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政府停擺危機化解在即 美股史詩級逼空行情一觸即發?

美國政府停擺危機化解在即,預計約1萬億美元的TGA資金將迴流經濟體系,注入大規模流動性。標普500指數期貨未平倉合約增加了約210億美元,顯示當前反彈更多來自新增多頭入場,而非空頭回補主導。機構投資者做多倉位處於歷史低位,一旦市場形成持續上行趨勢,可能觸發大規模「逼空」行情。

隨著美國政府停擺危機得以化解,一項關鍵的宏觀不確定性被掃除,市場情緒迅速轉向樂觀。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媒體9日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已就結束聯邦政府「停擺」達成一致。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1月9日晚,在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40天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返回白宮時對媒體表示,「看起來我們離結束『停擺』已經很近了。」

消息推動市場預期發生逆轉,美國股指期貨應聲飆升,標普指數期貨一度突破6800點,逼近歷史高位。市場普遍預計,美股周一開盤將迎來強勁上漲。此前一周,受人工智慧熱潮降溫、經濟增長擔憂再起以及政府停擺僵局等因素影響,美股經歷了自4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周,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3.0%,標普500指數下跌1.6%。

此次停擺危機的化解,最直接的影響是預計將有約1萬億美元的資金從美國財政部普通賬戶(TGA)迴流至經濟體系,為市場注入大規模流動性。這一關鍵變化,正扭轉此前的悲觀交易邏輯。一場由流動性驅動的強勁年底反彈,甚至可能是史詩級的逼空行情,或已箭在弦上。

  市場空頭承壓,機構持倉處歷史低位

根據高盛交易部門的觀察,當前的市場結構為潛在的逼空行情埋下了伏筆。儘管近期股指表現疲軟,標普500指數期貨的未平倉合約卻增加了210億美元,顯示出市場新增了多頭頭寸,而非空頭回補主導。

此外,市場倉位數據顯示出明顯分歧。在過去四周里,長線機構投資者(LOs)持續凈賣出,累計規模約80億美元,而對沖基金(HFs)則在此期間錄得18億美元的凈買入。

政府停擺危機化解在即 美股史詩級逼空行情一觸即發?

然而,高盛的內部模型顯示,機構投資者的整體倉位並未反彈,仍處於9月23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報告時的低位水平,類似於2024年底的情況。這種輕倉狀態意味著,一旦市場情緒徹底反轉並持續上漲,這些機構可能被迫追高買入,從而放大漲幅,引發大規模的空頭擠壓。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截至上周五,財政部一般賬戶(TGA)餘額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創2021年4月以來近五年新高。這意味著在過去三個月內,財政部從市場吸走超過7000億美元現金——從7月的約3000億美元飆升至當前水平。既然政府關門是流動性收緊的主要推手,那麼一旦關門結束,財政部將開始消耗其龐大的TGA現金餘額,向經濟中釋放數千億美元的流動性。

這種流動性釋放可能引發對風險資產的大規模搶購。類似情景曾在2021年初上演,當時財政部現金餘額的加速消耗相當於\”隱形量化寬鬆\”,推動股市大幅上漲。2025至2026年可能重現這一劇本。

一旦政府重啟,積壓的流動性釋放恰逢年底,可能推動比特幣、小盤股等流動性敏感資產和幾乎所有非AI類資產出現彈射式上漲。近期情況越糟,中期釋放的儲備流動性就越多。

高盛預計,政府停擺最有可能在11月第二周左右結束。關鍵壓力點包括10月28日和11月10日到期的空管和機場安檢人員工資——2019年類似的中斷最終促成了當時停擺的結束。

  科技股回調後企穩,焦慮與機遇並存

據高盛科技、媒體和電信(TMT)板塊專家Peter
Callahan分析,科技股近期經歷了自4月以來最大的單周回調,其原因錯綜複雜。這包括科技股估值已處高位(NDX進入上周時遠期市盈率超過28倍)、部分公司財報反應不佳、宏觀不確定性以及市場對AI投資回報和執行能力的疑慮。

儘管納指和英偉達等龍頭股在上周末段從50日均線反彈,幫助穩定了市場情緒,但投資者在年底前仍需應對包括利率政策、就業數據和AI前景(尤其是11月19日英偉達財報)在內的一系列「憂慮之牆」。不過Peter
Callahan認為,隨著政府停擺這一核心擔憂的解除,若其他問題也能逐步明朗,反而可能為年底的反彈創造有利背景。

消費與工業板塊的表現進一步揭示了經濟基本面的複雜性。高盛消費板塊專家Scott
Feiler指出,消費領域的情緒已明顯轉變,業績不及預期的公司會受到嚴厲懲罰,而業績超預期的公司也僅能獲得微弱回報。企業普遍反映經營面臨挑戰,部分源於政府停擺的影響,部分與25-35歲年齡段消費群體的變化有關,同時也受到消費者信心降至近年低點的拖累。

工業板塊同樣充滿變數。據專家Ryan
Novak觀察,11月歷史上強勁的開局並未出現,財報季的波動性反而加劇。市場正高度關注企業對未來的具體指引。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