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0 10 月

真·首個進家的人形機器人來了!兩萬美元!

去年 9 月,OpenAI 押注的機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
推出了首款為家庭打造的人形機器人原型——NEO
Beta

它甚至住進了一位 00 後的公寓,兩人朝夕相伴了整整兩天。當時的場景有點超現實:

一個機器人幫忙打理生活,一個人類在旁邊觀察它學做家務。既科幻,又莫名溫柔。

真·首個進家的人形機器人來了!兩萬美元!

那時,NEO Beta 並非自主。它還需要一支工程師團隊陪它入住,遠程操控員在後台指導它完成任務。

如今,一年過去,事情迎來了新的篇章——

NEO 正式開啟預定。

作為一款專為家庭場景設計的雙足機器人,NEO 主打安全、陪伴、幹家務。

它身高 168 厘米,體重才 30 公斤,非常輕盈。

為了不讓用戶對它產生非分之想,它的外形被設計成一個類似穿著 Lululemon的擊劍教練,完全看不出性別特徵。

為了營造「我無害」的第一印象,NEO 穿著一件高科技針織衣,柔軟、乾淨、可機洗。

這種織物不只是美學,更是安全設計的一部分——3D
列印的蜂窩網格織物,既能提供結構強度,又具備足夠的柔韌性,觸感也很溫柔。

每台 NEO 甚至都可以更換外衣、頭部造型和鞋子,真正融入不同的家。

包裹在機械外部的是一種3D列印的蜂窩網格織物,能兼顧結構強度和所需柔韌性。

合成針織物包裹在家庭機器人的主體結構上,營造一種安全性、親和力、親密觸感,也有耐用性和易清潔性。

如果說外表是溫柔的,那麼 NEO 的靈巧手則是這台機器的靈魂。

它的機械手擁有 22 個自由度(DoF),僅比人類少 5 個,可以疊衣服、擦桌子、整理餐具。

全身共有 55 個自由度,幾乎能實現完整的人體運動。

為機器人提供一個高柔韌性、高抓取力,且具有仿人美學的手部外層皮膚。

驅動系統採用了類似人類肌肉的肌腱驅動結構(tendon-driven
system),取代傳統笨重的齒輪減速器,讓動作更柔順、也更安全。

柔軟並不代表力量不足。1X 自研的電機扭矩號稱「全球第一」,能讓 NEO 舉起 70 公斤 的重物,搬運 25 公斤
的箱子——安靜、順滑,卻又力量十足。

機器人的關節組件

NEO 的行動由 Redwood AI 運動控制系統驅動,能自然地行走、站立、坐下、上下樓梯等。

它的計算核心基於 NVIDIA Jetson Thor 平台,採用 1X 自研 Cortex 架構。

感知系統包括 4 個麥克風組成的 360° 音頻拾取陣列、3 個揚聲器提供沉浸式聲音反饋,以及兩枚 800
萬像素魚眼攝像頭,為它提供立體視覺。

眼睛則是一個多層集成的視覺、語音和狀態反饋感測器模塊。

內部搭載的LLM(邏輯語言模塊),讓 NEO
不只是能聽懂人話,它還能理解上下文、推理任務邏輯。

比如,當你說出一句,NEO,你能把這個杯子拿到水槽邊嗎?

它會自動將指令分解成一系列具體步驟。這些動作由獨立的微任務組合而成。

只是當任務鏈過長、環境變化複雜時,它的執行依然會變得吃力。

NEO 也懂得表達自己。

它會用手勢和燈光環傳遞意圖,而音頻智能系統則能分辨你是在對它說話,還是只是在和房間里的其他人聊天,再決定是否要回應。

NEO 平時能自動幹些日常家務(不包括做飯)——你既可以直接和 NEO
說話讓它幹活,也能用手機 App 給它排家務日程。

任何時候你想看看 NEO 在做什麼,都可以打開 App,直接從它的視角進行查看

遇到不會的活兒,可以請遠程專家手把手教它,一邊完成任務、一邊讓它學會。

除了日常家務,它還主打一個陪伴——你可以和你的
NEO交談;它會根據冰箱里的東西推薦食譜,在你學習新語言時記住你的進度,甚至提供室內設計建議

平時忙不過,它還可以替你開門迎接客人;東西買回來了,立刻替你搬到廚房。

NEO 能耗很低,內置 0.75 千瓦時電池組,按普通電價計算,每天運行成本不到 1 美元。

他們甚至定製設計了自己的電池,續航4小時。電量不足時,它會自己回到底座回血,支持快充。

機器人的最大噪音水平僅為22分貝(dB),確保在家庭環境中安靜運行。不過,只能在家中或平地上使用,不能碰水或在潮濕環境下工作。

至於價格,提供月租版(499 美元/月)和一次性購買版(2 萬美元),現可支付 200 美元可退訂金預訂,美國用戶 2026
年起交付。

當然,人們最擔心的還是安全與隱私。

1X 表示,NEO
的大部分任務都在本地完成,只有在必要時才會臨時上傳極少量感測器數據——而這些數據既不會被保存,也不會被出售。

用戶甚至可以一鍵關閉數據共享,確保所有控制權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當你希望它學習新任務、邀請專家遠程介入時,它那對發光的「耳環」會閃爍出特殊的色彩,彷彿在說,我正在學習。

每一次連接都需要用戶授權,你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終止、隨時拒絕。

要讓 NEO 未來能自主整理你的廚房,它需要一個更聰明的頭腦

不同於那些只在互聯網文本上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支撐 NEO
的模型,學習的是真實世界裡的數據——那些來自家務、動作、環境的細節

也正因為如此,CEOBernt
Børnich
決定讓機器真正進入家庭。在他看來,這更是一種新的社會契約。

如果你購買這個產品,那是因為你接受這個社會契約。如果我們沒有你的數據,就無法改進產品。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獨家視頻採訪時說道。

這家公司,原名Halodi Robotics,成立於 2014 年。第一代機器人 EVE 重
80 公斤,腿上帶輪子——是一種能巡邏、能接待的人形機器。

而 NEO,則是他們正式踏入家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嘗試。這一次,它不再滑行,而是真正用雙腳行走。

產品背後的融資故事也頗具戲劇性——據說當年他們只憑一份 13 頁的 PPT,就拿到了包括OpenAI在內的早期投資。

NEO 的目標不再是實驗室展示,而是真正進入家庭。它將在挪威工廠進行量產:2025 年入戶,2026 年規模化生產,2027
年預計擴展至數十萬台。

它的使命被定義得既浪漫又務實:幫你把時間還給自己。在它打掃、整理、做筆記的同時,你可以安心陪家人、讀書、發獃。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1X 正在尋求 10 億美元融資,目標估值高達 100
億美元,遠超此前的市場預期。

然而,當被問及 1X 是否是一家家用機器人公司時, Børnich 卻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答。「實際上,我認為 1X
主要是一家 通用人工智慧(AGI)公司。」

在他看來,家務只是開始。真正的終點,是讓機器學會理解人類、模仿人類、最終成為人類的智能延伸。

NEO 不只是機器人——它是通向 AGI 的橋樑。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