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拆解400年「泡沫史」的最終判斷:AI離「泡沫」還遠

AI非泡沫,新工業革命開啟,估值健康,泡沫判斷框架支持早期階段。

面對「AI是否陷入泡沫」的熱議,美國知名對沖基金Coatue深度研究了過去400年間30餘次典型泡沫案例,從中提煉出共性特徵,並據此發布了年度AI重磅報告。

報告構建了一套「多維指標」泡沫判斷框架:

當資產價格與盈利/現金流改善出現顯著脫節

IPO、增發等融資活動同步升溫

槓桿與投機達到極端水平

市場敘事從理性預期變為「狂歡式」熱潮

Coatue將這一框架應用於當前AI領域,得出的結論是:AI正處於早期「替代/普及」階段,遠未到達泡沫頂點。

支撐這一判斷的理由包括:頭部企業的利潤和現金流在中期內足以支撐其估值;2025年全球一級市場並未呈現失控式狂熱(IPO仍處低位且分化明顯),與歷史泡沫頂峰時期截然不同;全民槓桿和過度融資也未達到極端程度。

基於此,Coatue認為:AI非但未進入泡沫,反而是一場剛剛開啟的新工業革命。

數據顯示,AI已創造1500億美元收入,空前的技術採用速度充分證明了資本支出的合理性。

報告通過大量圖表詳實論證了AI將如何重塑市場格局、催生新巨頭,並帶來實質性的生產力躍升。

以下為Coatue的關鍵論點:

  01 Coatue說「你不懂」泡沫

拆解400年「泡沫史」的最終判斷:AI離「泡沫」還遠

面對市場上關於「AI泡沫」的質疑,Coatue用數據給出明確反駁:AI技術正在各行業創造可量化的投資回報。

從編程助手實現數億美元年收入,到AI協作者提升工作效率,本輪技術變革展現出遠超概念炒作的實際價值。知識工作自動化打開的萬億美元級市場,已在軟體、醫療、法律等領域獲得早期驗證。

隨著AI推理能力持續進化,技術應用正從試點階段邁向規模化部署。

  02 估值遠比互聯網泡沫時期健康

估值超過50億或100億美元的私營AI創企數量持續增加。但從宏觀數據來看,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未來十二個月市盈率(NTM
PE)在2025年僅為28倍,而在1999年互聯網泡沫時期高達89倍。

對比來看,當前AI估值水平遠未失控,而是建立在更為健康的盈利預期之上。

  03 1999年 vs 2025年:今非昔比

1999年,美國七大科技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高達67倍;而到 2025
年,這一數字約為28倍。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更穩健、現金流更充裕。

這意味著,雖然科技股仍不便宜,但投資者如今為真實利潤而非炒作支付溢價。與當年的互聯網泡沫相比,如今的上漲更有盈利支撐。

  04 科技股貴得有道理,基本面堅挺

儘管科技股與非科技股之間的估值差距顯著,但仍處於歷史合理區間。與1999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本質區別在於,當前科技企業普遍擁有健康的盈利能力與現金流。

與此同時,私募資本正以空前規模湧入AI領域,催生出多家用「超級初創公司」,他們的擴張速度驚人。這一輪融資潮呈現三大特徵:

單筆融資規模屢創新高(如OpenAI 400億美元融資)

債務工具、主權基金合作等另類融資普及

優質企業在資本充裕環境下主動延遲上市

本質上,AI行業已進入以GPU算力與頂尖人才為核心的「圈地運動」階段,戰略級資源投入成為爭奪未來主導權的關鍵。

  05 產業重心向算力轉移,新霸主正在崛起

當前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能源、半導體和雲基礎設施已成為投資回報最高的板塊,標誌著市場增長引擎正從「AI軟體」全面轉向「AI算力」。

與此同時,一批AI原生企業正迅速崛起。Coatue通過IBM的案例揭示了產業變遷的規律:這家曾經的行業巨頭因錯失雲計算浪潮而市值大跌,又憑藉及時轉向AI戰略實現價值回升。

Coatue預計,OpenAI、Anthropic、Databricks等新興企業有望挺進全球市值前列,甚至替代部分現有科技巨頭。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Coatue特別指出,如果AI技術持續顛覆傳統搜索業務並催生新平台,谷歌到2030年可能面臨市場地位顯著下滑的風險。

  06 巨頭雖龐大,卻依然穩健

目前,美國前十大公司的市值總和已相當於GDP的77%,而在互聯網泡沫時期,這一比例僅為34%。

然而,與當年的科技巨頭不同,如今的頭部企業具備更強的盈利能力、更成熟的全球化布局以及更為多元的業務結構。這意味著,它們的體量雖大,卻更具抗風險能力和持續增長潛力。

  07 「無限金錢」循環

OpenAI、英偉達、甲骨文等公司正形成一種投資與支出相互推動的循環經濟。Coatue戲稱這是一種「無限金錢漏洞(Infinite
Money Loop)」——只要投資回報率能夠持續提升,這個循環就能不斷自我強化。

  08 宏觀環境趨穩,通脹不再是大麻煩

2025年通脹預期已穩定在3%左右,為AI產業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隨著利率壓力減緩,企業技術投資意願顯著增強,推動AI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加速周期。

  09 AI就是市場「印鈔機」 未來將佔據四分之三市值

自ChatGPT問世以來,AI概念股相對標普500指數的超額收益已突破160%。Coatue將這一現象定義為「AI溢價」,並強調其背後有著堅實的產業基本面支撐。

Coatue還預測,AI驅動型科技企業有望佔據美國股市總市值的75%,延續科技板塊自1980年代約20%的佔比一路攀升至當前40%以上的長期趨勢。

這一預測意味著,專註於AI技術的企業將在未來數年內持續領跑,其表現將顯著超越其他行業。

  10 AI應用進入「平台期」

企業對AI的採用率從5%在短時間內躍升至13%,但近期增長有所放緩。Coatue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熱潮退去,而更可能是企業級整合前的過渡期。

換句話說,這段「平靜期」或許正是下一輪 AI 應用深度落地和效率提升的蓄勢階段。

  11 並非所有熱潮都是泡沫

歷史上,許多被認為是「泡沫」的現象——如互聯網、電力、雲計算——最終都演變成了長期存在的基礎設施。Coatue認為,AI
正在沿著同樣的路徑發展:從短期的投機熱潮,邁向長期的生產力革命。

  12 AI尚處於早期,但普及速度驚人

ChatGPT的用戶數已達8億,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級技術,其普及速度遠超互聯網和個人電腦。而且,這條增長曲線仍然在迅速上升。

  13 市場集中不一定是壞事

高集中度往往意味著行業趨於成熟,而非脆弱。AI
領域的頭部公司普遍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流充裕、收入來源多元,這為它們在長期競爭中提供了更強的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

  14 利潤才是最終證明

到2035年,AI驅動產業每年有望創造1.9萬億美元的收入,並實現20%的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Coatue預計,隨著AI技術滲透到更多領域,利潤率還將持續提升,推動產業進入新的增長周期。

  15 IPO市場保持冷靜

2025年的股票發行總數(包括 IPO
和二次發行)僅為56起,遠低於2000年泡沫高峰時期的511起。這表明企業並未盲目追逐資本市場的熱度,市場情緒更為理性、資金流動更健康。

  16 一個需要警惕的風險信號

散戶投資者槓桿交易再度上升,借錢炒股的水平接近疫情後的高點。Coatue指出,這是系統中少數幾個值得關注的風險信號之一,反映部分投資者已出現過度樂觀傾向。

  17 AI的兩種未來

AI豐裕時代(概率 > 66%):生產力大幅提升,通脹維持低位,科技股持續領跑。

AI清算時刻(概率

  18 我們仍在起點,離狂熱還遠

真正的泡沫周期通常包括六個階段:技術萌芽 → 繁榮 → 狂熱 → 獲利了結 → 恐慌 →
崩盤。而Coatue認為,AI目前仍處於最初的「技術萌芽」階段。

當前的AI浪潮可與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相提並論,屬於同等級別的技術超級周期。我們現在僅走到這一周期的第三年,未來依然存在多年的增長潛力。

儘管當前估值偏高,但Coatue指出,這些估值將在未來盈利增長的驗證下顯得合理。換句話說,這輪繁榮並非2023年那種短暫的投機性泡沫,而是一場有堅實基礎的長期變革。

Coatue的判斷毫無疑問押在前者,一個由AI驅動的高增長、高回報未來。

本文來自「騰訊科技」,作者:金鹿。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