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11月6日,圍繞OpenAI數據中心建設及大規模計算承諾的資金來源問題,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明確表示,公司既沒有也不希望獲得政府擔保或救助。
「我們認為,政府不應選擇市場中的贏家或輸家,納稅人也不應為公司商業決策失誤或市場失敗買單。」奧特曼說。
他解釋稱,OpenAI曾討論過貸款擔保,但僅限於支持美國半導體晶圓廠建設(晶元法案補貼),以保證晶元供應鏈獨立化、帶動本土就業和工業化。他強調,公司及其他企業響應政府號召願意提供幫助,但並未正式申請政府貸款擔保。
奧特曼同時披露了資金來源與增長規劃。
他透露,OpenAI預計今年年化收入將超過200億美元,並計劃在2030年前增長至數千億美元。OpenAI在未來8年內預計投入約1.4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奧特曼明確表示,如果OpenAI失敗,公司將自行承擔責任,市場和其他公司將繼續發展,這符合資本主義機制,政府不應為AI公司提供救助。他指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因此公司必須立即投入資金,以應對AI巨大的潛力及可能推動科學突破和解決重大疾病的需求。
促使奧特曼撰寫這篇長文,強調不希望獲得美國政府擔保或救助的原因,是OpenAI首席財務官薩拉·弗萊爾(Sarah
Friar)在11月5日《華爾街日報》活動中表示,她希望美國政府為公司基礎設施貸款提供「擔保」(backstop),以降低融資成本並確保公司能夠使用最新晶元。
這種貸款擔保意味著,如果公司無法償還貸款,納稅人將承擔風險,從而使銀行提供更低成本貸款。
不過,在相關報道發布後,弗萊爾迅速澄清:「OpenAI並未尋求政府為我們的基礎設施承諾提供擔保。我使用『backstop』一詞造成了混淆。」

薩克斯發帖稱美國政府無意救助任何AI公司
隨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AI事務負責人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X平台上表示,美國政府無意救助任何AI公司:「不會有聯邦層面的AI救助計劃。美國至少有五家領先的AI模型公司,如果其中一家失敗,其他公司會繼續發展。」
他補充稱,政府希望做的是簡化許可流程和電力供應問題,而非提供財政援助。
以下為奧特曼推特全文:
首先,顯而易見的一點:我們既沒有也不希望獲得政府對OpenAI數據中心的擔保。我們認為,政府不應選擇贏家或輸家,納稅人也不應為那些商業決策失誤或在市場上失敗的公司買單。如果一家公司失敗了,其他公司依然會做好工作。
我們認為可能有意義的做法是,政府自行建設(並擁有)自己的AI基礎設施,但此類建設的收益應歸政府所有。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景:政府決定採購大量計算能力,並擁有對其用途的決策權,此時提供較低資本成本可能是合理的。建立戰略性國家級計算儲備是非常合理的,但這應當服務於政府的利益,而非私營公司的利益。
我們討論過的唯一涉及貸款擔保的領域,是支持美國半導體晶圓廠建設。在這一領域,我們以及其他公司響應了政府的號召,並願意提供幫助(雖然我們並未正式申請)。其基本理念是確保晶元供應鏈儘可能「美國化」,以帶動美國本土就業和工業化,同時增強美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惠及所有美國企業。這顯然不同於政府擔保私營公司數據中心建設所帶來的私利。
在此背景下,有三個「潛在問題」值得關注,也引發了外界的擔憂。
第一,「OpenAI如何支付其正在承擔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成本?」
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年化收入將超過200億美元,並在2030年前增長至數千億美元。未來8年,我們計劃的基礎設施投入約為1.4萬億美元。顯然,這需要持續的收入增長,每一次收入翻倍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我們對前景感到樂觀;例如,我們即將推出的企業級產品讓我們非常興奮。此外,還有新消費設備和機器人等領域,我們也預期將帶來顯著貢獻。還有一些新興領域,目前難以具體量化,例如能夠進行科學發現的AI,我們將在後文討論。
我們還在探索將計算能力直接銷售給其他公司或個人的途徑;我們堅信,世界將需要大量「AI雲」,我們也很期待提供此類服務。未來,我們可能還會進行股權或債務融資。但從現有趨勢來看,世界對計算能力的需求遠超過我們當前的規劃。
第二,「OpenAI是否試圖成為不可倒閉的公司?政府是否應選擇贏家與輸家?」
我們對此的回答非常明確:絕非如此。如果我們出現失誤且無法自我修正,我們應當自行承擔責任,其他公司將繼續做好服務和產品提供。這正是資本主義的運行機制,生態系統和經濟不會受到威脅。我們計劃成為一家極其成功的公司,但如果出現錯誤,責任在我們,而非政府。
第三,「為什麼必須現在就大規模投入,而不是採取更緩慢的增長策略?」
我們正在建設一個由AI驅動的未來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根據我們研究項目所見的趨勢,現在正是大規模擴展技術的關鍵時期。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周期長,因此必須立即開始。
根據我們觀察到的AI使用趨勢及用戶需求,我們認為OpenAI面臨的風險是算力不足,這一風險比「計算能力過剩」更為顯著且更可能發生。即便在今天,我們和其他公司都必須對產品進行速率限制,並且無法提供新的功能和模型,因為計算資源嚴重不足。
在AI能夠實現重要科學突破,但需要消耗巨量計算能力的世界裡,我們希望做好充分準備。而我們認為,這一時刻已不再遙遠。我們的使命要求我們儘早應用
AI 解決重大問題,例如推動致命疾病治療,並儘快將AGI的利益惠及大眾。
此外,我們希望建立一個AI充裕且廉價的世界。我們預期,這項技術的需求將極為龐大,並會在多方面改善人們的生活。
能夠置身於這一領域,擁有勇氣和信念去建設如此規模的基礎設施,是一種極大的榮幸。這是我們正在下注的方向。基於我們的判斷,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我們當然也可能判斷失誤,而市場——而非政府——將對此進行自然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