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的黃先生發生交通事故腿部骨折,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做了手術,各種費用總計近8萬元。術後,黃先生在淘寶發現同一個廠家的手術醫用耗材,醫院的價格高出銷售公司十幾倍。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稱,渠道不對,導致了價格差。
據介紹,2024年7月,黃先生發生交通事故腿部骨折並接受手術。術後,醫護人員為他安裝了外固定支架,支架共使用5個骨牽引針,5個針桿夾,3個桿夾,3根連接桿,費用總計18590元。

出院後,黃先生帶著這套外固定支架在家休養,無意中發現這套外固定支架是蘇州愛得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網上也有同款產品銷售,而且是同一個廠家,同一個型號,同一個訂貨編碼,同一個名稱,同一個規格。於是他就向有銷售許可的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公司詢價,人家給他的價格與醫院賣給患者的價格相差巨大。
如不鏽鋼的骨牽引針,銷售公司的價格是42元,醫院賣給他是483元。針桿夾,銷售公司的價格是168元,醫院的價格是2200元,連接桿,銷售公司的價格是100多元,醫院的價格是800多元,價格基本上都相差10倍左右。
黃先生說,他是跑外賣時出的交通事故,治療用的是工傷保險。在他向有關部門反映了上述情況後,醫院小程序上的手術耗材價格出現了變動,被調低了。
10月27日,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稱,醫療器械和耗材原則上是不允許通過網路平台銷售和購買的,上述患者購買的渠道不對,所以導致了價格差,「那是不是同一個廠家,同一個型號,同一個規格,同一個器材了,我們就說不清了。廠家的話它是不允許不應該在網上去售賣這些東西的」。
該負責人稱,陽光採購平台上的價格是醫保局統一定價的,醫院沒有定價權,「醫保局掛多少錢,我們就收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