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近日宣布,各州現在可以通過其「系統性外國人權利核查」(Systematic Alien
Verification for
Entitlements,簡稱SAVE)系統,僅使用個人姓名和社會安全號碼(SSN)的後四位數字來核實公民身份,而不再強制要求提供完整的九位號碼。這一變更旨在讓各州選舉機構更方便地驗證選民名冊上的公民身份,但也引發了新的隱私與選舉權爭議。
SAVE計劃由USCIS管理,是一項聯邦身份核查服務,最初設計用於驗證移民申請公共福利的資格。近年來,該系統用途不斷擴展,目前也被多個州用於核查選民登記信息與維護選民名冊的準確性。USCIS在新聞稿中表示,此項改革將幫助各州「高效、精準地確認選民資格」,並減少數據不匹配導致的人工複核工作量。該舉措也是總統川普早前簽署行政命令的延伸部分。該命令要求聯邦政府強化選民公民身份核查,防止「非公民投票」及潛在的外國干預。根據命令,司法部、國土安全部、社會保障署及國務院等機構須向各州提供資料庫訪問許可權,以驗證選民登記者的身份。
支持者認為,此舉將加強選舉系統的公正性與完整性,使各州更易識別選民名冊上的非公民登記記錄。共和黨官員及保守派團體長期呼籲擴大公民身份驗證手段,稱「選舉誠信」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批評者指出,非公民投票在美國極為罕見,此類政策更多地會製造投票障礙,使合法選民被誤標或遭到剔除。民主黨及公民權組織擔憂,這類「精確核查機制」可能被用作壓制投票的手段。
根據USCIS和《聯邦公報》發布的正式變更通知,凡是與USCIS簽署諒解備忘錄並註冊為SAVE用戶的州選舉機構,現在都可使用姓名、出生日期及社會安全號碼後四位進行身份核查。截至2025年10月,約有26個州已簽署或正尋求此類協議。USCIS數據顯示,2025年各州選舉機構已提交約4600萬份選民資格查詢請求,聯邦機構提交的福利類查詢超過1.1億份,全年累計核查總數已逾2.05億次。不過,這些數字由各機構自行報告,尚未經獨立審計。
對於大多數選民而言,除非其身份信息在核查中出現「不匹配」情況,這一變化不會產生實質影響。如果系統標記出疑點,州選舉官員將決定下一步行動,如聯繫選民、要求提供補充證明文件或更新選民登記。聯邦系統僅提供數據支持,各州仍根據自身法律與程序決定如何處理結果。
USCIS發言人特拉格瑟(Matthew
Traeger)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始終致力於保障國家選舉過程的完整性。通過讓各州能夠高效地驗證選民資格,USCIS正強化『選舉權專屬於美國公民』這一核心原則。」與此同時,民權與隱私倡導組織警告稱,此舉意味著聯邦資料庫的進一步擴張,可能增加公民隱私泄露風險,並導致更多身份誤判。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此前就曾警告,聯邦與州共享身份資料庫可能「在未經充分審查的情況下擴大政府權力,損害公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