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当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接受塔斯社、韩国《中央日报》采访解读会议相关内容。人大重阳六位智库学者也第一时间解读两国元首会晤释放出的信号,并对中美关系走向进行展望。现将采访及解读内容发布如下:(全文约570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世界经贸“G2时代”到来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


▲10月30日,韩国《中央日报》采访王文
王文接受韩国《中央日报》采访时表示,在经历过前段时间关税战、贸易战后,当下中美元首釜山会晤的最大成果,可能是喻示世界经贸“G2时代”到来。从目前释放出的信号中可以感到,双方都在致力于让中美关系尽快重回健康轨道,中美经贸关系上或将迎来又一稳定期。而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此次中美经贸关系的企稳回升,将使世界经贸格局呈现中美鼎立、领衔他国的新格局。
短期来看,会晤可能会促成中美在经贸、气候等领域重启一部分务实对话,增强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也将有助于全球市场与经贸关系稳定。但从中长期而言,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仍难以通过一次会晤得到根本性解决,“竞合并行”仍将是中美关系未来长期状态。中美关系长期正常化发展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够遵守会晤达成的承诺,保持战略沟通与对话,并摸索出在各自政治体制、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差异下和平共处、避免直接冲突的新范式。

中美博弈中的务实回调:从釜山看未来走向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国际多边会议期间的重要接触,释放出中美关系在经历一段波折与调整之后,双方均希望稳定局势、管控分歧、扩大合作的积极信号。此次会晤内容涵盖经贸、能源、人文交流以及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美双方在处理重大国际关系时的务实取向。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保持总体稳定”,并提出要“把握方向、驾驭大局”,这延续了中方近年来倡导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习近平提到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长5.2%,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仍具韧性。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并非夸张,而是意在传递中国发展稳定、市场潜力巨大的信号,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提供心理和政策基础。
从美方表态看,特朗普总统以“老朋友”的语气强调美中关系“将来会更好”,这体现出一定的个人外交风格,也暗示美国在经历一轮保护主义与竞争性政策后,或正重新评估与中国“合作—竞争并存”的关系格局。特朗普强调“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这一表述虽然在外交辞令上略显友好,但也反映出美国在全球多边体系中认识到中国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能源、供应链与气候议题上,两国相互依存度依旧较高。
总体来看,釜山会晤虽未发布实质性新协议,但释放出清晰的政治信号:中美关系仍在可控、可管的轨道上前行。双方在保持战略竞争的同时,也在努力防止冲突与脱钩风险,这一务实取向符合两国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取决于双方能否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双方都提到明年中国将担任APEC东道主,美国将主办G20峰会,这为两国提供了新的互动平台。

中美关系这艘航船如何行稳致远?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世界瞩目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表述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原来的两国关系相向而行,此次是中美关系这艘航船靠两国领导人的把舵领航战略引领。中美关系在同一个航船上,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美命运共同体”。中美关系不仅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仅关系中美两国而且关系全球。这艘航船的稳健运行需要的是中美经贸关系“压舱石”,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推进器、发动机。中美两国元首釜山会晤最大的成果是稳定了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短期会止跌企稳,尽管属于短期的技术性缓和而并非长期的结构性改善。其中三大会晤成果推进中美关系航船行稳致远。
首先,关税层面,此次特朗普提出的100%对华关税瞬间化为乌有。不仅如此,美方将取消针对华(包括香港和澳门)加征的10%的所谓“芬太尼关税”,这是此前几乎无法谈及的关税减免。更为关键的,对华(包括香港和澳门)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此外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总之,中美两国达成的成果包括100%关税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减半征收、24%对等关税延迟一年。
其次,管制层面,美对华出口管制的50%穿透延迟一年,中国对美稀土管制推迟一年。美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相应调整,中国跟英伟达可以直接谈,但不涵盖最高端芯片,英伟达欢呼找到最大客户。欢呼的还有全球新能源汽车厂、稀土使用方。
最后,中美双方港口费互免一年。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美方暂停实施相关措施后,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此外,中美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如果中美航船稳健运行,中国可以考虑加大对美国的投资。作为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合作做出更多大好事,中美关系这艘大航船正驶向胜利的彼岸。

“打12分”,特朗普还会“变卦”吗
徐天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会前,由于美方政策多次反复,仍用所谓“交易的艺术”对华极限施压,世界一度担忧:中美元首会面还能否成行?幸运的是,从结果来看,中美元首顾全大局,成功举行会谈,双方与世界都高度认可会晤成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两国深入讨论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特朗普说,“如果0—10分,10分最高,我会给这次会晤打12分”;美财长贝森特说:“会晤氛围极好。”会晤结束后,特朗普亲自送习近平主席上车离开。
可以看到,本次元首会晤达成了诸多实质性成果:美国降低对华关税10%,中国重新开始采购美国大豆、美制高端芯片等。但也有人提出,站在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角度,中国人不得不考虑特朗普再次出现政策“翻烙饼”“变卦”的可能性。
不过,我们不妨对本次元首会晤成果抱有积极态度。习主席明确指出,“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我们既要对改善中美关系抱有善意、尽最大努力,但永远要守牢底线思维——正如习主席在本次会晤中强调的,“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密码。”

中美领导人会晤来之不易,中美不会脱钩也不可能脱钩
申宇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几天时间内,中美在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同时于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两国领导人会晤,实现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中美领导人的第一次见面。双边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效,延续了马德里会谈的积极成果。吉隆坡会谈的更多细节与釜山会晤的详细新闻稿同时在今天发布,充分释放了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这体现了中美双方履行负责任大国的义务,整体维持了双边加强合作的共识,不至于走向完全脱钩。
首先,中美磋商的积极成果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美以斗争求合作的正确方针。今年中美关系波折不断,截至目前,中美已经经历了六轮磋商,是全球范围内对美双边谈判最多的国家。尤其是10月份以来美国再次挑起争端,在诸多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中国顶住压力,是世界唯一一个同美国在关税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反制的国家,并取得了积极成果。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对美策略的正确性。
其次,对于中美未来关系仍然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特朗普在亚洲行之前,几次三番改变行程。同时在与日、韩领导人会面时,展现了强大的施压姿态,并与两国领导人达成有利于美国的双边协议,日美、日韩关系以及美日韩同盟在亚洲行得到增强。这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施加了些许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选择同中、日、韩举行双边会晤,而不出席APEC峰会,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六次缺席APEC峰会,而且并没有明确给出合理理由。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特朗普希望绕过APEC多边框架限制,继续推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策略。这将为中美关系埋下隐患,注入不确定性。

从中美元首釜山握手,看“战术暂停”背后的战略胜利
丁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5年10月30日,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的会晤,将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节点。习近平主席将经贸定性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并强调“算大账”,这实质上是对前期双方一系列激烈博弈的阶段性总结。它表明,中国虽手握稀土等反制工具,但战略目标并非升级对抗,而是迫使博弈回到理性轨道。
特朗普政府面对稀土管制带来的产业链风险、国内通胀压力与农业州选票考量,展现出更加务实的态度。元首会谈的作用,正是为双方团队的激烈交锋划定红线、设立护栏,双方同意的“尽快细化和敲定后续工作”,意味着一个由冲突、反制到谈判、落实的周期性管理机制正在形成。双方吉隆坡磋商达成的共识,表面看是相互的“暂停”与“取消”,但其战略内涵远非对等。细读成果清单,美方做出的实质性让步更为显著。
美方率先取消了基于虚假叙事的“芬太尼关税”,这是对其错误政策的部分纠正;暂停“50%穿透性规则”及“301调查措施”,这两项是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华科技遏制与产业打压中最具攻击性的工具,其暂停意味着美方激进脱钩断链攻势的急刹车。相比之下,中方的反制措施是“你来,我往;你停,我停”的对应行动,是“以斗争求合作”原则的成功实践。
这也恰恰印证了会谈前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姿态更多是“叫价”,而非已做好全面对抗的准备。当中国亮出稀土管制等“王牌”后,美方咄咄逼人的攻势因其自身承受能力不足而难以为继。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如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为中方提供了强大的底气。这种基于实力和关键资源的“不对称优势”,是中国掌握主动权的根本。与美方策略的短期化和碎片化相比,中国的目标始终明确: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自身发展争取更长时间的战略机遇期。

锚定 “压舱石”,激活
“推进器”——中美釜山会晤经贸共识的深层价值
李佳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就经贸合作达成的共识,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关键确定性。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牵动全球经济命脉。镜头定格的握手,也传递出了中美愿意让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的信号。
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4年近6883亿美元的贸易额跃升,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中美经贸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近93%的成本,到今年中美博弈持续升级,我国通过技术、规则与产业链的全方位博弈构建系统性反击体系,均印证了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的韧性,体现了我方坚持的态度: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此次会晤的一个核心突破,在于重新锚定了经贸合作的 “压舱石” 与 “推进器”的
双重定位。中国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在全球经济低迷、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我国贸易依然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202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出口首次突破25万亿元(25.45万亿元,+7.1%),进口18.39万亿元(+2.3%)。在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我国也明确部署了“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等有关要求。这是中美平等对话的基础,也为中美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经贸合作的共识落地恰逢其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晤还为长效合作埋下伏笔,双方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为亚太经合组织与二十国集团峰会协作铺路,有望推动合作从
“单点共识” 走向
“系统突破”。釜山握手不是终点,而是把中美关系重新拉回“对话频道”的起点。双方不断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持续细化合作内容,才能让经贸真正成为中美关系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