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北京娃找對象都得鎖區

上個月,向太刷屏娛樂圈。

她在視頻里說:「有個富家女嫁了個男演員,婚禮上男方花巨資,女方家卻一毛不拔,連房子都不給買,現在兩人鬧離婚。」

沒指名道姓,但網友腦補賭王千金、演員丈夫、婚禮買單,這不就是竇驍和何超蓮?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第二天,向太刪了視頻,當事人發微闢謠。

真相如何沒人知道,但這場「豪門八卦」卻掀起了一個老話題:門當戶對,重要嗎?

很多人一聽這四個字就覺得掉價,好像是父母輩那套封建婚姻的遺物。

可別急著否認。門當戶對,不是過時,而是進化了。

我看到一個北京房產大V說得很妙:

「現在的門當戶對,不止是兩個人的實力匹配,而是兩家人的實力匹配。東西城的找東西城的,海淀的找海淀的,城區配城區,郊區配郊區。」

聽起來好像在搞「戀愛分區制」,但其實,這話一點都不假。

北京的區域差異,不只是房價,更是教育資源、社交圈、思維方式、價值體系的差別。

你在哪個區長大、上什麼學校、你爸媽跟誰來往,這些生活軌跡,早就把你的圈層寫進了DNA。

所謂門當戶對,說到底是認知匹配。

過去的門當戶對看的是家世、地位、財富;現在的門當戶對看的是認知、教育、三觀。

舉個例子。

一個在海淀長大的女孩,從小被教育「努力改變命運」;一個在順義別墅區長大的男孩,從小被灌輸「財富傳承」;

他們談戀愛沒問題,可當聊到結婚、育兒、金錢觀時,問題就來了;

一個想拼,一個想躺;一個覺得婚後AA平等,一個覺得經濟主導是男性責任。

愛情能讓兩個人走到一起,但三觀決定能不能走一輩子。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社會同質性原則」,人們更容易與相似背景的人建立長期穩定關係。不是勢利,是人性。你以為你在戀愛,其實你在找共鳴。

北京有個段子,說「婚戀鎖區」比「學區房」還精準。

小學決定童年圈子,中學決定眼界,大學決定社交層次,工作決定階層位置。

那些能買同樣學區房的家長,經濟水平相近、教育理念相似、朋友圈重疊;他們的孩子未來結婚,也自然在同一個坐標系裡。

這不叫功利,這叫社會分層的自然延伸。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邏輯已經滲透進家長的教育觀現在的父母早就不再一味反對早戀,他們知道,早戀不可怕,瞎戀才可怕。

有個媽媽在論壇上說得很典型:「我不怕我女兒談戀愛,我只怕她看不清自己該嫁給誰。」

這句話,其實是一代女性的覺醒。

過去我們追求愛情的浪漫;現在我們追求婚姻的理性。

所以,再來看,你覺得,門當戶對重要嗎?

—————————

回到我A。

周一的盤面,低開高走;11月的第一聲號角,開門紅。

過去五年,11月都是A股的「好運月」,今年也不例外。

這反彈幾乎是一次集體的喘息,除了科創板還在調整,其他指數全線回暖,微盤股更是漲了1.8%。

這其實透露出一個信號,11月的主線,不在大盤,在小盤。市場的量能在縮,資金只能挑輕的、靈活的、容易拉的。

大盤股想動,需要重兵推進;小盤股,只要一點火星子就能炸出煙花。所以資金自然往微盤、小盤流。

尤其是散戶偏愛的題材股,一旦有點故事、有點熱度,就容易成妖。

但這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吃到紅利。

11月行情有一個典型特徵,輪動快、節奏亂、上去就下。半導體、AI、機器人、通信、量子科技……一個個板塊輪著上台。

要是真想每一波都趕上,那就等於在和主力搶節奏。結果往往是:他們賺錢,你被洗。

所以這時候,「穩」比「准」更重要。大盤在4000點附近震蕩是大概率事件。

從盤面結構上看,這次反彈也不是無根之水。資金開始往「未來產業」靠攏,這也是政策的風向。

十四五規劃里提到的那些關鍵詞: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核聚變、腦機介面、6G通信……最近都在悄悄活躍。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