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近日開除了一名被指控偽造身份與背景的華裔本科生,據校報《耶魯每日新聞》報道,這名學生名為凱瑟琳娜·林恩(Kathrynne
Lynn),因涉嫌虛構個人經歷和社會背景以獲取錄取資格而被校方開除。網路雜誌《航空郵件》報道稱,她自稱來自北加州的一個華人家庭,卻以「西方化」的名字重新塑造身份,並虛構了一個「來自北達科他州農村家庭的女兒」的故事,以迎合大學多元化招生標準。
Ivy Link創始人、前哥大招生顧問亞當·阮(Adam
Nguyen)指出,大學多元化不僅涵蓋種族,也包括地域與社會經濟背景。「她顯然意識到這一點,精心策划了多年,用偽造文件騙過招生系統,」阮說。據報道,一名室友在發現她行李標籤上寫有不同名字和地址後揭穿了騙局。
阮表示:「無論是頂尖學府還是企業,只要有人有意圖並具備技術手段,他們就能造假,比如成績單、推薦信、工作記錄都可能被偽造。錄取體系依賴信任,但驗證仍然有限。」
儘管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林恩與外國政府有關聯,但專家警告稱,這類事件暴露出精英高校在防範學術欺詐和間諜滲透方面的脆弱性。阮補充說,研究生層級的項目尤其高風險,因為學生往往可接觸實驗室與機密研究。「這類欺詐雖然個別,但它揭示了高校篩查體系存在現實漏洞。」
類似事件近年來屢見不鮮。愛荷華州一名學區總監被揭為非法移民並偽造學歷;賓州利哈伊大學一名印度學生被指在Reddit上詳述其學術欺詐計劃,涉及偽造校長郵件、假冒助學金文件及稅務信息;隨後的內部調查還揭露了四名來自迦納的學生涉嫌助學金欺詐,最終面臨刑事指控。
移民研究中心警告稱,如果個人欺詐行為都能輕易成功,那麼「恐怖分子或外國政府同樣有能力利用這些漏洞」。
阮總結道:「總會有極少數騙子成功矇混過關,但絕大多數學生仍是憑真實努力進入校園。如果她把這些心思用在學習上,或許真能憑實力進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