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加劇之際,韓國長期奉行的「安美經中」外交格局被認為正在鬆動。有意見指出,首爾面臨如何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確立「安美經多」新戰略的考驗。
由韓國主辦的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11月1日落幕。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峰會期間,與美國、中國及日本等主要國家領袖密集會談。有韓媒形容這一週為「外交超級週」,並認為首爾在美中戰略競爭的格局中的立場面臨重要考驗。
APEC峰會前,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29日在慶州舉行會談。會談後雙方同意,由美國協助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據韓方簡報,李在明在會中強調,韓方亟需此類潛艇,以加強對朝鮮及中國潛艦活動的偵測與追蹤能力;特朗普則建議,這些潛艇應在美國境內建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對此表示:「中方希望韓美雙方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做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韓國長期奉行「安美經中」——也就是所謂「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平衡外交戰略。但美國《紐約時報》引述專家分析稱,此舉「意味著韓國正從一個平衡者,轉變為完全融入美國體系的合作夥伴」。
韓國進步派媒體《京鄉新聞》發表社論指出,若韓國引進核動力武器,可能對朝鮮半島安全與韓中關係產生負面影響。該報同時提及,日本近期也表達引進核潛艇的意願,或將引發東北亞安全局勢的連鎖反應,因此建議韓國政府應向中國充分說明政策立場,以減少潛在誤解。
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委員、前駐英國大使金健接受DW訪問時表示,隨著朝鮮宣布建造核潛艇並持續試射潛射彈道飛彈,其核威脅程度不斷升高。在這樣的局勢下,他認為韓國發展核動力潛艇「是必要的防衛手段」。但他同時指出,相關計劃需通過美國國內的核技術審批程序,並可能觸發中國的敏感神經與外交動作。
韓國前駐俄羅斯及歐盟大使李在春向DW表示,他認為此舉是「美國在戰略上離間韓中關係」的舉措。但他也推測,韓方或已在11月1日李在明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中,就此議題作出說明,以緩解中方疑慮。
據韓方通報,李習會中討論朝鮮半島局勢。李在明表示,希望北京協助推動朝鮮重返對話;習近平則回應,中方將保持對韓政策的連續性,並在更廣泛領域擴大合作。

在特朗普出訪韓國前夕,朝鮮曾試射飛彈
從「安美經中」到「安美經多」
進步派媒體《韓民族新聞》的社論指出,正如李在明向習近平所說的,「韓中經濟關係正『從垂直分工結構轉向水平合作結構』。在此不穩定態勢下,若駐韓美軍的主要角色從『協防韓國』轉變為『牽制中國』,且韓國軍隊的自身實力朝著與中國對抗的方向強化,韓中關係將面臨巨大考驗」。
該報還稱,美中兩國在峰會期間相當於「實質結束」自今年2月以來的貿易戰,但這次未觸及台灣議題。該報認為,如同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相當關鍵,朝鮮核問題對韓國同樣重要;首爾應以此為契機,探索韓中關係的新戰略平衡。
與此同時,保守派《中央日報》稱,美中貿易戰可能僅為「暫時停火」,但此休戰對韓國有利。該報建議,韓國政府應在美中競爭中準確掌握各方意向,保持領導人間的緊密溝通,並敦促中國在朝鮮核武問題上採取更負責任的行動。
保守派《朝鮮日報》評論則稱,APEC期間韓美達成關稅協議,象徵著美國主導的保護貿易時代開啟,也意味「安美經中」時代實質上已告終結。報道指出,韓國須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積極布局,並以韓美同盟為基礎擴展經濟版圖,確保核心技術競爭力。
對此,金健向DW表示,韓國正嘗試轉向「安美經多」模式,即在以美國為安全核心夥伴的同時,強化與歐盟及「全球南方」的合作,以分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他強調,韓國應制定更精密的戰略,在減少對華依存的同時,保持務實的外交平衡。
李在春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安美經中」結構仍具現實意義,韓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仍然深厚;特朗普近期邀請韓國主要企業領袖赴海湖莊園,並促成約60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此舉實際上是一項旨在限制韓國資本流向中國的行動」。

有評論關注,韓國接下來如何從「安美經中」轉向「安美經多」的新戰略。
與印太、歐盟加強連結?
韓國產業通商部2日表示,韓國產業通商部長金正官已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舉行了雙邊會談,商定穩定稀土等關鍵礦產供應鏈。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KITA)2023年統計,韓國約有74%稀土進口來自中國。
保守派《東亞日報》則報道,美國正與澳大利亞、日本及英國建立「稀土聯盟」,以降低對中國在關鍵原材料領域的依賴;中國則加快發展本土半導體企業,並多元化大豆進口來源。該報預期,隨著美中雙方完成經濟防禦布局,新一輪貿易戰可能再度爆發。對韓國而言,當前的「休戰期」被視為重整供應鏈、降低對美、中出口依賴(約佔總出口四成)的關鍵時機。
金健指出,本次APEC峰會是「AI與數碼貿易規范競爭的分水嶺」,韓國需在半導體、電池及資料管理等領域由規范的「追隨者」轉為「制定者」,並強調「技術同盟將成為新時代經濟安全的核心支柱」。
金健指出,「慶州宣言」提出的「連結、創新、繁榮」理念,與歐盟的包容性增長戰略一致;韓歐應在AI、供應鏈與人口結構變化等領域深化合作,以加強印太戰略連結。
李在春則觀察到,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正處於戰略轉型階段;本次APEC顯示歐洲正逐步淡化與美國的對立關係,同時與中國保持距離。他進一步解釋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峰會期間表現突出,她強調韓美日三邊合作的重要性,而韓國總統李在明並未就此作出明確回應。韓國未來是否進一步參與『印太—歐盟自由陣營』合作架構,將對各相關國家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