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與習近平將在30日會面。(法新社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預定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會面,近日他表示,「我們將針對所有問題達成協議」。彭博報導,川普的協議往往形式重於實質,而他急於獲得一個可以吹噓為勝利的成果,可能使他對中國關鍵要求退讓,包括取得先進半導體以及台灣地位問題。
報導說,在數週來不斷升高的威脅、貿易報復與強硬論調之後,分析師預期,川習達成的任何協議,充其量只是緊張降溫,而非化解核心衝突的全面協議。
前白宮中國顧問、現為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萊文(Henrietta
Levin)說,「雙方顯然尋求關係穩定,但依據誰的條件穩定關係,還是未知數,我認為遺憾的是牌在北京手中」。
報導說,川普渴望獲得結果,以吹噓為一大勝利,但這可能導致他屈服於中國的關鍵要求,包括取得先進半導體,以及台灣地位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沒有排除這樣的妥協,儘管基於國安與國內政治風險,川普不太可能做出太大的讓步。
川普的談判風格與習近平截然不同,川普通常採取交易策略,利用槓桿取得短期勝利,而習近平則依賴其製造與自然資源優勢所支撐的長遠思維。
川普堅稱中國必須取消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而這正突顯北京作為全球主要稀土供應與加工國的影響力。北京視其稀土主導地位為關鍵的戰略優勢,因此美國若不做出重大妥協,習近平不太可能撤銷該管制。
中國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成昊表示,中國的優勢並非簡單的談判籌碼,這使北京幾乎不可能屈服於川普的要求,「扭轉這樣的政策需要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可能包括撤銷美國的科技制裁,而目前在華府這在政治上是站不住腳的」。
華府一些對中鷹派人士憂心,川普熱衷達成交易,並渴望確保採購承諾以及取得其他貿易勝利,可能導致美國在國家安全上做出在過去政治上無法想像的讓步,包括放棄美國長期來對台灣採取的戰略模糊政策。
中國已要求白宮正式宣布「反對」台灣獨立。川普也承認台灣未來幾週可能成為會談議題。布魯斯金學會全球中國項目共同負責人派翠西亞.金(Patricia
M.
Kim)說,川普對台灣不抱持傳統看法,他對台灣的支持明顯較冷淡,尤其與前幾任美國總統相較更是如此,北京可能「視此為一個能推動川普達成協議,或者川普能取得某些回報,就能進行交易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