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關係回暖,俄羅斯和印度都受到了刺激?印度為何頂住美國壓力也要恢復購入俄羅斯石油?普京派遣總理訪華,又希望達成怎樣的目標?
中美最高層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後,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共識,不僅下調了關稅,暫緩了大批互相針對的限制措施,極大緩和了雙方緊張的經貿關係,同時中美還有意擴大合作,貝森特還爆料說,中國即將「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特朗普也透露,他將允許英偉達與中國就出口高端AI晶元等問題進行對話。
而隨著中美經貿關係的回暖,也勢必將對全球貿易造成深遠影響,其中印度和俄羅斯的新動向,就非常值得關注。
就在中美釜山會晤的第二天,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稱,在短暫削減俄羅斯石油進口後,印度最大煉油企業印度石油公司又開始恢復了採購,並且已經有5船,合計約350萬桶的原油已經裝貨,預計將於12月運抵印度東部某港口。
此前因為美國推出對俄羅斯兩大石油企業的針對性制裁後,印度石油公司就曾被曝出取消了七八船俄原油訂單,原因是這些原油來自受制裁實體的俄石油企業子公司供應。
不過印度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是,明明歐洲、中國都在購買俄羅斯石油,憑什麼美國單單要對印度施壓?
尤其是如今美國還主動與中國談和,暫停貿易戰,印度當然也看清楚了美國極限施壓與貿易合作並進的策略。
因此面對美國的最新制裁,印度石油公司只是經過了短時間的猶豫,便又找到了不受制裁的俄羅斯石油供應商。
當然,印度在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玩平衡也早已經是輕車熟路,因此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又強調,他們希望與美國在近期推動達成一份公平且平等的協議。還有印度高級官員也爆料,印美已「非常接近」達成貿易協議,兩國「在大多數問題上都達成了共識」。
同樣在採取行動的還有俄羅斯,在中美貿易戰暫停後,普京也當即宣布了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即將訪華的消息。
根據外交部發布的消息,米舒斯京將於11月3日至4日訪華,並與中方共同主持中俄總理第三十次定期會晤。
與此同時,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俄羅斯國立研究型大學經濟學教授齊普拉科夫的評論指出,米舒斯京這一次來華,主要就是要跟中方討論加強經貿合作的問題,米舒斯京將對中方提出增加石油採購量的問題,其中包括商業採購。
這也側面說明,美國的最新制裁,的確對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造成了影響,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的外匯獲取難度本身就很困難如今印度的態度搖擺不定,選擇將希望寄託於中國身上,可以說是俄羅斯唯一的選擇。
更壞的消息是,今年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國際石油和煤炭價格的下跌,也讓中俄的貿易額受到了影響。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俄貿易總額同比下降9.4%,只有1636億美元,其中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商品總額為900億美元,下降了7.7%,按照這個趨勢,今年中俄的貿易總額可能無法超過2200億美元。
如果中美經貿關係回暖,俄羅斯也不得不擔心,原本那些應該給俄羅斯的民間企業訂單,也會轉向美國,因此米舒斯京這一次來,才要跟中國主要討論商業採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