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10月31日報道,「印度女婿」、美國副總統萬斯10月29日在密西西比大學的一場活動中稱,希望其成長於印度教家庭的妻子烏莎·萬斯最終能皈依自己所信仰的天主教。這番言論引發了廣泛反對。
萬斯當天回應現場觀眾的提問時表示:「我是否希望她最終能像我一樣,被(天主教)教堂里的事物所觸動?說實話,我確實希望如此。因為我信仰基督的福音,我希望妻子最終也能和我有同樣的看法。」
當天的活動旨在紀念遇害的保守派活動人士查理·柯克,當時現場有數千名學生。相關言論迅速在社交媒體上遭到廣泛批評。
除了跨黨派的抨擊外,印度籍和印度裔美國人也對此提出批評。
他們認為,萬斯沒有尊重妻子的宗教選擇。還有人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加大移民執法力度、許多南亞裔美國人和非基督教信仰者對自己在美國社會的地位感到不安和擔憂之際,萬斯的言論暗示印度教「低人一等」。
印度裔美國人基金會執行董事蘇哈格·舒克拉表示,萬斯的言論「本質上是在說,我的妻子,她身上的這一特質(指印度教信仰)還不夠好」。
舒克拉曾對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提出過批評,他表示:「如果你只是個普通牧師,那怎麼說都無所謂。但他(萬斯)並非『首席牧師』,他是想成為總統的副總統。」
舒克拉說:「(印度裔)社群中本就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番話無疑是火上澆油。」
烏莎·萬斯本人尚未就其丈夫的言論及引發的反對聲公開回應。
當地時間10月31日,萬斯對鋪天蓋地的批評作出了回應。在社交平台X上,有網友指責他「犧牲妻子的宗教信仰」,萬斯則稱該言論「令人作嘔」,且充滿「反基督教偏見」。
他還表示,妻子烏莎是自己生命中「最珍貴的饋贈」,並提到自己在當天的活動中也說過這句話。萬斯稱,烏莎曾鼓勵自己重新堅定信仰,儘管他仍希望妻子能皈依天主教,但無論如何都會「繼續愛她、支持她」。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跨信仰伴侶關係中,希望伴侶皈依自己的宗教並不罕見。
萬斯成長於一個信仰並不嚴苛的福音派家庭,他曾表示自己經歷過一段「憤怒的無神論時期」,後來他皈依了天主教。
萬斯對天主教的信奉在其政治立場中體現得十分明顯,他經常強調傳統家庭觀念、社會保守主義和經濟民粹主義。
其妻子烏莎·萬斯在加州南部出生並長大,父母均為印度移民。她曾提及,自己成長於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家庭。
萬斯夫婦最初在耶魯法學院求學時相識。讓萬斯在美國聲名鵲起的《鄉下人的悲歌》就記錄了萬斯和烏莎相識於耶魯法學院的故事,烏莎被形容為「聰慧的印度移民之女」。
在6月接受播客採訪時,烏莎·萬斯表示,雖然他們的孩子們目前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但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接受(天主教)洗禮。
「孩子們知道我不是天主教徒,而且他們有很多途徑接觸印度教文化,」她說道,「我們給他們相關書籍,帶他們了解有關事物,。最近的印度之行中他們也接觸到一些宗教元素,」
烏莎·萬斯說:「所以印度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也認識很多踐行印度教信仰的人。」
《紐約時報》報道稱,近期,在美國國內反移民論調日益升溫的當下,萬斯的言論似乎觸動了人們的敏感神經。
追蹤亞裔美國人遭受暴力行為的「停止亞太裔仇恨」(Stop AAPI
Hate)組織在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近期針對南亞裔的在線仇恨言論激增。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灣市的一名市議員錢德勒·蘭熱文因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一系列不當言論而受到譴責。他稱印度人來美國是為了「掏空我們的錢包」,並呼籲將印度人集體驅逐出境。
目前,蘭熱文正起訴棕櫚灣市,稱他遭譴責的事實限制了他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言論自由權。
德魯大學副教授桑蓋·米什拉表示,萬斯的言論可能源於其個人深層想法,但在一些人看來,這番話實際上「呼應了更廣泛的反移民、反移居者、反『替代理論』以及白人基督教民族主義等政治思潮」。
今年4月,「印度女婿」萬斯曾經首次訪問印度,烏莎·萬斯和孩子們同行。而在訪印的一天前,作為虔誠天主教徒的萬斯在梵蒂岡會見了教宗。
訪問期間,他和家人們參觀了印度旅遊城市齋浦爾和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的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