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馬斯克的萬億薪酬計劃通過了。
昨天凌晨,特斯拉舉行了股東大會,超過 75% 的特斯拉股東都贊成了馬斯克的 1 萬億薪酬方案。

當投票結果公布那一刻,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股東們高喊著馬斯克的名字。
對股東們來說,他就是特斯拉的靈魂。
一萬億美元,什麼概念?
香飄飄一年繞地球 3 圈,而老馬的美鈔攤平可以直接干它 40 圈。
當然,股東們也不傻,他們給這份天價薪酬安排了 2 個看起來沒啥可能完成的目標,分別是特斯拉市值與運營指標。
為了激勵老馬別中途撂挑子,他們還將兩個目標拆成 12 個節點,市值和運營各完成一個,就給一部分的等值股票,跟打怪升級一樣。

我們先看市值這邊,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約為 1.5 萬億美元,前期市值每增加 5000
億美元為一個節點,到了最後兩個節點,這個增幅要求將從 5000 億提升至 1 萬億。
而運營指標則不是線性的,隨便先完成哪個都行。
其中有累計交付 2000 萬輛特斯拉汽車(目前特斯拉累計交付已過 800 萬輛)、FSD 活躍訂閱用戶達到 1000
萬這種相對簡單的目標。
也有年 EBITDA(調整後利潤)達到 4000 億美元(蘋果的4倍)這種變態到極點的目標。

如果馬斯克能完成所有的目標,那麼特斯拉的市值將達到驚人的 8.5 萬億美元,他也將獲得 4.237 億股特斯拉股票,加上他手上原有的
13%,他將佔特斯拉 25% 股份。
什麼叫富可敵國,馬斯克是真成鋼鐵俠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 2 大目標,24 個節點對於現在的特斯拉都是地獄難度。
就拿最簡單的交付量來說,特斯拉從去年開始,受馬斯克 「考公」 和政治言論影響,交付量就一直在下滑。

儘管後來馬斯克說自己會將重心放回特斯拉,但特斯拉還是在給他 「還債」 ,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 13%,二季度下降 13.5%。
還好第三季度上了新車型(超級丐版傳送門),再加上補貼退坡的壓力,美國來了一波購車熱潮,不然第三季度是啥樣真不好說。
但前兩個季度那個情況,估計今年特斯拉的總銷量也不好到哪去。。。

所以,這下我們了解老馬現在面臨啥狀況了。
主力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已經多年沒有大的更新,而傳說中的廉價車型
Model 2/Q 則一點消息都沒有。
再拖久一點,別說中國車企,連通用、福特、現代等外國品牌都能追上來了。
另外卡車 Cybertruck 和貨車 Semi 則是受眾面窄,只在美國應用撐不起規模。

光靠賣車,特斯拉已經爬不上去了。
所以,特斯拉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而這也是馬斯克這次股東大會演講的核心:
「特斯拉要從一家車企,轉變成一家以 AI 和機器人為核心的科技公司。」
不過脖子哥整場看下來,這就是一個畫餅大會,咱們一個個來說。
首先是老生常談的各款車型與 FSD。

跟以前一樣,特斯拉設想的場景就是一夜之間,他們一個智駕版本的推送,路面上的車都能實現自動駕駛。
所以,特斯拉必須儘可能地讓大夥先開上特斯拉。
而他們的解決方法就是用更大規模的生產去降低成本與售價。
馬斯克稱,他們希望 26 年底產量能提高到 260-270 萬輛,27 年達到 400 萬輛,28 年到 500 萬。
但去年產銷也就 170 多萬輛,結合特斯拉幾乎平衡的產銷,相當於特斯拉定下了明年銷售增長 50% 的目標。
馬斯克對此的形容是 「雄心壯志」,能不能成,不好說。

同樣不太確定的還有車迷們都十分期待的 Roadster 2,馬斯克在回應股東的問題時半開玩笑地說他們準備在明年 4 月 1
日亮相,並在 12-18 個月後開始生產。
無論 Roadster 2 這款車型是否成功,馬斯克都覺得那將會是他有史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看來 Roadster 2 確實有雛形了,明年愚人節期待一波。

而 FSD 馬斯克則提及了最近特斯拉推送的 14.1 版本。
根據外國車主的體驗,目前猜測 14.1 版本帶上了語言理解能力,在 GPS 用不了的地下車庫,FSD 根據文字標識找到了出口。
除了文字識別能力,特斯拉還在一些日常場景還有意想不到的發揮。
比如麥當勞的得來速,FSD 能精準停在點餐口,併當車主與服務員交流完成後繼續前行到出餐口。
目前猜測 FSD 可能擁有了聲音的識別能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確實是一大進步。
在這種明顯感知的進步下,馬斯克在當天說 FSD 14.3 能夠讓大夥在路上睡覺,多少有了可信度。
針對咱們中國,FSD 預計明年 2-3 月能夠獲得完全批准。如果 14.1 版本能夠在中國用上,那我們到時候一定會測給大家看。

但 FSD 真正面臨的問題,其實是銷售模式。
FSD 目前在中國是 6.4 萬的買斷制,而且是一個半成品;而在美國外,則是訂閱制度,每月 99 美元。
縱使特斯拉有再多頭銜,新能源領導者的光環再耀眼,但都無法解決消費心理的問題:
明明我已經買下了這輛車的所有權,硬體也具備這樣的能力,為什麼你還要繼續收取我的費用。
這樣的心理也反映在了財報上,多年以來,FSD 只佔特斯拉銷售收入的 1% 左右,收費智駕的路子目前還是沒走通。

在 Robotaxi 上,FSD 倒是可能有更大的作用。
特斯拉在股東大會上放了一個片段,裡面可以看到他們的 CyberCab 已經在流水線上生產。

馬斯克也透露這玩意將在明年 4 月進行量產,因為它的製造系統更接近消費電子設備(沒有轉向柱、踏板等),所以它的生產速度能做到 10
秒內下線一輛(現在生產一輛特斯拉汽車約為 40 秒)。
目前谷歌的 Waymo 已經將 Robotaxi 的商業模式跑通,就看特斯拉能不能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了。

接下來,就是發布會著墨最多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未來機器人不僅要走進每個人的生活,還要代替人類工作,就像科幻電影一樣。
屆時,大夥對機器人的需求將不是千萬級的,而是用億、甚至是十億去計算,最終的終極目標就是消除貧困。
不行了,這話聽得我要原地飛升了。。。

咱們回歸現實,當 Optimus 的年產量達到 100 萬台,那麼成本將降到 2
萬美元一台,咱們拉宇樹出來比比的話,特斯拉確實還有點競爭力。
不過,與前幾天小鵬發布的 IRON、宇樹的 H1 不同,Optimus 至今都還沒明確自己的使用場景,具體還是得等明年 Optimus
V3 版本出來之後再看看。

最後,當汽車和機器人大規模生產之後,將需要海量的電池和晶元。
馬斯克也透露了一點他們的規劃。
以前特斯拉經歷過電池荒,松下、LG 的電池都不夠他用的,所以特斯拉吃過虧之後也搞了自己的電池產線。
而現在在晶元製造上,可能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特斯拉目前研發的 AI5 晶元,用的是台積電的 3nm,良品率只有 70%,並不算高。
所以馬斯克也不墨跡了,在大會上直接表示可能會與英特爾合作,甚至自己建每月 10 萬片晶圓的晶元工廠。
台積電什麼心情我不知道,但是股民們又爽了。

以上,就是本次特斯拉股東大會大致的內容,一口下去全是餅。
但無論是人形機器人還是 Robotaxi,特斯拉轉舵 AI 的航向已經確定,今後我們不能再以一家整車廠來看待特斯拉了。
至於特斯拉這艘飛船到底上火星還是中途爆炸,等明年量產我們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