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30日在南韓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川習會」剛剛在南韓釜山落幕,外界預期美中敲定貿易框架協議,為雙邊關係帶來穩定性。但《紐約時報》一篇社論指出,「不要指望習近平跟川普能夠穩定世界」,不論2位領袖發表哪些言論或達成何種握手協議,都不太可能代表真正的長久和解,「歡迎來到新的強人時代」。
《紐約時報》28日社論指出,當今世界處於緊繃狀態,聯盟關係瓦解、暴力衝突頻傳、動蕩彷彿成為常態,正是因為全球領袖日益傾向透過「個人意志」而非「遵循規則與共識」治國。
儘管2人與各自領導的國家均存在巨大差異,但川普與習近平都試圖讓國家政治體制順從自己的意志,「川普把共和黨挾持為個人政治工具,習近平對中國的控制程度就連毛澤東也會忌妒。」
由於缺乏國內約束力,他們掌握的談判自由度很大,卻也導致任何潛在協議都很脆弱,非常容易變化,即便違背承諾或突然改變路線,在國內也幾乎不必承擔任何後果。

此外,「缺乏約束可能不利於全球安全」,因為強人不會面臨問責,不必實現承諾,因此威脅也缺乏可信度,對手很難判斷真正的紅線在哪裡。舉例來說,川普多次向普丁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烏克蘭停火,但都被系統性地無視。
在這種環境下,國際行為的保護機制逐漸消失,增加了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專制領袖被阿諛奉承、助長其自我意識及政策信念的應聲蟲圍繞,更可能冒險、發動戰爭與升級衝突。

例如普丁嚴重誤判烏克蘭而發動戰爭、川普在加勒比海「法外處決」涉嫌販運毒品者並威脅攻擊委內瑞拉、習近平在南海及台海展開的公然軍事行動等,「跨洲衝突已經在上升,在這種領導人掌權的情況下,仍會持續下去。」

強人統治的後果也會滲入經濟日常生活,因為這種領導人更可能攻擊央行等國內獨立機構,就像川普正在對美國聯準會所做的那樣,而此舉可能加劇通膨,提高不可預測性。經濟平等與成長也會遭受衝擊,因為強人統治傾向忽視教育、公衛及基礎設施,把財富集中在菁英甚至親信手上。
據報,習近平家族已累積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產,而他同時利用反腐敗運動剷除異己。川普第2任期恰逢家族加大參與中東房地產、加密貨幣和許可費等交易。
最後,專制統治也會製造「內部敵人」而加劇恐懼,例如川普政府發動移民突襲,向民主黨把持的城市派遣國民兵等,破壞私人資產並且拘留美國公民等。
文章直指,過去一個世紀建立的制度化治理模式正在消失,「川普與習近平的會面可能不是對中美關係提供保證,而是確認強人統治的不可預測性與動蕩已經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