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 11 月

別再盯著周二 數據揭示:這一天買機票最便宜

  搜尋最划算機票常常讓旅客覺得像在賭運氣。長久以來,不少人相信一些訂票「秘訣」能買到最便宜的機票,例如清除瀏覽紀錄與Cookies、周二訂票最划算,或國際機票不能拖太久購買,否則價格暴漲。然而旅遊專家提醒,這些說法多半只是迷思。

  根據USA Today報道,旅遊平台Hopper與Expedia的專家對機票價格迷思提供見解。許多人認為「周二訂票最划算」,但Hopper首席經濟學家Hayley Berg指出,機票價格變化頻繁,受航線與旅行日期影響,沒有哪一天能保證最便宜。另一方面,Expedia在「2025年機票省錢秘訣報告」中分析過去三年的數據,發現周日通常是購買機票最划算的一天:國內航班可省下約6%,國際航班可省下約17%。

  不少旅客可能會打開「無痕視窗」查看是否因Cookies造成價格上漲,但Berg對此也表示,其實這麼做意義不大,因為票價本就不停變動,甚至每小時都在變。價格上漲更可能是因為規划行程太晚。Expedia全球公關主管Melanie Fish建議大眾,最好使用價格追蹤工具,例如Expedia「價格追蹤功能」,當機票或飯店價格下降時,會立即收到通知。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根據Hopper資料顯示,周二、周三搭機可省下約20%,周日搭機通常最貴。例如飛往歐洲平均每張票可省166美元,飛往亞洲則約126美元。即便周末出發,選擇周六搭國內航班,也可平均省下17%。所以選擇出發日確實可能影響票價。

  許多人認為要搶便宜票就得早訂,Berg對此指出,票價一開始常會開得很高,吸引急需搭乘的旅客。國際航班尤其如此,太早或拖到最後一刻訂票,都可能花更多錢。她建議,最佳做法是出發前六個月開始觀察價格,出發前三到五個月通常會出現不錯價格。Expedia則提出「要嘛撿便宜、要嘛放手」策略,國際機票若在出發前18至29天訂購,平均可比傳統三個月前訂票節省約17%,但風險較高,可能遇到航班客滿或需長時間轉機。

  CNBC電視台的一則報道也指出,以前航空公司會在固定時間每周上架機票價格,旅客可以搶先預訂,先到先得,許多顧客因此買到比較便宜的票價。但航空公司如今已不再這麼運作。航班優惠訂閱服務Going(前身為 Scott's Cheap Flights)創辦人兼首席航班專家Scott Keyes建議大家,可將機票價格變化看作股市波動。雖然股市每年會有表現最好的某一天,但這並不代表該日每年都會表現良好。

  與其死盯特定日期尋找便宜機票,不如按Keyes所說,把目光放在「黃金時段」,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國內與國際航班出現低價的機率最高。他指出,若是在淡季出行(非盛夏、聖誕或新年期間),國內航班通常提前一到三個月訂票最容易遇到優惠;國際航班則建議提前兩到八個月。

  若是旺季出行,Keyes建議國內航班提前三到七個月,國際航班提前四到十個月訂票。他強調,雖然無法保證一定買到最便宜的機票,但在這些時段訂票,成功搶到優惠的機率明顯較高。

別再盯著周二  數據揭示:這一天買機票最便宜

  (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