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加拿大「很受傷」,「去美國化」戰略轉向在加速

「數十年來,加拿大與美國兩國日益緊密的經濟關係,如今已結束。」當地時間11月7日,加拿大總理卡尼發表講話時如是說。

卡尼表示,因為與美國的緊密聯繫,加拿大曾擁有一些經濟優勢,但現在這已經成為加拿大的弱點,這種變化快速且幾乎沒有過渡。他呼籲對加拿大的經濟戰略進行迅速且徹底地改變。

類似的言論並不是首次出現。早在今年3月,卡尼接替特魯多出任總理時,加拿大正面臨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4月28日,加拿大舉行聯邦眾議院選舉,卡尼繼續擔任總理。他在勝選演講中說,加美傳統關係已結束,加拿大要減少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

10月22日,卡尼發表了罕見的晚間演說,直言美國已根本性改變其貿易方針,加拿大必須自力更生,因為無法再依賴單一外國夥伴。卡尼多次宣告的「加美經濟關係已結束」,是對過去近一年來,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2.0」政策下,加拿大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深刻反思的總結。

加拿大「很受傷」,「去美國化」戰略轉向在加速

加拿大總理卡尼

關稅廣告惹風波 特朗普怒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頻繁以對加拿大商品徵收高額進口稅為由,威脅加拿大的經濟利益和國家主權,甚至說出了加拿大可能會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言論。此外,美國還對在《美墨加協定》(USMCA)之外的加拿大輸美產品徵收35%的關稅,並對加拿大鋼鋁等產品徵收50%的關稅。

10月23日,特朗普宣布中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原因是他對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贊助的一則涉及關稅的廣告表示不滿。特朗普指責加拿大「欺騙性地」聲稱美國前總統里根反對關稅。10月25日,特朗普稱打算對進口自加拿大的商品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再加征10%關稅。他一度表示,不想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加拿大總理卡尼會面。

不過10月29日,卡尼表示,他與特朗普當天在韓國進行了「非常好」的談話。11月1日,卡尼還表態說,他已就反關稅廣告向特朗普致歉。但特朗普則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來韓國可不是為了見加拿大(領導人)」。

加拿大總理卡尼與美國總統特朗普

地緣優勢變軟肋 加拿大「很受傷」

自1989年美加自由貿易協定起,加拿大與美國形成深度經濟依存關係。這種緊密關係使加拿大國家利益的韌性,與美國的國內政治及經濟狀況高度綁定。因此,當美國政策發生轉向或其內部出現不穩定時,加拿大便首當其衝,其固有的地緣優勢變成了容易受傷的軟肋。

以往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出口流向美國,如今貿易衝突已對該國經濟造成實質衝擊。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對加拿大統計局數據的分析,今年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約2%,部分原因是關稅導致這些商品對美國進口商而言成本更高。這一看似微小的降幅代價巨大,相當於對加拿大出口造成了50億美元的損失。

今年第二季度,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了1.6%,其中出口下降了7.5%。加拿大央行行長蒂夫·麥克勒姆指出,美國的貿易行動和相關不確定性已對加拿大的汽車、鋼鋁和木材等重點行業造成
「嚴重影響」。

加拿大人正在疏遠美國

而面對嚴峻形勢,加拿大民眾展現出轉變的意願。加拿大民調機構阿巴卡斯數據公司11月4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加拿大人願以「經濟增長放緩」換取「減少對美國依賴」。對於「加拿大政府應該推動與其他國家新的貿易關係,還是保持並加強與美國關係」這個問題,63%的調查對象支持前者。

加拿大的多家航空公司取消了部分美國航線。

事實上,加拿大人正在大幅疏遠美國。「裂痕」在旅遊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8月份從美國駕車返回加拿大的居民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34%,而且這是連續第8個月同比下降;從美國乘飛機返回加拿大的遊客數量下降了25.4%。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數據,7月份從北部邊境進入美國的人數比2024年同期減少了約130萬人。

與此同時,美國產品在加拿大的零售業也開始不受待見。美國知名酒類公司——布朗-福爾曼公司在最近的季度收益報告中稱,其加拿大市場銷售額暴跌62%,降幅之大令人咋舌。

甚至有跡象表明,在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衝擊下,加拿大文化消費模式也發生了轉變,本土內容的收視率和銷量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加拿大作家創作的書籍,銷量更是大幅增長。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今年用戶在加拿大公共廣播公司旗下流媒體平台上觀看內容的時間增加了34%。

開闢新市場 減少對美依賴

為減少對美依賴,卡尼政府正在推動以「多元化和韌性」為核心的經濟轉型。

在10月22日晚的演講中,卡尼重點提及加拿大於9月與印度尼西亞簽署的《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以及與阿聯酋在人工智慧、與歐盟在防務、與德國在關鍵礦產領域達成的「基礎性協議」。此外,他還補充道:「在深化與傳統盟友夥伴關係的同時,我們正重新與全球巨頭印度和中國接洽。」

數據顯示,自特朗普再次就職以來,加拿大對英國和北愛爾蘭的出口額激增了63%。與以往相比,加拿大向其英聯邦夥伴國家出口了更多先進技術、能源、關鍵礦產、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和農產品。

11月4日,加拿大聯邦政府發布卡尼4月上台以來首份財政預算案。預算案計劃在未來5年內凈新增支出897億加元(約合4500億元人民幣),同時通過「全面支出審查」削減公共服務和項目開支,聚焦住房、基礎設施、國防及產業競爭力等領域,目標是未來10年內將對非美國市場的出口額翻一番。加拿大財政部長商鵬飛表示,該計劃旨在將加拿大經濟「從依賴單一貿易夥伴轉型為一個更強大、更能抵禦全球衝擊的經濟體」。

加拿大正「忍痛」告別過往的依賴。正如卡尼所說,「我將始終坦誠面對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必須作出的選擇。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經濟轉型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在幾個月內完成——這需要付出犧牲並耗費時間」。而美國的一系列舉動,看似強勢,實則也有可能反噬自身。

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鋼鐵、鋁和鈾的外國供應國,並擁有34種關鍵礦產和金屬,正為五角大樓所需。當前美國對加拿大商品加征的關稅,不僅影響著美國北部邊境州的製造業成本,也可能加劇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此外,美國對其最親密的盟友之一採取如此強硬且反覆無常的態度,可能削弱其在西方「民主陣營」中的領導力和信譽,促使包括加拿大在內的更多盟友尋求貿易關係的多元化。

回望歷史,對美國來說,20世紀30年代與加拿大發生貿易戰的教訓猶在眼前。1930年,時任美國總統胡佛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大幅提高農產品和工業品關稅,招致全球多國反擊。加拿大時任總理貝內特怒斥美國背信棄義,並迅速對美國雞蛋、小麥等16種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到了1933年,美國出口驟降逾6成,胡佛的支持率也因此暴跌,未能連任。

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國際社會更加緊密相連,任何單方面的貿易措施都可能如潮水般退去,最終觸及自身的海岸。

作者丨黃茹娟

排版丨盤思儀

編輯丨郭永佶

審校丨宋菁菁

監製丨周玉國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