室上游新聞記者看到,為了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手法,工作室里擺放著洛陽鏟等不同類型的盜墓工具,辦案人員說,只有掌握這些工具的特點,才能準確地在現場找到線索。工作室的書架上,更是擺滿了各類文物考古專業書籍和學術著作。到這起案件偵破時,3年時間,由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室獲取線索或參與指導破獲的盜墓、販賣文物等案件260多起,繳獲文物保守估算超過1.3萬件,其中經鑒定明確為國家一級的文物11件,抓獲盜墓、販賣文物犯罪嫌疑人230名,包括兩名公安部A級通緝犯。如果將追繳回來的文物集中起來,足可匹敵一個中型博物館的藏品。

明代石獸。圖片來源/徐州警方
徐州文物資源豐富,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室成員除了自己要學習文物和考古知識外,刑偵支隊也會定期對基層民警開展文物知識培訓,很多案件的線索都是基層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
「盜掘和倒賣文物,行業古老,有著千年歷史。這是一個主要人員相對固定、活動詭秘、不見陽光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圈子和交流方式,外行人很難涉足其中。減地淺浮雕、竊曲紋、青花白地、探針等等,這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名詞,大部分民警對其了解的是少之又少。所以,為有效打擊文物犯罪,特別是針對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均系具備相當豐富的文物和考古知識的職業犯罪的情況,徐州市公安局還組建了專業性核心團隊,通過以案代訓、邊辦邊學等方式,在實戰中鍛煉和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辦案人員說。

不同的盜墓工具。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攝
如今,文物倒賣也進入了「網路時代」,社交、短視頻平台上的線索也逐漸進入辦案人員的視線。同時,他們還在學習「大數據」知識,希望能運用現代刑偵技術對文物犯罪積案進行攻堅,讓散失的珍貴文物重見天日。一名辦案民警望著辦公室牆上的拓片說:「我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民警喜歡文物,了解文物,讓更多力量加入到專業打擊文物犯罪的行列中來。」
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