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郵報》最新調查指出,供應亞洲冰毒與美洲芬太尼的,是同一批中國化工公司。
圖為今年9月,美國在巴爾的摩港查獲一批由中國運往墨西哥販毒集團、重達2.5噸的甲基安非他命(冰毒)原料。 (法新社數據照)
《華盛頓郵報》調查發現,一批原本應留在泰國中部的中國化學品,卻被泰國緝毒人員裝上追蹤器後,發現正運往北部與緬甸相連的邊境地區。
這批貨物雖非毒品,卻是製造甲基安非他命(冰毒)的關鍵原料。
執法人員指出,這樣的供應鏈正源源不絕地流向緬甸撣邦,成為席捲整個亞洲的冰毒海嘯背後的真正推手。
美方指同批中國企業 同時供應芬太尼與冰毒原料
駐東南亞的美國執法人員透露,華府制裁過多家對拉丁美洲販毒集團出口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中國企業,而最新情報顯示,這些公司同時也在供應緬甸軍閥與犯罪組織製冰所需的原料。
美方官員形容,這證明美洲的芬太尼危機與亞洲的冰毒泛濫,其實出自同一條中國化工供應鏈。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指出,緬甸東部撣邦已成全球冰毒生產核心,地方由多股武裝勢力控制,其中最大的是佤邦聯合軍(UWSA),被美方視為中國支持的地方代理人。
消息指出,這些武裝團體提供土地、保護與運輸通道,接收來自中國的化學品後大量制毒,再將成品外銷至亞洲各地。
知情人士表示,雙方有「不準毒品迴流中國」的默契,使大量冰毒湧向澳洲、韓國與東南亞市場。
《華郵》取得的資料顯示,不少中國合法註冊的化工企業在電商平台上公然販售可製冰的化學品,甚至提供「一條龍」服務,協助買家偽裝品項、逃避海關查驗,並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
區塊鏈情報公司TRM Labs的調查顯示,與這些公司相關的加密賬戶資金流量在短短1年暴增6倍,顯示中國化工供應鏈仍持續擴張。
UNODC統計顯示,去年東亞與東南亞共查獲236公噸冰毒,比前1年增加近4分之1. 澳洲警方估計,當地約7成冰毒來自撣邦;
韓國的非法藥物使用人數在5年內暴增6成。
緬甸境內的情況更為慘烈,邊境城市毒品泛濫,青少年成為毒品試驗人口,街頭隨處可見吸毒過量的年輕人。
泰國官員:知道問題出在哪 但動不了中國
泰國司法部與緝毒單位近年開始攔截這類名義合法、實際可制毒的化學品,但要在法律上證明「意圖制毒」極為困難。
泰國官員坦言:「大家都清楚問題源自中國,但我們是小國,不可能要求北京收緊出口。」專家警告,只要中國對「未列管但可轉制」的化學品持寬鬆態度,亞洲的毒品工廠就不會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