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0 10 月

貝森特:其實我也是豆農,能感到中國拒買之痛

在美國廣播公司(ABC)26日播出的《本周》節目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同樣令他「感到痛苦」,因為自己「其實是一名豆農」。

主持人在節目中稱,由於中國沒有購買美豆,美國農民「真的很痛苦」。她問貝森特:「你是否看到了曙光?他們可能會再次允許進口大豆嗎?」

貝森特在回應這一話題時透露:「以防你不知道,其實我也是一名豆農,所以我也感受到了這種痛苦。」

「目前情況涉及幾個方面,首先是中國已大幅削減採購量,幾乎降至零。」貝森特承認,美國農民是特朗普最堅定的支持者群體之一。

「另一方面在於,今年的大豆收成是二三十年來產量最高的之一。種種因素疊加,形成了一場完美風暴。」

貝森特:其實我也是豆農,能感到中國拒買之痛

他還稱,過去兩天中美貿易談判已達成一個「實質性框架」,他相信這將緩解美國大豆種植戶對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的擔憂。

貝森特曾是華爾街的一名對沖基金高管,據《福布斯》估計,其凈資產約為6億美元。

《紐約時報》8月報道披露,貝森特持有價值高達2500萬美元的北達科他州玉米和大豆農田。這些農田出租後,每年能為他帶來超過100萬美元的收入。

北達科他州立大學數據顯示 ,過去四年來,該州農田價值每年上漲超過10%。北達科他州立大學教授威廉·威爾遜表示,北達科他州約70%的大豆出口到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規定,美國內閣官員必須在任命確認後90天內出售部分持股和投資,以避免潛在的利益衝突。

今年1月,貝森特在提名聽證會前曾承諾,將撤資數十家基金、信託和農田投資,但尚未完全履行這一承諾。

貝森特的說法是,他已剝離了上任前被要求剝離的90%的資產,目前僅剩下4%的資產,且剩餘資產大部分是農田,而農田「本質上是一種流動性極差的資產」,並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耐人尋味的是,貝森特這位「豆農」財長,近期正主導與全球最大的大豆市場中國進行談判。由於特朗普政府不斷加碼對華關稅威脅和限制圍堵,中方對採購美豆按下暫停鍵。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中國大豆累計進口8618萬噸,同比增加5.3%。不過外界注意到,中國9月未從美國進口任何大豆,這是自2018年11月以來,進口量首次降至零。

與此同時,受中美持續貿易爭端影響,中國買家避開美國貨源,南美大豆對華出口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進口量下滑的原因是美國大豆面臨高額關稅,且美國往年收穫的舊作大豆庫存已完成交易。

首創京都期貨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歸因於關稅。通常情況下,仍會有部分舊作大豆進入市場。」

分析指出,若貿易談判無法取得突破,隨著中國壓榨企業繼續從南美採購大豆,美國農民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為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美國豆農曾前往越南、菲律賓,試圖說服當地畜牧養殖戶增加美國大豆採購量。但豆農們坦言,「我們無法在一夜之間找到能替代中國的市場」。

多家美媒不約而同發出警告:從長期來看,美國恢復對華大豆大規模出口的前景並不樂觀。中方對特朗普政府貿易承諾的可靠性存疑,加之中方推動「自給自足」的方略,這可能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農民或面臨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