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0 10 月

種花的營養土也能被「埋雷」,無良企業何以一次次突破底線?

誰能想到,垃圾渣土、污水處理廠污泥、造紙廠廢料等未經中和無害化處理,竟被包裝成「營養土」在電商平台大量銷售。「建築垃圾搖身一變成營養土,檢出重金屬超標」「含重金屬污泥被包裝售賣,工廠稱營業額過億」,這樣的事件又一次刷新公眾的想像力,突破公眾的認知底線。

種花也能「埋雷」?在一次次經受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化學科普」之後,我們終於知道,原來連種花種菜用的營養土,也會「埋雷」。

這些「雷」已經埋到何種程度呢?媒體記者隨機網購十餘款熱銷低價「營養土」送檢,發現其中9款鎘、鉛、鋅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另有一款銅、鎳、鉻等重金屬含量超標。讓人錯愕的是,有的產品鏈接顯示已銷200+萬件。

這些「雷」又有什麼樣的「殺傷力」呢?專家指出,這樣的問題土壤如果用來種植蔬菜,重金屬會被蔬菜水果吸收。若被人食用,腸道會吸收這些重金屬,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若人體皮膚直接接觸這些受污染的土壤,也可能吸收重金屬,造成健康危害。如,鎘是一種致癌性化學物質,也是人體不需要的金屬元素之一,能夠損傷多個人體器官,包括骨骼、腎臟和肺等;鉛,同樣是人體不需要的金屬元素之一,能夠損傷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免疫系統、腎臟等,尤其會對兒童造成不可逆性的損傷。

專家甚至還特別提醒,城市居民不能將重金屬超標的營養土作為普通垃圾隨意丟棄,建議物業和街道管理部門協調回收此類產品,轉移至相關處置單位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

這些「雷」何以被埋在我們身邊?媒體報道中提到「數十畝建築渣土被當營養土原料使用多年」「村幹部直言涉事工廠是典型『散亂污』」,這些信息令人似曾相識,幾乎在每一起涉及到公眾食品安全、衛生安全的事件中,幾乎都能看到類似的信息。這些信息說明「有毒營養土」其實不是「從天而降」,無論有怎樣的借口,都無法掩蓋「已存在多年」和「當地不少人都知道」這兩點。既然如此,很難不讓人困惑:那一個又一個肩負著監管職責的部門,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這個問題,並非只在此事件中被提到。相反,這些年來,對於監管部門的「塌方式失守」,因「失守」而嚴重影響公眾安全感、幸福感的事件,我們並不陌生。令人遺憾的是,在種花的「營養土」也能被「埋雷」之後,我們仍舊不得不發出這樣的疑問:監管部門在哪裡?

違法成本之低,監管力度之弱,再加上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銷售優勢,生出一匹匹突破公眾安全感底線的「脫韁野馬」。如果不從源頭上加以制約,不從監管上加以強化,不從懲處手段和懲處結果上產生真正的震懾,這樣的「脫韁野馬」還會一次次撞破公眾安全感的底線,不知在我們「打死也想不到的」哪個環節,再次「埋雷」,再次「暴雷」。這樣的惡性循環,到了需要徹底打破的時候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