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向來是婚禮最密集的月份,也是份子錢負擔最重的月份。三年前,一份《2022職場人國慶長假調查》數據顯示,僅是國慶期間,職場人給出的份子錢人均高達2369元。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發帖求助,如何體面地拒絕份子錢。
「份子錢」,這份源於鄉土社會的習俗,本意是作為一種眾籌方式,宗族鄰里在婚喪嫁娶時送禮出錢,形成人情互助。社會學家閻雲翔在《禮物的流動》中寫道,中國社會的禮物體系是一種「循環的社會關係」,人們在禮尚往來的不斷往複中,確認彼此的位置,延續一種互相依存的秩序。禮金並非簡單的金錢往來,而是社會信任和情感債務的具體化,是「我在你心中有位置」的象徵。
但當親緣、地緣關係逐漸鬆動,城市化、流動化讓這種「禮物循環」失去了穩定的網路支撐,份子錢的互惠邏輯開始變形。原本用於「維繫關係」的儀式,反而成了「衡量關係」的工具。於是,禮金不再是祝福,變成一種被量化的人情負擔。
最近,我們發起了一次徵集,試圖探討份子錢在今天的社交關係里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在人情社會與現代關係中,大家又如何取捨?我們收到了200多份回復。在網路空間,拒絕份子錢往往伴隨著鼓勵和乾脆,但大家寫下的故事裡,則有更多的內耗和猶豫,難堪和愧疚。
這些徵集里,我們發現,在默認的「份子錢」習俗下,婚禮邀請正失去本身的意義,很多人談到收到邀請的那一刻,心裡就開始算賬,在面子、情感、金錢中反覆衡量,而最終,「不管出還是不出,內心的煎熬和糾結是新人無法體會的。」很多時候,份子錢作為人情賬,不僅沒能達到延續關係的目的,反而變成情感綁架,加速了關係的破裂和結束。
對份子錢的重新思考,也是對現代關係的重新理解。我們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與你們分享。在份子錢帶來的猜測、攀比、算計背後,也有一些人正嘗試用另一種方式替代,讓它變成一份真正的祝福。
高額的份子錢讓我實在無法承受
@嘶啞 28歲北京
因為身邊的朋友相對比較多,這幾年又是朋友們集中結婚的時期,我近3年參加的婚禮有10場以上,有的是到現場參與,有的是線上包份子錢,遠程送上祝福。朋友們的愛情都陸續結果了,我的錢包也變得越來越空。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份子錢需要包五百到一千,我基本上會包六百,好的朋友包一千甚至更高,婚禮參加得我捉襟見肘。
去年剛給一個好朋友的婚禮遠程包了份子錢,一位高中學長就向我發來了婚禮邀請,我們家鄉是一個地方的,大學又是同一所學校,可能一年會聊上一兩次天,回老家也會一起聚聚。他邀請我回老家參加他的婚禮,出於情面,我熱情答應下來,說有空我就回去。但我內心其實很不情願,回家一趟往返交通費上千不說,份子錢又是一大筆支出。婚禮前一周,他又向我發出了邀請,我先送上了婚禮祝福,然後表示很抱歉工作繁忙沒法回去,我們的習慣是遠程包禮會在對方婚禮當天微信轉賬份子錢,但他的婚禮當天,我選擇了遺忘——既沒有送上祝福,也沒有送上紅包。
其實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後續我沒法假裝什麼都沒發生,繼續和對方相處。實際情況是,我們自從他婚禮之後,再也沒聊過天了。他沒有主動找過我,我也沒有再找過他。每次回到老家,我都還會想起這件事,心裡會覺得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當時包上一份份子錢會不這麼內耗一些,關係也自然一些。但高額的份子錢又讓我實在無法承受。時至今日,我仍然選擇裝死。
關於包份子錢這件事,我一直不太能接受,一是我自己並不打算辦婚禮,即便辦了也是非常小型的,我不希望收朋友們的份子錢;二是我覺得朋友之間祝福遠比金錢重要,我願意給朋友買表達心意的結婚禮物,價格可高可低,但出於傳統習慣,我最終仍然選擇了送錢。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朋友在邀請我參加婚禮的時候,能告訴我這場婚禮不收任何份子錢,大家可以用其他祝福的形式代替。我衷心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藥丸 27歲 惠州
大學舍友,在大學的時候挺要好,但畢業以後漸行漸遠,見面次數變少,到了不同的城市,圈子也不一樣,聯繫得就少了。只有偶爾有想起對方的事才發消息感慨一下。
剛開始在朋友圈看到她訂婚的消息,我假裝沒看到,也沒有點贊。後來她發來消息,說她到了我們曾經去過的地方。我很激動,問她去幹什麼。她說是和男朋友一起。我當時感覺這份子錢是逃不掉了,索性就自己主動提吧,於是問她是結婚對象嗎,她說是的,馬上要辦婚禮了,不大辦就簡單走個流程。
本來她也沒有邀請我,我想她大概也是不想因為份子錢讓我尷尬。但我莫名其妙生出一種想法,覺得我應該參加她的婚禮。於是主動問她時間地點,還說自己一定去。但冷靜下來以後,又開始為要給的份子錢感到痛苦,本身也沒有很富裕,自己還在省錢攢錢,份子錢加上來回交通住宿費,又是勞心勞力的一次社交任務。我很後悔,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但後來我想,大概在友誼和金錢面前,我還是本能地、或是為了面子地,選擇了友誼。
後來為了省去交通費和住宿費,我還是決定直接微信轉賬,再編輯一段話說不去了。但因為微信紅包只能小於200,我又選了一份三百多的微信禮物加上199的紅包一起發給了她,我想這金額不大,但心意應該是足夠了。結果她沒有收我的禮物和紅包,說心意收到了,份子錢就不用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我。即使我又編輯了好多文字想要說服她,收了我這一點點的小禮物,但她終究是岔開話題,沒有再收。
我很羞愧,我應該知道她不是那種為了份子錢邀請我去她婚禮的人,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對金錢的窘迫和渴望讓我忘記了該怎麼面對純粹的情誼。我們曾經是比較要好的,雖然我不是那種和別人經常聊天交心的人,但我們也有過很溫暖的回憶和陪伴,也曾一起到偏遠的地方熬夜唱歌,一起騎著小電驢拉行李。
或許是她後來發展越來越好,有好的男朋友,好的工作,好的人際圈子,而滿懷嫉妒的我和她漸漸疏遠,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一個我羨慕嫉妒的人正常交往吧。
這大概不能算是我拒絕份子錢,而是我想要拒絕份子錢但最後還是給了,而對方卻拒絕了我的份子錢。我們的關係我不知道會有什麼變化,她始終是溫暖的、得體的、大度的,而我只是愈發羞愧無法面對她的善意。
我想,不是份子錢改變了我們之間的關係,而是我自己的心原本就給這段友誼上了鎖。份子錢是外人之間用來加深羈絆或利益交換的工具,卻成了真正的朋友之間真誠祝福的阻礙。我想以後,我不會再主動給份子錢了,畢竟我真正的朋友想要的不是我的份子錢,而是我與她們分享純粹喜悅的情誼。
@羊羊 28歲 烏蘭察布
同年兵的朋友,我們曾經關係挺好,只不過不在一個城市,平時也很少聊天。他結婚挺突然的,是我們幾個人中的第一個。我送上了口頭祝福,只不過到婚禮那天,我覺得很沒必要,就沒去。我們這邊風氣隨禮千元起步,我當時捉襟見肘,新房裝修每月開銷也很大,最後也沒隨禮。
一年之後我們因為工作關係見了面,還像從前一樣聊聊工作,聊聊單位,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不管見幾次面,他總是有意無意地點我,問我什麼時候結婚,怎麼辦婚禮,可能這在他看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小時候印象里爸媽出去隨禮,從最開始的200,慢慢變成500,親戚之間數額會更大一點。我明白這是一種祝福的方式,工作之後陸陸續續地也隨大流隨了萬元多,但有時候一些無關緊要的人也會邀請你。本身關係一般,不隨臉上不好看,隨了自己的生活可能會受點影響,一個月有兩三個結婚的,甚至有五個的,這些錢最後雖然也會還回來,但我不想因為這些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明年4月我也要結婚了,我不想像他們一樣把單位里的人叫個遍。
@純牛馬 27歲 深圳
曾經很要好的初中同學,一直到大學,也會彼此卡點祝對方生日快樂。但大學畢業,彼此工作生活的城市很遠,聊天就變少了。只剩朋友圈的點贊之交。
因為距離太遠,她發來婚禮邀請,我借口假期票不好買拒絕沒去。拒絕前我也很糾結,很擔心別人覺得我眼裡只有錢沒有情誼。但是去一趟來回機票一千多,如果請假,要扣好幾百一天,加上份子基本都不低於800,怎麼都要三四千塊,差不多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最重要的是由於某些不可抗因素,我本人無法在國內結婚,基本不存在收回份子錢的機會。我覺得單方面出份子對我來說不是很公平,而且只要去參加一次,就無法拒絕之後朋友的婚禮邀請,索性就不去了。
那之後我們很少再聊天,甚至朋友圈點贊互動都逐漸沒有了。份子錢雖然看起來是互相平等的祝福形式,但暗含很多複雜的情況。曾經覺得給不給都無所謂只是形式而已,但如果真的不給份子錢影響不止是錢包還有交情。份子錢對獨身或者不婚的人是一種「懲罰」,不管出還是不出,內心的煎熬和糾結是新人無法體會的。

即使隨了禮,
我們之間也不會有更多聯繫
@go 29歲 北京
在接到高中同學的婚禮邀請時,我送了祝福,拒絕了份子錢。自從我去外地,我們已經三五年沒聯繫,她也沒告訴我她結婚對象的情況。
剛開始我想隨一點份子錢吧,就當是個聯繫。但婚禮一天一天逼近,我再想,我隨與不隨對我們的關係都沒有任何影響。隨了我們也不會經常聯繫,我自己結婚也是比較遙遠的事,想想就算了,隨一點人家可能還笑話,多了自己又覺得不值,後來乾脆不隨了,一切隨緣吧,不想再刻意去維護任何關係了。
@小孫 30歲 北京
曾經的高中同學結婚邀請我時,我推說有事無法到場。一開始很不開心,覺得怎麼都要來跟我講。真的拒絕以後又有點愧疚,畢竟同學一場,而且是人家的喜事。但是再來一次還是會拒絕的,畢竟時間精力都很有限,不想為了別人的事情更改自己的計劃。
份子錢大概是成人世界維繫關係的方式吧,見證彼此的關鍵人生節點,假裝大家還在一條路上,有著同樣的時間節律。但其實可能已經不同了。
@南小橘 33歲 北京
從2022年入職開始,就基本拒絕參加所有人的婚禮,也沒有給任何份子錢,包括初中高中大學同學。其實內心有過掙扎,婚禮邀請是發在朋友群里的,其他朋友很開心地表示一定會去,也確實去了,顯得我非常冷淡。但思來想去,不能因為這一時半刻的內耗真的go
through all the trouble去參加婚禮,最後硬著頭皮婉拒。
結果證明,參不參加婚禮,給不給份子錢,關係都一樣會疏遠。大家結婚之後就忙於家庭,特別是女性,忙著生孩子,根本沒有時間聯繫。
份子錢是上一代人的人情往來方式,並不適用於這一代人,一方面經濟下行大家都窮,工資很可貴,工作也很忙,加班是常態。另一方面大家四散各處,全國全世界都有,參加婚禮很難實現,婚禮成本也很高,份子錢也水漲船高。也有很多人都不考慮結婚生育,至少我大概率這輩子都不會結婚,就覺得沒必要用份子錢去維繫朋友關係,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與朋友交往。
@董姨 45歲 湘潭
當年拒絕給份子錢的時候,是帶著一份勇氣的,也想印證一下是否會被「拉黑」,也的確被拉黑了。很正常的做法,當拒絕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無法拒絕的,份子也沒回本。人到中年回頭想想,拒絕不拒絕都會讓人漸行漸遠,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是心裡有沒有負擔。
看過張踩鈴一個視頻,講她婆婆參加婚禮隨禮的事,加拿大的人送生活用品,我想起父母講他們結婚時,收到了六個暖瓶、十幾床床單。隨禮,是全世界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個人還是希望能一直保留下去。至於份子錢多與少,誰又能出個標準呢?沒有標準,就像永遠說不清感情到什麼程度是真感情一樣。
@胖桃 27歲 大連
是小學開始就是朋友的閨蜜,曾經我引以為傲超過十年的「老」朋友。她不經意間跟我提及了結婚的日期,地點,但卻沒有說伴娘的事情。其實我一直默認,我會是她的伴娘,畢竟我們一直都那麼要好。那之後,這成了我心裡的一個疙瘩,讓我覺著這麼多年的友情似乎只是我一廂情願。再後來,我是真的忘記了她結婚的日期,結婚的第二天才從朋友圈得知了這件事,當時想過補上份子錢,卻又經濟拮据。畢業後我一直沒有工作,始終堅持考公,也不好意思找爸媽要錢去處理我的人情。
我男朋友問了我一個很扎心的問題,「以後你們還能見幾面呢?」,是呀,以後又能見幾面呢,怕是一面都不會有了。就當這是斷絕往來的信號吧,給自己的友情一個體面的結束。成年人的心照不宣大概就是這樣,之後我們就從彼此的世界裡消失了。
@Abby 海外
剛工作的時候,在國內的朋友陸續結婚,一開始臉皮薄,對於那種十多年交情的朋友結婚都會給1000紅包。到後來哪怕認識十多年,只要不是私信通知到我的,都一律當作不知道,再也沒有隨過禮。
有一個同學認識十多年了,關係特別好,家長也都知道我們關係很好,但近幾年沒有聯繫,只是回國能勉強見一面。他結婚的時候,只在幾個人的小群里說了要結婚,也沒有私信我,因為有時差,而且大部分沒用的群都是屏蔽的,我看見他消息時都已經過去很久了,最後就當沒看見處理,也沒有給份子錢。
我覺得他們通知我結婚,我回了祝福,大家都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其實也沒必要再有過多的金錢往來了。該斷了的關係是留不住的。剛開始會猶豫一下覺得都認識那麼久,但一想到自己要真金白銀地付出在一段已經結束了的關係上,也覺得很不值得,再也沒有要轉錢的念頭。後來發現,這麼做非常對得起自己的感受,不會大晚上睡不著,坐起來抽自己一嘴巴:我當時為啥要隨份子!明明很多人已經成為微信列表裡的陌生人,很多年沒有說過話了。
@阿不寬 30歲 北京
高中玩得最好的一幫朋友中的一個,說他要結婚了,作為昔日好友,他很真誠地邀請我去參加婚禮,可是我想著我們快十年沒見,彼此已經生疏,而且婚禮上也不認識其他人,去了也尷尬。如果不去,只給份子錢也沒必要,畢竟日後大家大概率還是沒什麼交集,我們也在不同的城市,而我是不婚主義者。我就沒給他份子錢。那以後,他再也沒跟我有過任何互動。

任何關係,不要輕易拿金錢來考驗
@仙女兒 30歲 成都
高中同學發來婚禮邀請,曾經關係一般,我已讀不回。當沒看見,因為本來就不熟。
我也確實擔心送出去的份子錢收不回來,會衡量所有成本。我有一次參加一個關係很好的高中同學的婚禮,從成都跑到貴陽,來迴路費加份子錢加送的禮品,零零散散大概有2000元。但是婚禮過後沒多久,我發現這個來往多年的朋友非常不值得我付出這麼多,倘若我是在婚禮之前發現他是什麼樣的人,我不可能會去參加他的婚禮,花這麼多錢和時間。這是我人生中非常後悔的一件事情,最主要是對這個人感到很失望。
@辰念 31歲 南京
男朋友學生時代很好的朋友,結婚時男朋友有事去不了,我帶著滿滿的份子錢到了現場,為他們的愛情感動落淚。可半年後,我和男朋友結婚,他們來了兩個人,卻只回了當初我們給過去的一半份子錢。
記賬時我和我老公都沉默了。後來,他們孩子出生,邀請我們去滿月酒,老公礙於面子,還是想發個紅包過去,被我拒絕。我們最後選擇人不去不給錢,畢竟誰也不想當冤種。那之後我們幾乎很少聯繫。不一定是因為份子錢,可能大家有了家庭孩子,都忙,聯絡就少了。但是確實在我心裡,他已經算不得一個能讓我深交的朋友了。
任何關係,不要輕易拿金錢來考驗。如果錢代表心意,若是得不到等價的回應,那是真的賠了朋友又折兵。但換句話說,連等價情誼都無法做到的朋友,考驗失敗,只能出局。
@k同學 29歲 北京
對方是高中關係很好的同學,大學時候也緊密聯繫了一段時間,但慢慢漸行漸遠。他結婚時我說我不結婚也不想給禮金,我沒有太猶豫,他最開始有點生氣問我是什麼意思,我說我覺得異性戀婚姻很沒意義我不想卷進這些事情。但他還是希望我去,我說那我按照吃頓飯的錢給你飯錢吧,他說行。那之後我們還是慢慢不聯繫了。
份子錢是一個挺好的檢驗器,我覺得很唏噓,之前覺得很好的人,突然間用特別古老的語言發來婚禮請柬,有一種ta終究還是投降了的感覺,也許從來也沒想過抵抗?如果是可以理解我是不喜歡這種制度的人,一定是可以一直做朋友的,反過來無法理解和接受我,也沒必要保持朋友了。
@兜小發 44歲 上海
目前沒有拒絕過誰,估計也沒什麼朋友會邀請了,因為這個年齡,還有經歷,讓我對友情祛魅,對所謂的親情也祛魅了。
我印象很深的有兩件事,一件是我高中好友,她生娃的時候,我在外地,托老家的朋友隨了500元,還微信表達了歉意。後來她來上海出差,我請吃,請玩一條龍,招待周全。等我生娃時,滿月和百天都邀請了,她都說有事來不了,微信東扯西扯,就不提還禮的事。後來覺得實在喚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就刪除好友。疫情時她來,問我為啥刪了,我就一股腦說了,然後禮金是還了,隔閡也是留下了,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還有一個是上班後的「摯友」,我知道她媽媽生她難產過世,和她交好後,更是把她當妹妹。她結婚,我包了2000元的大紅包給她。然後過了一年,她離婚了,直接也不理睬我了。我結婚生娃,她都無動於衷,彷彿她離婚,全世界都欠她的,何況我這麼一個陌生人。
這兩件事之後,我遠離這些關係,即使兩個人感覺挺好,我對友情也保持著冷靜,說不定哪天成為陌生人,不投資友情,太累,除了至親的親人,其實都是白扯的。
至親,親戚互動比較好,可以走禮。其他就算了吧,人心隔肚皮。

如果把份子錢只看做禮物和祝福,
會簡單一點
@元寶 29歲 北京
一些不太熟悉的高中同學,我都不給份子錢。拒絕的過程很絲滑,一開始我還會問周圍的親戚朋友,誰誰誰結婚你給多少。後來經歷過給800塊,對方回饋一大份伴手禮的心意,也經歷過給2000塊並送禮物,對方連句謝謝都不回的情況。
後來就不問了,我自己判斷和這個人曾經的情感往來,值得就給,非常值得就多給,不值得就不給。我個人把份子錢定義為,「對曾經關係的階段性總結」,過去關係很好的朋友就算不給我發請柬,只發了朋友圈,我也會私聊送上紅包。
有一位甚至是我的前男友,他本身是非常好的人,言行舉止給了我很多啟發,所以他結婚時我非常開心地送上了祝福。還有一些朋友,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為人處事不太成熟,對方包容和體諒了我,在她結婚時我也會懷著感激之情,以份子錢的方式送上我的祝福。至於很久沒有聯繫,甚至相處時關係就一般的同學,基本上就是言語祝福,尤其是群發電子請柬更是讓人覺得非常沒有誠意,有時候就當沒看見。
@奧利 29歲 北京
我是一個非常「心狠手辣」的人,只要不是師長和朋友,基本都不給份子錢。有些關係,本來就是基於人要在社會上謀生不得不締結的,為了這種關係再花錢,我認為是雙倍損失。只是份子錢這件事,大家段位不同,拒絕起來的成本也就不一樣。
去年,一位僅僅加過微信,自從加上總共說了不超過10句話的小學同學,轉來了她的婚禮邀請H5。我回復一句,祝百年好合,然後再無表示。大多數要份子錢的人跟她相似,不明說,不強要,只碰運氣,萬一有人給呢?我稱他們為「概率大師」,有棗沒棗打一竿子。
還有一些段位就比較高了。一位親戚家的孩子,跟我同齡,今年結婚。也是多年沒有聯繫,他隻字未提結婚,上來先跟我一番暢聊,詢問了不少我工作和生活的問題,充分展現出對我的羨慕和認可,又透露給我不少老家親戚的八卦。我跟他聊得正開心,他才甩出王炸,邀請我回老家參加婚禮。我猝不及防,愣了一會兒,跟他索要了收貨地址,送了他一個香薰作為結婚禮物,成本358塊。雖然肉痛,我覺得比老家動輒1000塊的份子錢划算。自那之後,我也長記性了,再有人跟我寒暄,我直接問:你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不過,相比於我的拒絕,還是發來結婚消息的人更殘忍。明知已經是陌生人了,還要問,不就是為了份子錢嗎?是不是真心邀請,關係里都有答案。既然他們敢問,我就敢裝沒看見。
省下來的份子錢,我給了真正的朋友們——在她們面前,我可以做真實的自己,我們互相都有共鳴和陪伴,不害怕吵架和矛盾。今年我最好的朋友結婚,我包了5200給她,我們倆都特別特別開心。
我們不避諱錢。她向我感慨,「怎麼給了這麼多!」「好開心啊!」我也很直接地告訴她,跟她認識這麼多年,我一直都很受她照顧。我家境比不上她,讀高中時,她總是在我生日時,若無其事地送一些我不捨得買的東西給我,比如上百塊的書,幾百塊的衣服。一起出去玩,經常是她付打車費。對我來說,這筆份子錢是我等待很久的機會,很想明晃晃地表達感謝,謝謝你,一直以來都這麼愛我。在轉這筆錢的時候,我比收到錢還要幸福。
@阿明 29歲 廈門
我的高中同學,曾經關係非常好。前年的一次同學婚禮上,他說今年會結婚。我的情況特殊,我應該不會結婚,當時就跟他開玩笑說好貴哦,送的錢都收不回來。他就說你來我的婚禮不用出份子錢,我說好的。
果然,他今年國慶結婚。他沒有私信我們,只是在朋友圈提前說了這件事,應該是想讓想參加的去參加就好了。他是在鄉下辦的婚禮,我當時糾結了很久,要不要給他打錢,後來覺得雖然工作之後聯繫得不多,但之前的那份記憶還是很美好的。那我也不想把份子錢想得那麼功利,那是他的人生大事,能夠有這樣一個小小心意,祝他們成立小家的時候開心一點也挺好的。如果把份子錢看作收益,衡量虧損的話,它就很現實,如果是看作一個祝福和禮物,它也會簡單一點。
@空白 30歲 成都
一個高中時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大學畢業後很少聯繫,也不算完全斷聯。我們有個群,偶爾會在群內聊天,也知道最近幾年他會結婚,但在收到他發的請柬那刻,糾結了挺久,還是告訴了他我不參加份子錢這種習俗。
其實在剛接到邀請時,沒想過拒絕,後來可能經常提到這件事,我就在社交網路平台刷到了關於份子錢的討論,我才了解到原來是可以拒絕份子錢的!拒絕份子錢的原因大致相同:本人距離婚姻可以說是遙遙無期,份子錢本來就是你來我往的人情交流,現在是我往,但是沒有你來的機會呀!
在網上搜尋各種話術,臨到要發的時候,又開始糾結了,怕這個事情斷送了一段友誼,畢竟年齡越大朋友越少,但是不拒絕吧,我又覺得自己虧。嘴上說的是友誼不能用金錢去評判,但心裡的感受也是真真的,糾結了很久,在拒絕和贈送兩個選擇中反覆橫跳,對話框里早就編輯好了話術,遲遲不敢發送。
最後其實是抱著失去這個朋友的打算髮送了這段話的。我很驚喜,朋友並沒有選擇無視和責怪,反而表示理解,也邀請婚禮後一起玩,我心裡的重擔也徹底放下。現在我們雖然不見面,但是還是保持微信溝通,跟之前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小的時候隨大流,朋友結婚,送出一個大大的紅包,紅包越重,就覺得越能表達重視這段友誼,面上也更有光。現在自己賺錢了,每每送出一份份子錢,都會悄悄地肉疼一下,祝福朋友的心是真的,但是荷包的傷害也是真的,也開始思考,友誼的重量要和人民幣張數對等嗎?份子錢要成為我們聯繫的橋樑嗎?它是友誼的見證嗎?我想,之後如果還有朋友結婚,我依舊不會送出份子錢,但會送上我真心的祝福,如果我有一天結婚,我會邀請這一批好友免費吃席,希望他們是輕輕鬆鬆地來參加我的婚禮,不是帶著負擔來祝福。
@娉娉 32歲 北京
作為新人,我在拒絕份子錢。今年9月剛完婚。我們對婚禮的定義是簡約和浪漫,只希望自己覺得重要的人,能參加自己人生重要時刻就可以,也只是邀請了一些重要的朋友(30人),發邀請函的時候就已經說明,如果時間方便就過來,如果實在覺得空手參加婚禮過意不去,可以帶一份禮物,不要太昂貴。大多數朋友覺得挺有意思,所以婚禮我收到很有意義的禮物,感覺比單純收到禮金要開心。
曾經重要的朋友,現在往往天南地北各自一方,有些甚至很少聯繫。但曾經的感情確實真實且熱烈,誰都在少女時期對身邊好友說過,「以後我一定做你的伴娘」、「真不知道我們未來老公怎麼樣」、「我一定要看到你穿婚紗的樣子」。也許時光和距離以及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沖淡說這些話時候的感情濃度,但我仍然相信當年說這句話時候的真切和快樂。
但是,要給好幾年不聯繫的初中同學發過去一個請柬,再獲得一個冰冷的紅包,無疑在消磨美好的記憶。畢竟1000塊錢對於不同人生經歷的人重量是不同的,何必給對方增加負擔?不想多年沒聯繫,突然一個請柬過去,留給對方一個——「又一個過來要錢的」印象。
我拒絕了好幾個同學的轉賬,一再重申有時間可以來玩,沒時間也想跟你分享我要結婚的喜悅,真誠祝福就好啦!還是有很多朋友,雖然不能到現場,還是要地址寄過來禮物。
這有兩個前提,父母的禮金,他們自己收,我們沒有干涉。其次,我們已經給過禮金的朋友,有些朋友到場給了禮金,我們也收了。既然決定辦婚禮,盡量減輕大家負擔,快快樂樂地見證我們的幸福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