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沒必要花錢培養精英?美名校博士招生名額蒸發中

沒必要花錢培養精英?美名校博士招生名額蒸發中

美國不需要培養精英了嗎?未來無博士班可念?川普政府從2025年以來,出手削減各大學的聯邦資助和研究經費、以及提高大學捐贈基金的稅額,導致美國高等教育界的財政壓力持續加劇,多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為緊縮開支,紛紛宣布大幅減少甚至暫停博士(Ph.D.)學位的招生名額。

美國各大學經費正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原因來自川普政府上任以來,透過行政命令削減大學聯邦資金、凍結聯邦撥款審查、限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向大學撥出款項、甚至延遲發放原先預定的經費,種種措施導致了美國高教界出現資金危機,政府還提議大規模削減聯邦對研究基礎設施的支持。

此外,執政的共和黨透過2025年7月簽署通過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提高了大學捐贈基金的稅收,《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對於美國一些捐贈收入豐厚的大學,捐贈稅率將從1.4%上升至8%,以著名的哈佛大學而言,此舉預計將使哈佛損失3億美元。

哈佛大學博士班招生名額腰斬

在受到衝擊的學校中,哈佛大學以大幅縮減未來兩年內的博士班招生人數來應對,根據哈佛校報《深紅》(The
Crimson)報導,哈佛計劃削減的博班人數比例依學科領域不同,落在50%至75%之間。

哈佛文理學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將減少75%的理科博班招生名額、60%的藝術與人文領域招生名額,而社會科學領域則預計削減幅度會落在50%至70%之間。哈佛文理學院院長霍克斯(Hopi
Hoekstra)指出,校方正面臨多重財務挑戰;哈佛校方也宣布,其在2025財政年度出現了1.13億美元財政赤字,這是哈佛自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預算虧損。

受到衝擊的其他大學

哈佛的困境並非個案。在資金緊縮的背景下,美國其他多所大學也對博士課程採取了緊縮措施,芝加哥大學也是其中一例。

芝加哥大學削減博班招生人數的系所包括藝術史、電影與媒體研究、東亞語言與文明、英語語言與文學、語言學、音樂(作曲)和哲學;此外多個系所暫停2026─27學年的博班招生,包括古典學、比較文學、日耳曼研究、中東研究、羅曼語言與文學、斯拉夫語言與文學、南亞語言與文明,以及音樂系的民族音樂學和音樂歷史與理論課程等。

此外,芝加哥大學的皇冠家庭社會工作、政策與實踐學院(Crown Family School of Social Work,
Policy, and Practice)將暫停博士班招生一年,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Harris School of Public
Policy)也將暫停招收哈里斯博士(Harris PhD)、政治經濟學博士,以及公共政策碩士與研究方法證書課程的學生。

布朗大學則有至少六個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系宣布暫停2026─27學年的博士班招生,包括埃及學與亞述學、古典學、人類學、法語與法語區研究、日耳曼研究,以及義大利研究。

加州大學系統已經停止資助部分博士後研究,另外加大聖地牙哥分校也因資金不確定性,決定削減了30%的生物科學博班名額。

還有華盛頓大學天文學系已決定暫停2026─2027學年的博士招生,南加州大學則取消多個博士班的錄取通知,其中包括社會學、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宗教學等學科。

  專家提出警告

密西根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佩雷斯(Rosemary
Perez)指出,此番衝擊的結果,將會對美國大學教育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包括教師人力的流失,她表示,如果大學要保持較小的班級規模和較少的研究生人數,結果可能就是校方更加倚賴低薪的臨時教職員工。

「這種情況對那些可能在多個校區教授五到六門課程,卻仍然入不敷出的教師來說,是不可持續的,」佩雷斯說。而且,隨著研究生人數的減少,「我們也將缺少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人們會退休。誰來教這些有大學生教學經驗的大學課程呢?」

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系教授阿奎羅斯(Marcel
Agüeros)也提醒了高教人才流失的潛在危機,他表示,「會權衡未來發展的人,可能選擇走一條看起來更穩定的路,理性的人可能會覺得(投身高教領域)不再是他們想要的方向。」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