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於周一宣布,已同意將其中國零售業務至多60%的股權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博裕資本,這筆交易估值為40億美元。
協議顯示,博裕資本與星巴克將通過一家合資企業運營其在華近8000家門店。星巴克在聲明中表示,星巴克將擁有品牌及知識產權,並向新實體授予使用許可。
星巴克表示,其中國零售業務估值預計將超過130億美元,這一估值包括交易所得款項、公司剩餘的40%股權,以及未來十年授權費的預期價值。
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在聲明中稱:「這種合作模式能讓我們將星巴克品牌的優勢、咖啡專業能力、第三空間理念,以及獨特的夥伴文化,與博裕對中國市場的深刻理解及本土運營經驗相結合。」
尼科爾還說,這份合資協議預計將於2026年初敲定。博裕資本在新加坡、上海、香港及北京均設有辦公室。
數十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星巴克的重要戰略市場。
1999年,星巴克在中國大陸開設了首家門店。當時,中國市場以茶飲為主導,咖啡文化幾乎不存在。但隨著中國中產階級規模擴大,他們渴望通過iPhone、路易威登手袋及其他國際品牌彰顯新獲得的財富,星巴克也隨之蓬勃發展。
如今,中國已成為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貢獻了約8%的營收。截至6月底,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為7828家,而美國門店數量為17230家。
但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日益注重成本效益並對本土品牌產生興趣,他們正逐漸疏遠外國品牌。
瑞幸咖啡、霸王茶姬、喜茶等眾多本土連鎖品牌迅速擴張,推出椰乳拿鐵、芝士奶蓋珍珠奶茶、茉莉冰沙等創新產品,且常伴有大幅促銷活動。
星巴克一直拒絕參與拿鐵和冷萃咖啡的價格戰,因此過去幾年其同店銷售額持續下滑,在中國整體市場的份額也出現萎縮。
尼科爾擔任星巴克首席執行官的第一年,將大量精力投入提振美國本土業務。儘管他表示業務正在好轉,但過去一年星巴克股價仍下跌了17%。9月下旬,該公司突然宣布將裁員900名總部員工,並關閉600多家公司聲稱業績不佳的門店。
上個月,星巴克公布其全球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5%,達到96億美元,但凈利潤下降85%,降至1.33億美元。
然而,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困境,成為尼科爾面臨的又一重大考驗。去年,他曾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公司「需要明確當前及未來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路徑」。他還稱,戰略合作夥伴的加入或將助力實現這一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