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川普。(图/达志/美联社)
当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搭乘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离开吉隆坡(Kuala
Lumpur)时,他刚结束紧凑的24小时行程。白宫形容这趟访问为“促进区域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旅程,而这场戏剧性的亚洲行,也让一度被批评“软弱无力”的东协(Asean)峰会,意外迎来了高光时刻。
根据《BBC》报导,川普出席东协峰会不仅象徵美国重返东南亚舞台,更让这个长年在国际政治边缘徘徊的组织重新受到关注。对川普而言,最大的收穫是能亲自居中推动泰国与柬埔寨的“和平协议”。这场冲突始于7月的边境争端,两国一度爆发军事对峙。儘管泰方不愿将协议称为“和平条约”,但对川普而言,这项成就再次唤醒他“争取诺贝尔和平奖”的野心。
这份协议其实延续了马来西亚总理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先前斡旋的成果。安华以其丰富的外交经验与长年与泰柬两国的关係,成功促成初步停火,并以个人魅力拉近与川普的距离,甚至能开玩笑谈及坐牢往事而不惹恼对方。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真正让泰国与柬埔寨停火的关键仍在于美国的经济压力。川普明确表态,贸易与关税将被当成“和平槓杆”,若两国不愿妥协,美国将重新检视双边贸易待遇。
这场峰会的签署仪式气氛高涨,美国同时宣布与泰国及柬埔寨签订贸易协定。对多数东协领袖而言,川普的出席本身就带来巨大利益,因为这意味著他们能在关键的关税谈判阶段与美国总统面对面交流。除了泰柬两国,马来西亚与越南也趁势与美方签署协议,虽未调降税率,却成功争取多项商品免税。
“川普此行只是为了拍照、增加政治资本罢了,”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院长约瑟夫(Joseph
Liow)受访时语带讽刺地说。但他补充,东协各国首脑仍选择“善用这个机会”,试图让川普更理解美国与亚洲利益的交集。
成立于1967年的东协,原为冷战时期防堵共产势力的政治联盟,如今主要成为区域贸易与外交对话平台。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吸引大国参与。今年除了川普外,中国国务院、欧洲理事会、加拿大、巴西与南非领袖皆亲临会场。然而,随著时间推移,东协在应对区域性危机上的无力感日益显著,从印尼的森林大火烟害、南海争端,到2021年爆发的缅甸内战,几乎都无实质进展。
在本週的峰会上,东协再度呼吁缅甸军政府停止内战、推动自由公平选举,但军方依旧无动于衷。观察人士指出,东协的“不干涉内政”原则虽维持了成员间的团结,却也削弱了其解决冲突的能力。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亚洲计划副主任黎香红(Huong Le
Thu)形容,东协的最大弱点在于其成员“无法为区域利益牺牲主权”,而廖教授则直言,东协“缺乏让对立国家真正坐下谈判的意愿”。
七月泰柬边境冲突爆发,被视为东协“象徵性团结”的崩解缩影。不过,这次峰会促成的停火,让这个鬆散组织难得迎来胜利,也让川普得以藉此宣传“和平缔造者”形象。
除了外交突破外,吉隆坡峰会期间美中代表也展开重大会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He
Lifeng)达成有关稀土及关税的框架协议,为即将于韩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上,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