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在日經亞洲,作者中澤克二是《日本經濟新聞》常駐東京的高級編輯和評論員。他曾在中國擔任記者和駐華分社社長共七年,並於2014年獲得Vaughn-Ueda國際新聞獎。加美財經編譯,不代表支持文中觀點或確認其中事實。

在本月早些時候召開的重要會議上,習近平重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可以看作是習近平暗示他打算在2027年之後繼續執政。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重點討論「十五五」規劃,即到203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
就在會議召開前幾天,中國國防部突然宣布將九名高級軍官開除出黨和軍隊,理由是腐敗問題。其中包括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以及曾任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的原中央軍委委員苗華。
中央軍委是監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構。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並未借四中全會之機任命新成員填補這些清洗後的空缺職位,也未展示強硬姿態。
習近平早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就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實質上意味著中國將在2035年前在經濟和軍事上趕超美國。
最初的目標年份是204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
2017年11月,習近平的政策顧問、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何毅亭在訪日期間向日本國會議員證實,這一目標提前了大約15年。
習近平在那一年宣布新目標,是向當時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自己的「利爪」。
當時很少有人預料到,這一表態會引發中美關係的緊張。
習近平的動作引起特朗普政府高度警覺,一年後,中美貿易戰由此爆發。特朗普不可能對中國展現出的「利爪」保持沉默。
2018年,習近平推動修改中國憲法,取消國家主席連任次數限制。
四年後,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打破常規,連任中共總書記第三個五年任期。2023年3月,他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連任國家主席。
2024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後,中美對抗進一步升級。
上周召開的四中全會再次強調,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反映出習近平有意在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上尋求第四個總書記任期。
儘管習近平大步向前,但歷史經驗提醒人們仍需謹慎。中國至今仍保留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的一些遺產,比如制定五年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
但這些規劃中的目標,往往也容易讓領導人陷入失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就曾因「大躍進」失敗而辭去國家主席職務。1958年,他以「趕英超美」為口號,發起這場以經濟趕超西方國家,尤其是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英國為目標的運動。
到1962年,這場運動以失敗告終。
其中一個災難性後果是,農民在政府鼓勵下放棄種地,轉而鍊鋼。據說,最終導致數千萬中國人餓死。
習近平真正面臨考驗的時刻,將是2027年召開的中共二十一大,那時正是「十五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
而另一個考驗是習近平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與特朗普會面。這是特朗普二度就任總統以來,兩人首次面對面會談。
本周一,習近平的高級外交官、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通話時,釋放了關於中美之間潛在貿易協議的積極信號。此前,中美官員在吉隆坡舉行了部長級會談。
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消息,王毅對盧比奧表示,有可能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穩定並推動中美關係向前發展。
王毅可能是因中國經濟持續低迷而在對美態度上軟化。
直到2020年前,全球多家主要智庫還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代後半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自2021年房地產泡沫開始慢慢破裂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低迷不振。與美國的貿易對抗也成為一大拖累。
四中全會通過的公報指出,到2035年,「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將顯著增強」。
這一目標較為模糊,因此到2035年,北京可以輕鬆宣布目標已實現。相比之下,那種明確提出到2035年在經濟和軍事上趕超美國的目標更具挑戰性。
公報還寫道,到203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將基本實現」。
同樣是模糊表述。中國是否能實現人均GDP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中等發達國家」的定義。中國最終可能會宣布完成了目標,但要獲得國際社會公認仍很困難。
四中全會期間,習近平當局再次加速標誌性的反腐行動,主要聚焦解放軍,並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這是習近平時代的關鍵詞。
曾是習近平在軍中核心派系的「福建幫」,在何衛東、苗華等關鍵成員被清洗後,已徹底瓦解。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開時,中央軍委共有七名成員。但在多輪清洗後,目前只剩下四人。
前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委員李尚福已在2023年被清除。目前軍委的四名成員分別是:主席習近平,以及三名軍裝將領——張又俠、張升民和劉振立。
何衛東原是張又俠之後的軍中第二號人物,更重要的是,他還是政治局24名成員之一,張又俠也在其中。兩人都長期被視為習近平的親信。
原本外界認為,習近平會在四中全會期間,任命他信任的將領填補政治局和軍委的空缺,以展示其權力,但他沒有這麼做。
四中全會期間,張升民被提拔為中央軍委副主席,接替被查的何衛東。
但軍委成員總數仍維持在四人,還有三個席位空缺。
更值得注意的是,張升民並未進入政治局。
習近平為何沒有,或者說無法任命新的政治局和軍委成員,至今仍是謎團。
而國防部長董軍自2023年底上任以來,至今仍未成為中央軍委委員,原因就更不難理解:他尚未獲得習近平的信任。
在這次四中全會上,中共中央委員會將約200名中央委員中的11人由候補委員遞補,但沒有一人來自軍隊。
這與此前被查的9名中委全是軍方高官形成對比,其中包括「福建幫」的另一關鍵人物林向陽。
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清洗仍在繼續,顯示他對軍方高度不信任。
「福建幫」的倒台,說明即使是親信,一旦出現嚴重問題,習近平也毫不手軟。
「福建幫」的瓦解,對於非習近平派系的軍官來說,也許意味著機會,但他們同時也可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
習近平再度釋放出要在2027年之後繼續執政的信號。但他仍需應對軍中複雜且微妙的權力平衡,政治鬥爭仍在通往2027年的路上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