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 11 月

實驗室里造「人」:一場顛覆未來的生殖革命

  在日本大阪大學一間安靜的實驗室里,科學家 Katsuhiko Hayashi 正在引領一場可能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的革命:在培養皿中,從零開始製造卵子和精子。這項研究的初衷是為了探索生命的基本奧秘,但它的潛在應用卻足以顛覆數千年的人類繁衍模式。

  Hayashi 的工作充滿了科幻色彩,他的團隊甚至已經培育出了擁有兩位「父親」卻沒有母親的實驗小鼠。每一次研究成果的公布,都會讓他的郵箱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求助信塞滿,這些信件背後,是一個個渴望擁有孩子的家庭破碎的夢。面對這些殷切的期盼,Hayashi 只能耐心地解釋:這一切,還僅僅停留在實驗階段。

  這項被命名為「體外配子發生」(IVG)的前沿技術,為無數不孕不育的夫婦和渴望擁有共同血緣後代的同性伴侶,描繪了一幅無比美好的藍圖。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仍有巨大的鴻溝。儘管在小鼠身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但專家們普遍認為,將這項技術安全地應用於人類,至少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不過,即便臨床應用尚遠,IVG研究的價值已經開始顯現。科學家們認為,如果能在實驗室里穩定、量產人類的精子和卵子,將對醫藥研發產生巨大推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細胞,來高效、準確地測試新葯或化學品是否會損害人類的生育能力,或者是否會引發能夠遺傳給下一代的基因突可。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通過在實驗室里一步步重現精卵的誕生過程,我們或許能首次真正揭開許多不孕不育疾病的內在機制。正如劍橋大學的科學家 Azim Surani 所說:「這可能是這項研究能帶來的最偉大的成果。一旦我們理解了不孕的根源,就有可能找到治癒它的方法。」

  然而,任何強大的技術都伴隨著複雜的倫理拷問。IVG技術也不例外。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無限量地製造卵子,這是否會為「定製嬰兒」打開大門?父母是否可以藉此篩選出擁有特定外貌或智力潛能的胚胎?這些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因此,許多科學家和倫理學家都在呼籲,必須在技術成熟之前,就為其建立起嚴格的法律和倫理規範。

  要將這項技術從實驗室真正帶入生活,除了倫理上的審慎,更需要跨越科學上的重重障礙。Hayashi 估計,製造出接近可用標準的人類「類卵細胞」可能還需要五年以上。但這僅僅是第一步。

  最關鍵、也最耗時的是安全性驗證。在應用於人類之前,這項技術必須在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例如猴子)身上進行長期且嚴格的測試。科學家們需要確保,由「人造」精卵誕生的後代是完全健康的,並且這種健康能夠穩定地遺傳下去。這意味著需要進行多代追蹤觀察,整個過程可能長達數十年。這是一項任何人都無法省略,也無法加速的步驟,它關乎著未來每一個經此技術誕生的小生命的健康。

  那麼,在實驗室里重現生命的誕生,究竟難在哪裡?

  首先,起點是將普通的體細胞(比如皮膚細胞)轉化為一種叫做「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神奇細胞。它就像一個萬能的「細胞種子」,有潛力分化成身體里的任何組織和器官。但從「種子」到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是一段極其漫長而複雜的旅程。

  在人體內,生殖細胞的發育環境是獨一無二的。它們被特定的細胞簇擁、包裹,浸潤在精確調配的體液中,不斷接收著來自周圍環境的化學信號和物理刺激。卵子在卵泡的呵護下才能成熟,精子則需要在睾丸內複雜的管道中穿行。想在小小的培養皿里完美復刻這個動態、立體的微環境,是科學家面臨的首要難題。

  而所有挑戰中,最核心、最難攻克的,是一個叫做「減數分裂」的過程。

  這是生殖細胞獨有的「超級分裂術」,目的是讓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精確地減少一半。這樣,當精子和卵子結合時,才能不多不少,剛好湊成一套完整的遺傳密碼,孕育出健康的後代。這個過程必須完美無瑕,任何微小的差錯都可能導致胚胎無法發育,或是出現唐氏綜合征這類嚴重的染色體疾病。

  遺憾的是,在過去近十年的嘗試中,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未能在體外讓人的生殖細胞完美地完成這一過程。雖然一些新方法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最終產生的胚胎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遺傳缺陷。可以說,減數分裂是橫亘在IVG技術實用化道路上最巨大的一座山峰。

  最後,就算以上所有難題都被攻克,還有一個終極挑戰在等待著科學家,那就是「基因印記」。這就像是在我們的DNA上蓋上的一些特殊的「郵戳」,它們決定了某些關鍵基因是來自父親還是母親的版本被激活。這個「蓋郵戳」的過程必須精準無誤,否則就會導致嚴重的遺傳性疾病。任何實驗室培育的生殖細胞,都必須擁有和自然狀態下完全一致的「基因印記」,才能被認為是安全的。

  總而言之,在實驗室中創造生命元素的夢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們走來。它承載著治癒疾病、造福無數家庭的巨大希望,但前方的道路依舊漫長,充滿了科學上的未知與倫理上的考驗。在這場顛覆未來的生殖革命面前,人類的每一步,都必須走得格外審慎。

科學家成功實現體外配子形成,未來嬰兒可能來自皮膚細胞| 明日科學

(示意圖)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