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日本熊災:死亡人數創新高 現場有明顯吃人痕迹

近期日本各地頻繁發生熊襲人事件,2025財年迄今死亡人數已經創歷史新高。30日,日本政府首次就「熊害」問題召開閣僚會議,討論應對措施。

近期,日本宮城縣、岩手縣、秋田縣等地接連發生熊襲擊致人死亡事件。最新的兩起致死事件發生在27日,地點分別位於岩手縣和秋田縣。據日本環境省消息,截至10月30日,始於今年4月的2025財年已有12人遭熊襲擊喪生,比先前死亡人數最多的2023財年全增加了一倍。

日本廣播協會17日在報道中提到,雖然10月還沒過完,日本這個月已有至少44人遭熊襲擊。

就在16日,日本東北部岩手縣又發生了疑似熊襲人事件,一名60歲男子失蹤。事發地為一家日式旅館的露天浴場,該男子當時正在打掃衛生,現場發現了血跡和動物毛髮。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30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熊害」已對學校教學和旅遊業造成影響。他指出,需要採取全面且靈活的應對措施。

在日本,熊通常在秋季出沒於人類居住區。日本媒體報道說,近年來,由於人口減少且居住分散,加上棄耕土地增加,森林與人類居住區之間界線逐漸模糊,同時野外樹生堅果產量減少,使得熊更頻繁地出沒於人類居住區覓食。

日本熊災:死亡人數創新高 現場有明顯吃人痕迹

日媒報道稱,往年日本因熊襲擊而死亡的人數基本維持在5人以下。但自2021年起,這一數字開始呈上升趨勢。其中,2021年為5人,2023年為6人,而今年熊害的規模與發生次數遠超以往。不僅多次出現熊入侵住宅、襲擊人類的情況,更有多起熊吃人案例。

日本雅虎新聞網28日報道稱,日本秋田縣、岩手縣、宮城縣等地已相繼發生熊襲擊人致死的重大事故。有專家認為,熊害激增的原因較為複雜:一方面,由於部分地區長期推行「將熊放回深山」的保護政策,使得熊群規模不斷擴大,其棲息地也逐漸向人類生活圈擴張;另一方面,受今年堅果類食物歉收影響,熊為尋找食物而下山的頻率顯著提高,人類被襲擊風險也隨之加劇。

更值得警惕的是,當前熊害中出現了一個危險新趨勢。今年7月4日,岩手縣發生一起熊闖入民宅並襲擊80多歲女性的事件,現場有明顯的吃人痕迹,專家判斷這是「從一開始就以吃人為目的」的攻擊行為,而這樣的案例在日本過去130年的相關記錄中尚屬首次。有分析認為,若熊通過反覆接觸人類而「記住人類的味道」,其吃人行為將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一些市區還出現了「城市熊」這一特殊群體。部分幼熊在母熊被捕殺後,因缺乏引導而留在有人類食物殘渣的環境中過冬,並長期在此生存,逐漸失去了對人類的警戒心。隨著熊的活動範圍與人類生活區界限不斷模糊,日本熊害正呈現常態化的趨勢。

面對不斷升級的熊襲擊人致死風險,日本地方政府的應對力量已達到極限。秋田縣知事明確表示,「僅靠我們的力量已無法應對」,並正式向防衛省提出派遣自衛隊支援的請求。

目前,防衛省正考慮以自衛隊不攜帶槍械的形式,安排其承擔後方支援工作,具體包括運輸捕熊裝備、協助收集熊的活動信息等。

除政府層面外,民眾對防熊用品的需求也急劇上升。以一款模擬大型犬吠叫聲的驅熊裝置為例,其日銷售量已從以往的10個增至70至80個,且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熊出沒事件增多

日本放鬆射殺限制

為應對熊等野生動物襲擊人類事件增多的情況,日本9月1日開始放寬獵殺野生動物的規定。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修訂後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狩獵管理相關法律於9月1日正式生效,地方政府在採取人員疏散或限制通行等安全措施後,可允許獵人射殺熊類。此前,除非有人生命受到威脅並有警方下令,禁止在人口密集區使用獵槍。

不過,修訂後的法律對射殺野生動物仍有諸多限制,比如僅允許射殺已進入或極可能進入人類生活區的野生動物、必須是無法快速捕獲動物的緊急情況,以及開槍前確認不會誤傷到人。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綜合新華社、環球網、央視新聞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