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不过,河南信阳罗山县铁铺镇在落实《意见》时打了折扣——位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该镇何家冲村、转蓬村约200亩一般耕地已“非粮化”。
11月6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email protected])记者看到,一辆3吨多重的越野车驶上已“非粮化”的耕地,如履平地。村民说,荒草下方是细沙,沙下面是厚土,耕地已经被硬化,无法复耕。

2025年11月6日,河南信阳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的一般耕地“非粮化”,长满了荒草。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摄
耕地“非粮化”始于一次流转。
2019年12月,铁铺镇政府与河南探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探岳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探岳公司投资建设研学基地,镇政府负责土地征收、帮助流转。
协议签订后,村委会召集村民开大会、镇村干部上门做村民工作。村民将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给了村委会,村委会又流转给了探岳公司。
铁铺镇官方人士介绍,探岳公司的研学项目占地1000多亩,其中林地八九百亩、一般耕地约200亩、水塘数十亩、建设用地11亩。“研学项目是上面引进的,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打算建的时候认为手续规划能下来,没想到手续下不来,项目就黄了,耕地就‘非粮化’了。”该人士说。
目前,铁铺镇政府已给探岳公司发函要求整改,杜绝耕地“非粮化”。

探岳公司工商信息。工商网站
国保区内的少年研学项目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探岳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注册资本100万元,是一家微型企业。
该公司成立不久后打算在何家冲村、转蓬村投资建设少年研学项目。
2019年12月5日,铁铺镇政府(甲方)与探岳公司(乙方)签订框架协议载明,乙方投资建设研学基地,甲方负责对乙方项目所需土地的征收工作,帮助乙方流转土地;甲方积极协助乙方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及规划建设许可,以达到国家对投资项目合法、合规的政策要求;甲方因国家政策等不可抗拒因素之外原因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甲方须赔偿乙方损失;乙方按土地流转协议,按时交纳土地流转费用。
证据显示,上述少年研学项目位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公开信息显示,2001年6月,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4.68万公顷,区内分布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44种,鸟类237种,被誉为“鸟类乐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能否建研学项目?涉事方并未正面回应上游新闻记者。
铁铺镇官方人士称,研学项目是上面引进的,项目在发改委备案后,探岳公司打了围、建了铁皮房、硬化了土地,山中间开了路,“一开始以为相关手续能办下来,但最终手续没办下来。”
被问及上面是指罗山县、还是信阳市时,该官方人士称“不知道”。
探岳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研学项目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不在核心区。何家冲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该公司十分看好研学项目,便与铁铺镇展开洽谈,最终决定投资建设。
该负责人说:“不是上面引进的这个项目,是我们去找镇政府谈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研学项目,我们公司当然知道手续严苛,但协议上说了镇政府会协助办理。要建设这个项目,不是我们想建就建的。”
约200亩耕地被流转
签订框架协议后,探岳公司着手建设事宜,首先要解决用地。
铁铺镇官方人士介绍,该研学项目可用建设用地仅有11亩,不能满足建设所需,镇政府和探岳公司打算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
何家冲村干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该村100多亩一般耕地流转给了探岳公司。转蓬村村干部说,该村六七十亩一般耕地流转给了探岳公司。
何家冲七旬老人王希(化名)介绍,2020年年初,村委会召集村民开大会,村干部动员村民,让他们把承包经营的一般耕地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再流转给探岳公司建设研学项目。
王希说:“我家有2亩多耕地种着水稻,全家人的口粮靠自己种,想到这我没同意。”
王希称,镇村干部多次来到家中劝他,说流转费每年500元一亩,如果自己种,种子要钱、化肥要钱、收割要钱,流转出去比自己种划算多了。不要把地看得那么重,研学项目建成后能带动旅游,收入会增多,其他村民都流转了。
王希说:“我架不住镇村干部三番五次做工作,最后还是流转出去了。”
土地流转协议显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为30年,即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50年12月31日止。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费为每年每亩500元,自协议签订之日起,流转费每5年向上递增10%。流转期内,村民继续享有国家给予的有关耕地补贴政策。流转协议上的甲方是村委会,乙方是村民,鉴证方是村委会。

河南信阳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村民将一般耕地流转给村委会的协议书。受访者供图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流转协议上明确载明,不能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合同期满后村委会应无条件恢复耕地原貌。
探岳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村委会把一般耕地流转给该公司后,他们种上了油菜和向日葵,建设了临时建筑。
该负责人说:“我们没动林地,还是原貌。”
耕地“非粮化”
铁铺镇官方人士称,研学项目黄了后,探岳公司举步维艰,给流转费都困难。“按协议,流转费是五年一给,现在要给第二个五年了,但这个公司没钱了。经过催要,该公司才给了第二个五年中的一年流转费,这个钱还没发给村民。”
探岳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投入一两千万元后,研学项目的相关手续没批下来,投资大概率打水漂了。2024年,该公司没有继续种油菜和向日葵。
耕地一年多没种,长满了荒草。
11月6日,王希领着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了他承包的一般耕地前。只见,耕地上长满了荒草,高的已超一米,耕地旁是研学项目修建的铁皮房,房子已锈迹斑斑,房内脏乱差。

2025年11月6日,河南信阳罗山县铁铺镇转蓬村的一般耕地上的烧烤灶连成片,已经荒芜。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摄
在转蓬村一块耕地前,上游新闻记者看到砖块砌成的烧烤灶连成片。地已被硬化,一辆3吨重的越野车开上去如履平地。
铁铺镇官方人士称,流转给探岳公司的约200亩耕地已“非粮化”。
看着荒了的耕地,王希痛心不已。他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想种也种不了,还要买粮吃,土地都被硬化了。我们村是山区,不比平原地区,耕地都是山边上开出来的,亩数本来就少,现在这个样子太可惜了。”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官网2025年6月的数据显示,何家冲村坐落在豫鄂边界的大别山深处,全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亩,共有8个村民组378户1343人。也就是说,何家冲村四分之一的耕地已“非粮化”。

何家冲村耕地面积450亩。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中提到,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镇政府责令投资公司整改
公开资料显示,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铁铺镇两个村约200亩耕地全荒了,“非粮化”现象存在近两年,日常监管是否到位?铁铺镇官方人士并未正面回应此问题。他强调,流转费比村民耕种的收益要高,山区种粮容易被野猪糟蹋。
村民与村委会签订的流转协议上明确提到不能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但实际上却改变了。协议是否还需履行?该官方人士未做回应。
该官方人士称,前几日,镇政府给探岳公司发去函件,函上责令该公司尽快整改,杜绝耕地“非粮化”,要求该公司在2026年3月前让耕地达到复耕条件。
探岳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接到镇政府的函件后,该公司与种粮大户签订了相关协议,将在2026年种上水稻,“后续还给不给村民种水稻,我们还在想,毕竟这个项目投入了那么多。”
王希说:“还给我们种也行,种粮大户种也行,一定要种上水稻,明年3月就要种水稻了,地不能再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