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 11 月

上市14年均賺30億,「低壓電器茅」悶聲賺麻了

上市14年均賺30億,「低壓電器茅」悶聲賺麻了

文/每日資本論

遴選中國最具鎂光燈特質的商界大佬,翻翻各大熱搜榜就知道了。但若選一位最低調的呢?再加一條,無熱點,無花邊,還年均狂賺幾十億的呢?

10月29日,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泰電器)披露的2025年前三季度財報,如同一份低調卻厚重的成績單,在喧囂的資本市場悄然掀起漣漪:實現營收463.96億元,較上年同期微降0.03%,近乎持平;而凈利潤達到41.7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9.49%,扣非歸母凈利潤亦實現13.29%的同比增長。

更值得關注的是盈利質量的提升,前三季度銷售毛利率攀升至
27.51%,銷售凈利率達到12.19%,上年同期分別提升2.1個百分點和2.25個百分點。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67.77億元,同比下降3.70%,環比增長11.40%;凈利潤16.25億元,同比增長3.12%,環比增長
16.79%。

資本市場的專業觀察者迅速捕捉到了這份財報的價值。民生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繼續給予正泰電器「買入」評級,認為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穩步推進,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同時在數據中心等新領域的布局將打開增長空間。

統計顯示,過去90天內共有6家機構對正泰電器給出評級,其中5家給予「買入」,1家給予「增持,機構目標均價高達34.18元。這種積極評價背後,是機構對正泰電器經營韌性的正面認可。

拉長時間軸,細心的投資者或許已經發現正泰電器屬於典型悶聲發財的主。其財報數據顯示,自2010年登陸滬市主板以來,這家公司從未經歷過虧損年份,截至2024年底的14年間,累計凈利潤近417億元,年均盈利近30億元;銷售毛利率在30%上下波動。如此的盈利狀態持續性在製造業上市公司中實屬罕見,堪稱「低壓電器茅」。

有意思的是,如此穩健的盈利表現並未充分反映在股價走勢上。在財報發布當日,正泰電器股價上漲了6.42%之後,之後三個交易日幾乎將漲幅全部抵消。而且自今年4月至今,該股漲幅也就50%左右。

顯然,與那些營收波動劇烈卻憑藉概念炒作獲得高估值的科技公司相比,正泰電器並未受到市場追捧。

更令人驚奇的是,如此財務表現穩健的公司,似乎被鎂光燈選擇性地遺忘了——不僅各大熱搜榜、熱點新聞榜單幾乎未曾講過正泰電器的字樣,就連其實控人南存輝,國內最早一批溫州大佬也很少在聚光燈下。

在中國企業界,南存輝幾乎是一個「隱形的王者」:他掌舵的正泰集團年營收超千億,旗下上市公司持續盈利,但他本人從未登上娛樂版頭條,鮮有花邊新聞,甚至極少出現在商業論壇的聚光燈下。甚至,2月中旬的國家最高層出席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外界只關注了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卻忽略了他右邊的南存輝——不看座卡,或許大部分年輕記者都不知道這是何許人也。

本能的問題是,20年前很多知名企業家,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如今已經淡出江湖,而南存輝如何在如此低調下讓企業常青?正泰電器未來在資本市場是否有潛可挖?

熟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投資者或許都知道,溫州模式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一面旗,而南存輝則是溫州的一面旗。1978
年,13歲的南存輝因家庭變故輟學,在溫州樂清的街頭支起了修鞋攤。6年後,他與朋友湊了5萬元,創辦了求精開關廠,從此踏入低壓電器行業——這個當時被視為「小五金」的領域,最終成為他商業帝國的基石。

長話短說。到2010年上市時,正泰電器已成為國內低壓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產品涵蓋配電電器、控制電器等七大系列,廣泛應用於電力、建築、工業等核心領域。

2016
年,國內光伏行業形勢喜人,正泰電器也通過收購正泰新能源正式切入該領域,開啟了「低壓電器+光伏新能源」雙主業並行的發展模式。這一布局在當時引發過爭議:低壓電器屬於成熟產業,光伏則是技術迭代快、政策依賴性強的新興領域,兩者的運營邏輯差異顯著。

2022年10月,正泰電器審議通過議案,籌劃將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這一被市場解讀為「A 股分拆 A
股」的資本運作。不過,這幾年光伏產業處於調整期,分拆也一度引發廣泛關注。

2025年9月1日,正泰電器突然發布公告,宣布終止分拆正泰安能上市,撤回相關申請文件。此次調整後,正泰安能作為正泰電器控股子公司,其經營業績將繼續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從業績表現上看,近年來正泰安能保持穩健增長勢頭。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正泰安能營業收入分別為137.04億元、296.06億元和318.2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7.53億元、26.04億元和28.61億元。據正泰電器2025年半年度報告,正泰安能上半年實現凈利潤超19億元。

對於終止原因,正泰方面的解釋是,「鑒於正泰安能業務發展較好、業績增速快,為統籌安排公司業務發展,綜合判斷當前市場環境等因素後作出的審慎決定」。但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決策背後隱藏著更複雜的行業背景與監管環境變化。

再來說說,正泰電器2025年前三季度財報披露的「營收降、凈利升」現象。深層邏輯是,在製造業面臨成本壓力與市場競爭雙重挑戰的背景下,這並非簡單的規模擴張放緩,而是企業主動進行發展模式轉型的信號。從追求營收規模的粗放式增長,轉向注重盈利質量的精細化運營。

簡單說,正泰電器進行了降本增效。比如,對低壓電器產品進行了三次系統性提價。

儘管盈利表現亮眼,但正泰電器的財報中仍隱藏著不容忽視的財務壓力,短期債務高企與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兩大隱憂。

現金流與債務的匹配問題暗藏風險。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正泰電器的貨幣資金為135.4億元,但短期借款就高達137.4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到驚人的123.15億元。顯然,貨幣資金遠遠無法覆蓋短期債務,償債形勢非常嚴峻

應收賬款高企問題也不容小覷。今年前三季度,正泰電器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高達162.86億元,占當季總營收的35%。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正泰電器的資產負債率達66.09%,同比上升了3個百分點左右;速動比率從0.66下降至0.55。通常,速動比率下降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減弱,這一指標的變化直接反映了企業流動性風險上升。

儘管如此,「每日資本論」認為,應當給予正泰電器和南存輝足夠的掌聲。正泰電器持續盈利與低調發展的背後,南存輝的經營哲學為中國企業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照。當許多企業在擴張與多元化中迷失方向,當不少企業家在流量與曝光中追逐虛名,正泰電器與南存輝的
「悶聲賺錢」模式,彰顯了一種稀缺的商業理性。

與那些因激進擴張而倒下的企業相比,南存輝的「克制」顯得尤為珍貴。反面案例比比皆是,遼寧忠旺曾是全球最大的鋁型材企業,卻因盲目進軍多元化領域、過度依賴債務融資,最終陷入破產重整。恆大集團更是從房地產巨頭跌落至債務危機,根源在於脫離主業的無序擴張與金融化運作。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在於,將規模擴張視為終極目標,忽視了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財務風險的管控。

南存輝則始終堅守「主業聚焦」的底線。即便在正泰集團規模突破千億後,也未涉足房地產、金融等熱門領域,而是將資源集中於低壓電器與光伏兩大核心產業。這種專註使得正泰能夠深耕產業鏈上下游,構建起技術壁壘與成本優勢,在行業周期波動中保持穩定盈利。

南存輝的低調與務實同樣值得企業家們深思。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許多企業家刻意打造個人IP,通過曝光度提升企業知名度。但媒體上幾乎見不到南存輝熱點、花邊新聞,不參與無關的商業活動,將全部精力投入企業經營。或許因為B2B模式,這種低調的風格,使得正泰電器能夠遠離輿論喧囂。

值得一提的是,與部分虧損卻享受高估值的科技公司相比,正泰電器的「盈利為王」理念更顯務實。上市14年從未出現虧損,且年均盈利近30億,這絕非什麼高科技腦洞大開就能做到的。

設想一下,你若在德國奧登河畔法蘭克福看見「正泰大道」字樣的路牌,有何感想?這是德國歷史上第一條以中國企業命名的道路。好吧,繼續悶聲發財吧!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