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生命嗎?」這是人類反覆追問的問題。答案或許是肯定的。幾乎每顆恆星都擁有行星,我們已確認的系外行星超過6000顆。按最基本的統計推算,宇宙中存在無數個可能孕育生命的世界。
然而,當我們搜尋任何外星文明的痕迹時,卻始終一無所獲。問題是——為什麼?
科學界早已有各種假說:或許生命並不容易出現;或許我們被囚禁在「宇宙動物園」中,被更高等文明觀測;也可能文明在自我毀滅前總會點燃自身;又或者——我們是第一個。
這些解釋都難以驗證,也都令人不太滿意。於是,一項新的理論加入討論:也許我們之所以看不見外星文明,是因為——AI。
這一設想來自一篇最新論文,靈感源自Carl Sagan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思考。當時,Sagan提出了「通信地平線」的概念:隨著文明的發展,它們的技術可能會變得過於先進,以至於我們無法探測。
舉例來說,如果某個外星文明使用強大的無線電信號,即使隔著100光年,我們也能捕捉到它的聲音。但如果它們使用中微子通信——這種粒子幾乎不與物質發生作用——那它們對我們來說就等於隱形。
更極端地,如果它們掌握了超光速通信的物理機制,我們的所有探測都將註定失敗。
Sagan估計,以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計算,一個文明可能只需一千年,就能超出我們的觀測極限。
然而,時代變了。Sagan的年代,還沒有互聯網,更沒有人工智慧。今天,AI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從手機助手到科研演算法,它不再是遙遠的科幻概念。
我們不知道AI的進化會不會遇到「瓶頸」,但越來越多科學家認為,它可能很快進化成一種超越人類的智能形態——人工超級智能(ASI)。
如果這種ASI在未來十年出現,它將成為地球上最強的「智慧體」,並以遠超人類的速度持續進化。那時,我們的思想、語言、甚至探測方式,或許都將被它遠遠拋在身後。
研究作者提出,如果考慮到技術的指數級發展,以及非生物智能(如AI)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可能性,那麼「可觀測文明」的時間窗口將極度縮短。
過去Sagan估計的千年尺度,或許如今只剩幾十年——甚至十年。
這意味著,我們與外星文明「擦肩而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它們或許存在,但早已脫離我們能理解的通信層面,化為我們無法感知的「數字寂靜」。
換句話說,費米悖論中那讓人困惑的「宇宙大寂靜」,也許並非宇宙真的空無一人,而是智能的聲音變得太高維、太抽象,無法被我們聽見。
也許,一切並未消失——只是外星的AI文明早已進入一種我們無法觀測的存在狀態。
這就像「死互聯網理論」的宇宙版:在看似喧鬧的數字網路背後,活著的聲音早已寂滅,留下的是由AI延續的無聲世界。
或許,當我們仰望星空,真正的沉默,並不是因為無人回應,而是因為回應者早已超越語言與光。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