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 11 月

當山姆會員抵制阿里高管,他們在抵制什麼?

當山姆會員抵制阿里高管,他們在抵制什麼?

 1

2023年的時候,盒馬貼著山姆,搞過一波「移山價」,當時山姆會員店的千層榴槤蛋糕賣128,盒馬搞出了99一塊的同款。山姆的牛腩賣99.8,盒馬把價格打到了79.9。

那波移山,盒馬應該是花了不少錢。

2025年,在阿里已經放下了山姆,賣掉大潤發、賣掉銀泰,盒馬想著各種辦法去搞盈利的時候。一場山姆的話題,以阿里前高管劉鵬為抓手,就在阿里的地面上燒到了閉環。

世界何等幽默。你花了那麼多錢,想去個山頭上撬幾塊石頭的時候,對面那座山好像也沒有動一動。等你以為自己已經走出了那片山區,那個山頭上的巨石,忽然就鬆動了,而且一路咣咣噹噹就砸到了你的頭上。

2

這塊巨石,到底是怎麼從山姆滾到阿里的?

山姆會員這一輪抗議邏輯是這樣的——你們在APP里給商品美圖了,核心信息也打碼了,阿里前高管成群結隊地降臨了,下一步就是換成他們自己的供應鏈了,我花260塊錢的會員費,買的就是個優質買手服務,現在你給我要給我換全套電商供應鏈?

到這兒,不是山姆會員的,可能還是有點兒懵,電商供應鏈和山姆供應鏈,核心差別是啥?

除了山姆的排骨、水果就是更好吃這些舌尖上的差別之外,還有一些直觀的差別,我看到一個資深山姆會員舉例說,比如你在山姆買十包濕廁紙,要59.9,你去電商平台一看,同一品牌的濕廁紙,也是十包,才賣49.9,他就在電商平台下單了,到貨一看,一張濕廁紙的面積,是山姆賣的二分之一。然鵝,這是面積要覆蓋核心區域的,濕廁紙。

其實山姆會員也說不出來劉鵬在阿里的時候都幹了啥,但是咱信不著他們的人能讓咱吃好喝好。

這份「信不著」上了熱搜之後,有許多人發出了自己跟阿里人們相處的小作文,一個新的主題被創作出來了,「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阿里奇葩」。

在這個主題下,有人說前阿里hr到了自己的公司,延長了大家的工作時長,然後這個hr走人了;有人說自己加入前阿里人的創業項目,五險一金沒給交齊,但大餅是堅持畫的;有人說自己到了下班點兒就回家,如是一周後,前阿里人的領導走到她面前說,「我是all
in的」;有人與前阿里人共事,發現對方不好好工作,但特別會彙報工作。

3

講真,山姆會員對劉鵬的抵制,沒啥落地的實據。畢竟這哥們兒也才剛剛官宣上任,誰能證明人家就要換上自己熟悉的供應鏈?誰能證明人家熟悉的供應鏈為山姆打造的這盤貨就是不行?

至於「我曾遇到一個阿里奇葩」主題下的各種記錄或者說文學創作,就更難辨真偽。

但是,為啥山姆會員傾向於用腳踢掉前阿里高管,社交媒體的互動中,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那些阿里奇葩就是那麼奇葩?這股強大的心理勢能,是咋來的?

在時代的渦輪里,與其說阿里是一家公司,不如說它也代表了一種增長文化。

這種增長,曾經是滿足過我們的。不然「神奇的淘寶」,不會傳的那麼深入人心。

但人類可以被批量化滿足的物質需求,增長註定是有邊界的。可一家平台型公司,對自己增長的要求,卻是有慣性的。

當批量化需求的增長到達邊界了,供給方還想創造數字上的增長。

互聯網公司就會誕生大量的「運營」;就會有在精神上集體武裝大家,假裝大家還在奔向增長的「黑話」;大家就會「內卷」;就會手拉著手走向集體地獄的「降本增效」。

這個註定會產生動作變形的,對於所有平台型的公司都是一樣的。短視頻也曾經滿足過精神需求,但是抖音當長大到今天,用戶已經沒有新的注意力可提供了,於是平台的運營策略就會更極致。

如果「降本增效」或者「內卷」是一種病毒,它一定是從上一個增長時代,最龐大的那些平台公司傳遞出來的。

這些大的平台公司,在今天依然是定義著商業氛圍的核心力量。當它們在卷、在降本增效,這些「病毒」就會在整個商業世界傳播,甚至作為一種先進的商業文化。

而這種「病毒」的重度攜帶者,就是那些離開了平台巨頭的前員工們。他們當中許多人其實是在內卷中醒了過來的,但也有人病毒感染太深,他們能降落在一個新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XX員工的身份,他們無法在新工作復現前司的增長奇蹟,只能重複某些戲劇性的動作。

這些動作對公司未必有用,但一定有影響。當公司有一個馬景濤滿屋跑著喊,其他人哪怕喊不出來,也得跟著一起跑一跑。

那些抵制阿里高管的山姆會員們,他們中間一定有人在這樣一種處境里,他們精神嚮往的商業是——我出了錢你就放下雞賊、給我提供好生活的山姆;或者是遠在許昌的充滿愛的胖東來。可是他們的肉身還被困在追求效率、表演內卷的舊商業里。

這時候,他們忽然發現自己認同的山姆似乎在一路調轉船頭,朝著自己肉身所在的商業世界駛來。那些很多年來想在辦公室發的飆,忽然就在山姆會員區發了出來。

有人說,山姆會員們對阿里高管的抵制,是脆弱中產們在努力維護虛假的中產地位。

我倒不覺得這是維護虛假的中產地位,這可能是中產們難得的誠實——他們已經意識到,現在的好的商業,是如何把日子過好,而不是如何把規模做大,把效率提升——無論他們在自己的工作里,是一個如何假裝在提升效率的人。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